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

洪蘭
user

洪蘭

2004-12-16

瀏覽數 16,400+

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
 

本文出自 2004 / 12月號雜誌 第222期遠見雜誌

在台灣,有關神經發展方面的資訊很缺乏,當孩子行為跟別人不一樣時,父母不知道是自己管教上出了問題還是孩子大腦出了問題,那種求救無門的驚慌常讓人看了很心酸,《心智地圖》這本書的出現可以說是及時雨,解開父母很多疑惑。

作者李文是小兒科醫生,將他行醫多年來所看到的問題以個案的方式詳細呈現,讓父母可以按圖索驥,瞭解自己孩子行為偏差的原因,他同時附上治療的方法,使父母可以DIY;最主要的是,他給父母一個正確的信念: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沒有任何一個心智必須藉由乞討去爭取原本就屬於他的獨特地位,父母必須懂得欣賞、尊重、肯定孩子的心智。

在台灣,因為對神經發展的功能與差異不瞭解,大人常把孩子功課和行為上的偏差歸因到懶惰、不上進、壞種(這是我所聽到最傷人的話),而隨意把孩子叫起來當眾羞辱他。「利刃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幾乎都有被當眾羞辱的經驗,尤其是所謂後段班學生更是可憐,天天挨罵過日子。

台灣的多元智慧提倡了這麼多年,父母、師長的心態仍是一元——智育而已。我們一直無法打造出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讓孩子適性發展,也沒有一個正確的教育方針啟發孩子的智慧。

而且知識一直在更新,孩子在學校學到的,將來出社會後可能都過時而用不到了,現在逼他背那些死書是不必要的,如果他因此而對學習絕望,不再有興趣,那麼這個孩子就等於報廢了,一個沒有學習熱忱的孩子是不會主動去追求新知的。如果我們不改變教育觀念與執行方針,以後我們的孩子會沒有競爭力。

這本書的作者透過個案,點出很多他對教育的理念。我很喜歡他的一個比喻:他說學校好像是個飛機場,學生猶如乘客,來自四面八方,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背景,學生進學校的目的就像乘客去搭飛機,欲啟程往他人生的目地。

每個人的旅程不相同,因此他們的飛行計畫也不同。有人頻頻轉機,繞了一圈才到終點;有人搭的是直飛的班機,直接到達終點。這是個人的選擇,當然也跟他的財力有關,直飛的班機通常比較貴,但是有時及早訂位,也可買到便宜票。如果能從這個觀點來看孩子的一生,我們就不會對他苛求,因為機場只負責提供安全的飛機,不能強迫客人登機。

科學競賽 不如長期生根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乘客還是有主控權,我們不需打罵、強迫他登機,心不甘、情不願上的飛機,旅途也不愉快;但是老師、父母可以描繪終點的景色,使孩子嚮往,鼓勵他朝那個方向走去。

學校是一個提供孩子將來就業必備技能與品德的訓練所,飛機愈新穎,設備愈好,孩子的旅途愈平穩,愈愉快。我們若能啟動孩子的好奇心、向學心,那麼這一路上,他會努力看窗外的奇山異水,欣賞到很多人間美景,使他不虛此行;如果我們失敗了,那麼他可能一登機就睡覺,一路睡到終點,渾渾噩噩地過一生。

我們若能認清教育的目的,就會同意學校應該是提供多重教育管道的地方,它應該提供長期的生根計畫,而不是急就章的科學競賽。以「為校爭光」的大帽子,增加「好學生」與「壞學生」之間的差距。

學校應該以孩子個人的步調來設定學習目標,不公開批評學生學習進度,將孩子分類,打入放牛班;最主要是學校要能提供老師和父母最新的神經發展的知識,因此而改變並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例如,過去我們要求孩子國、英、數樣樣都好,現在從神經發展上已看到每個人大腦的功能特長是不一樣的,孩子做不到樣樣好。因此,現在的教育理念是鼓勵孩子去發展他的長處,再帶動短處的改善。

這本書有很多新觀念,很值得父母老師好好地讀,仔細地想,尤其第九章,如何幫孩子在學校中人緣變好、受到同學的喜愛。這對一天花八小時,在同一環境中、跟同一批人生活的孩子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想讓同學喜歡,最重要的還是對自己的自尊與自愛。

父母很早就得教孩子「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這個道理,不可以金錢去買友誼;其實他在學校中所學到的人際關係技巧,以後進入社會都會用得到。

這本書,不但大人該看,甚至可以就個案中的情形跟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他的人生技巧。(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