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跨國企業行銷碰壁

張經義
user

張經義

2004-10-21

瀏覽數 50,250+

跨國企業行銷碰壁
 

本文出自 2004 / 10月號雜誌 第220期遠見雜誌

這笑話或許很眼熟:聯合國出了一道題目讓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作答,「對於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首先發難的,是美國小朋友,他們不明白何謂「其他國家」;非洲小朋友不清楚什麼是「糧食」;歐洲小朋友不懂什麼叫「短缺」;拉丁美洲小朋友不知道什麼是「請」;而支支吾吾的亞洲小朋友,不瞭解何謂「自己的看法」。

過去,這類充滿刻板印象的笑話數見不鮮;在全球化風行的今日,相似的笑料卻顯得不合時宜。

因為在全球化的浪潮與跨國企業的推波助瀾下,人們在外顯行為上,似乎愈來愈像:喝一樣的可口可樂,吃一樣的麥當勞漢堡。然而,跨國企業卻也常因此忽略不同國家文化的差異性,有時訴求失當,就會失去當地消費者的青睞。

忽略文化差異 企業大失血

《BusinessWeek》評選出今年度全球最佳品牌第二名的微軟(Microsoft),就因對文化的疏忽而損失不貲。英國《泰晤士報》(Times)報導,微軟地緣政治策略部門主任愛德華斯(Tom Edwards)日前表示,過去因忽略異國文化差異,導致損失訂單,甚至產品全數回收的案例不少。

損失最嚴重的一起,是在一款標示國界時區的軟體中,因未將具爭議性的喀什米爾列入印度國境裡,觸怒印度當局,結果下了軟體封殺令,「導致微軟損失高達上百萬美元,」愛德華斯坦承。

此外,微軟也因使用《可蘭經》誦讀做為遊戲背景音效,讓以《可蘭經》立憲的沙烏地當局大為震怒。稍後微軟雖修正了軟體音效,卻未將流入市面的舊版產品回收,致使沙烏地政府查禁該軟體,並要求微軟公開道歉。

為防範類似事件在各國不斷上演,微軟已特別為員工開班惡補相關知識,以避免「文化瑕疵產品」傷害公司名譽且造成巨額損失。

全球化所創造出的新興強國影響力與日俱增,跨國企業的行銷不再無往不利,反而要步步為營。

《BusinessWeek》認為,諸如印度、中國等新興國家,將會是科技業新一波十億顧客來源,而上一波來自美國、西歐、日本的十億顧客市場,已趨近飽和。

跨國企業要經營這些新興市場可說愈形艱困,因為這些國家的國內企業也隨著經濟起飛,足以與外來者抗衡。這些新的競爭者既深諳本地市場,又打著低價策略,老牌跨國企業要勝出,勢必要更費心力。

另外,這些新興國家的影響力不只在經濟,甚至擴及文化層面。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財星》(Fortune)雜誌指出,「強化及行銷固有文化」已經被新興國家視為政策之一。如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便大力鼓吹「亞洲價值」(Asian Values),如重群體而輕個人,以與西方價值抗衡。結果,一方面深化國內民眾對自我文化的認同,一方面卻易與不同文化產生摩擦。

在本土化與全球化糾纏不清的今日,許多知名跨國企業遭遇不少棘手的文化差異議題。

全球速食霸主麥當勞就在2001年犯下這樣的錯誤。地點發生在印度,原因是在薯條用油中添加了牛油,在視牛為聖物的印度國境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儘管麥當勞從進入印度市場開始,就不賣牛肉相關產品,但宣稱使用純植物油的麥當勞,為使薯條更美味,還是添加了少許牛油。由於未善盡告知義務,致使事件爆發後,激烈的民眾包圍麥當勞,甚至砸毀機械設備。事後麥當勞付出高達千萬美元的代價,也使一向自我標榜,關注各國飲食文化的麥當勞受到質疑。

去年,日本豐田(TOYOTA)一則廣告在中國引起風暴:一款命名為「霸道」的豐田車開過兩隻石獅子前,一隻起立敬禮,另一隻則俯首稱臣,上面一句明顯的標語——「霸道,你不得不尊敬」,激起了中國人敏感的民族情感神經。事後,豐田在第一時間承認錯誤,立即停止相關廣告,也向當局進行解釋,才平息風波。

相同的事件,台灣並不陌生。去年,以販賣「約翰走路」(Johnnie Walker)聞名的英商帝亞吉歐(Diageo),在倫敦地鐵刊登有損台灣形象的廣告,內容暗指台灣產品易壞且維修速度慢,使立法院一怒之下通過一年禁售令,讓在洋酒類居第一品牌地位的約翰走路,差點走投無路。酒商在致歉之餘,更在同樣地點刊登台灣形象廣告,做為彌補。

任用當地員工 降低出錯率

沒人想砸自己的招牌,特別是辛苦經營品牌的跨國企業。類似的無心之過,並非難以避免,重點在於掌握彼此文化的差異。

首先,在進入異國市場之前要先進行縝密的市場調查,以深入瞭解顧客。像英特爾(Intel)便有個專門環遊世界的團隊,他們的工作便是找出重新設計產品的創意,和製造適合不同文化的產品。

近來,該團隊發現,中國的家庭即使有錢也不願意購買電腦,因為家長擔心孩子因此荒廢學業。於是,英特爾預計在年底,推出一套包含教育程式和手動封鎖的產品,以符合中國家庭需要。

此外,《經濟學人》建議,雇用當地員工不失為一帖良方。沒有人比當地人更瞭解在地市場狀況與文化禁忌。大力拓展歐洲與全球市場的宏?,近日決定任用深諳歐洲文化的義大利人蘭奇(Gianfranco Lanci)為總經理,就是基於這個考量。

台灣企業正逐漸茁壯,邁向國際。根據聯合國統計,2002年台灣是僅次日本、香港的亞洲第三大對外投資國。經濟部次長施顏祥更表示,「台灣企業在全球所創造的就業人口,已超過台灣本土的就業人口。」

走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台灣跨國企業,若能掌握與因應文化差異,就愈有把握在全球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