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役延長政策就像平地一聲雷,炸響正埋首準備大學聯考的高三學生,94年次的他們,將是第一批兵役延長一年的學生。原本大學所規劃的實習、出國交換、雙聯學制、國際產學實習等計畫,不得不轉彎;加上企業正缺人,兵役延長政策,讓人才與企業被迫重新佈局未來。
就在許多94年次出生的學生,再過幾週就要準備人生中重要的大學學測考試之際,總統蔡英文12月27日上午主持國安高層會議討論兵役延長方案,義務役未來改為1年,從民國113年1月1日起施行,徵集94年次1月1日以後出生役男。
上考場前聽聞可能兵役延長一年,學生和家長都一片哀嚎,原有大學的規劃可能硬生被打斷,而95年次的男生,已是108課綱第一屆的高一男生也一樣忿忿不平,大喊為什麼又是我們當白老鼠?
雖然兵役延長一年的書面報告提及,未來將與大專院校溝通,就修業方式等提供必要彈性,讓役男不因服役而延遲就學或進入職場。例如,提供彈性修業制度,讓役男可以在大學4年期間,選擇同時完成服役與學業。
但這已箭在弦上的兵役政策,對於原本可能於寒暑假已安排出國交換、實習、雙聯學制、國際實習交流的男學生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未來大學四年的學習計劃與求職規劃,這些原本早已預先和家長討論規劃好的人生大事,卻因為兵役政策與教育政策完全沒有事先討論和相關配套,實在是過於粗糙了。
突如其來的兵役延長,打亂實習、出國交換、雙聯學制、國際產學交流
為了順應國際潮流,台灣大學為首的台灣大學系統率先將每學期上滿18週改為一學期16週新制,今年8月實施,這是台灣高教史上重大變革,也陸續帶動台灣各大學跟進,為我國高教開啟新篇章。
由於世界各主要大學每學期上課週數均低於18週,美國是16至17週、日本15到17週,英國大學一學期也僅11至14週不等,澳洲國立大學一期週有17週、墨爾本大學只上15週,同在亞洲,香港大學16週,首爾大學上15週。
台灣高教長年受《大學法施行細則》限制,每學分須上滿18小時,導致各大學每學期皆要上好上滿18週,缺乏彈性。為接軌國際,台大系統力推的16週新制,第一學期在12月下旬結束,第二學期大致在農曆新年後開始,寒假有近2個月,第二學期現在多於5月中、下旬就結束,暑假則有完整3個月,師生有充裕時間參與國際交流、交換、實習與相關密集課程。
各大學為了增加國際競爭力,順應國際學制,將學期縮短、寒暑假變長,讓學生們可以有更多元的學習安排,尤其為了增加學生們就業競爭力與拓展國際視野,台灣各大學無不加強國際化,也將國際交流、雙聯學制當作招生宣傳的利器。
但這突如其來的兵役延長政策,讓這些94年後的役男們,突然人生大轉彎,原本計劃的實習、出國交換、雙聯學制、國際產學交流等安排全部被打亂。
產業都缺人跳腳,延長兵役無疑雪上加霜
不只出國規劃會受影響,台灣產業近年呈現大缺工潮,各企業都缺人,對於頂尖人才、STEM領域(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更是求才若渴,產業都大缺人,搶人戰場早就在畢業之前的校園內就展開,寒暑假才是真正的求才徵才戰場。
許多企業的實習計劃、人才培育計劃都在寒暑假進行;更推出實習轉正職,或是於寒暑假就已預發聘書來吸引台灣優秀學子加入,企業積極搶才計畫都是在寒暑假就超前部署。當企業缺人搶人也哀鴻遍野的時候,兵役延長政策無疑是讓台灣的人才缺口雪上加霜。
當台灣產業面臨缺人、台灣高教努力順應國際潮流並增加學生國際競爭力與移動力的同時,兵役延長政策卻無法與人才培育政策、教育政策相互牴觸,這樣跳腳的不只是被打亂計畫的學生們與家長們,政府搶役男的戲碼,也會讓大學端與企業端陷入另一波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