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明星住宅區戶外草坪上,兩個孩子發生爭執,由爭吵而扭打,小的那個敗下陣來。
「你有種就別跑,」他說,「我回家叫我爸爸來。」
「你爸爸?」大的反唇相稽,「別臭美啦!他昨天還是我爸爸哩!」
從前讀這則笑話,只覺它是嘲諷好萊塢婚姻的多變。後來年歲增長,多經一些世故,又生活在翻雲覆雨的台灣,乃體認到人性就是如此:寡情者有之,刻薄者有之,揚己抑人者有之,損人利己者有之,睚眥必報者亦有之;這是普遍現象,非僅好萊塢婚姻為然也。
政治學談政黨政治,謂理想和信念相同的人組成政黨,以求實現其政治抱負。按理說,既為理想,應不可輕易動搖或改變。可是今天甲黨黨員,由於未得到黨提名競選或認為利益分配不公,明天就改投乙黨,且公開招待記者,惡言詬罵。好像當年他參加甲黨,是受了脅迫欺騙似的。
也有人和朋友共同創業,篳路藍縷,和衷共濟,終於有了成就。正當可共享安樂之際,不料卻禍起蕭牆,彼此互指對方掠奪侵占,十足的無情、無信、甚至無恥。這些人究竟是「今是昨非」,還是「昨是今非」,一般人也無從過問,反正這種事比比皆是,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
更有些人,出自一個家庭的大門,有血緣關係,何其親密。但一旦翻臉,即情斷義絕,或大打出手,或法庭相見,把家裡的「醜事」都掀了出來。這個家要是真的一無是處,他怎能「忍受」這麼久?何況,他那些批評,在家裡時卻從無一言。
古人重視人與人的分合,懸一最高境界:「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不出惡聲、不潔其名不僅是尊重別人,更是尊重自己。顯示自己的教養,自己的修持,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不出惡聲,說得功利一點,也是為自己前途打算,證明自己還可以做一個朋友,做一個合作的伙伴,做一個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不至於處處成為「拒絕往來戶」。
李國鼎把台灣導引走上「經濟奇蹟」之路,回頭一看,這個「寶島」卻非「富而好禮」的地方,乃在晚年致力推動「第六倫運動」,希望建構合理的「群己關係」,讓大家日子過得順適一些。
但是世道卻往相反的方向走,如今禮毀樂壞,人欲橫流,各種倫常間的慘劇,令人不忍聞,也不忍重說。嗚呼!五倫之不存,六倫之焉附?
齊邦媛教授在其新書《人生中的一天》有一段話:「憂傷人人難免,但哭泣卻有許多方式。明白此理,待人自然寬厚。」這話說得真好,希望世人,當然包括我自己,都能「明白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