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任玫莉:中國改變矽谷創投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4-12-30

瀏覽數 17,900+

任玫莉:中國改變矽谷創投
 

本文出自 2004 / 12月號雜誌 第222期遠見雜誌

許多人喜歡問我們怎麼評估投資案?如何賺錢?1997年我們成立AsiaTech Management,起初只專注矽谷的投資。我常跟人家說,一開始投資,我只限於方圓五十里,這代表一種focus(聚焦)。通常創業團隊有很好的技術,模糊地知道市場在哪,這時這些公司需要好的投資人幫忙,所以當初我們只投資矽谷的公司,到了2002年才拓展到台灣。

如何賺錢?先要瞭解大環境的情況。2000年整個市場崩盤,矽谷很多小的創投基金都不見了,經不起考驗的大創投基金也都回去幫人管公司,瑞士的一些新基金都有很多重整。矽谷是很清楚的指標,成功的人都很瞭解產業脈動。

從2000年到2003年,大部分的大公司都不再買新公司,開始消化存貨,不願再影響公司營運底線。可是今年以來,大的營運商(如MCI)開始買東西了,這是重要的指標,因為它們會帶動Cisco(思科)等公司開始賣東西,整個產業鏈就會啟動,小股票就有機會起來。

另外一個動向則和中國崛起有很大關係,整個消費者市場忽然也變成矽谷愛投資的項目,從前矽谷的創投幾乎沒有人愛做消費性產品,但現在卻有許多創投投入手機、DVD播放器等消費產品領域,這對我們都是好消息,因為東方人的確在消費性產品上做得比西方人好一些。

還有最後一個動向就是全球化,全球無國界的概念。矽谷是創新的中心地,可是這個創新地必須隨時追蹤市場商機,像大陸就是很重要的市場,也是委外中心或研發中心。

今年手機的全球銷售額中,大陸占了一半,大陸的內需市場有非常驚人的動力,利用這動力,可改變許多事情。另外,半導體業也是大陸比較喜歡做的事,矽谷投資者非常關心中國投資策略,我們AsiaTech也成了許多公司諮商的對象。

還有outsourcing(外包),大家也一定會到亞洲來,微軟、英特爾等大廠也都在北京、台灣設點,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市場的確向東邊轉動。

中國市場的崛起,國際企業產生的文化代溝成為我們公司的優勢。掌握全球市場,就必須瞭解當地的文化,如何提出願景、動員團隊、執行計畫,一直到整個公司成長都非常重要,也是創投關心的項目。(劉懿萱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