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Google 從泡沫中寫出傳奇

張德齡
user

張德齡

2004-09-01

瀏覽數 16,000+

Google 從泡沫中寫出傳奇
 

本文出自 2004 / 9月號雜誌 第219期遠見雜誌

兩年前,Google網站因為被中國政府封鎖多次而聲名大噪。為什麼首先鎖定Google?實在是因為其搜尋引擎太厲害了,凡是在網路上留下的資料,都逃不過它的追蹤,查尋的資料最高可達四億三千萬個網頁。

走進位於矽谷山景城的Google總部「Googleplex」園區,很難想像它曾經是個從車庫起家的公司。

最近Google上市的新聞成為矽谷的熱門話題,不只是因為它是網路經濟泡沫後第一家上市的網路公司,也不只是它的每股定價在85美元至95美元之間,而是Google突破傳統,成為第一家在網路上競標上市的公司。正如一般大眾對Google的印象,非常創新,具有爭議性,非常「敢」。

Google是由兩名史丹佛大學博士班學生布恩(Sergey Brin)和佩吉(Larry Page)在1998年創立的,當時他們才二十四歲、二十五歲。儘管這樣的故事在網路公司火熱的時候,不勝枚舉,但Google的崛起卻是另類的網路傳奇。

為什麼說是「另類」呢?因為Google是在網路最不被看好的時候,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靠著口耳相傳,最後甚至打敗雅虎,成為搜尋網站的龍頭,堪稱小兵立大功。

根據美國《BusinessWeek》6月份的調查,Google被評選為最熱門的搜尋網站,有48%受訪者使用該項服務,而雅虎以20%排名第二,遠遠落後Google。

Google成功的祕訣在於它的搜尋效果好,使用者可以很快且很有效率地找到想要的資料。Google深信,只要得到客戶的信任,自然會有更多人使用,利潤也會跟著來。所以Google一直堅持搜尋的品質,拒絕讓廣告或其他費用來影響搜尋結果。

電腦癡圓電腦人的夢

每天,Google平均處理一億五千萬次的搜尋,這些搜尋全仰賴六百五十名工程師。這些工程師以創造全世界最好的搜尋器為使命,並相信「這個產品將會改變人們的生活,」Google搜尋引擎技術總監挪維格(Peter Norvig)表示。四年前,平均每筆搜尋需時三秒,現在已縮短為近○‧二秒,但是他們還不滿意。

Google曾被《Fast Company》雜誌喻為「由電腦癡(geek)創辦,並且由電腦癡所經營的公司。」它擁有電腦工程師夢寐以求的工作環境,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讓這些工程師「have fun」。

創辦人佩吉和布恩的父親都是大學教授。佩吉的父親是電腦教授,也是資料庫顧問;布恩的父親是數學教授,也是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家。

佩吉和布恩崇尚自由研究的風氣,從公司成立開始,就將史丹佛電腦實驗室那一套做研究的方法用在這裡。他們列出「Top 100」(據說已經超過兩百四十項),讓各組的工程師選擇喜歡的題目來研究。

Google不採用「經理」制來做組織管理,工程師們通常三人一組,輪流主導要進行的項目。工程部門副總裁羅欣(Wayne Rosing)說,「這樣的制度運作得很好,因為每個團隊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用等著別人來『管理』他們。」此外,公司還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例如免費的餐飲,以及每兩個星期的曲棍球比賽等。如此誘人的工作環境,也難怪Google平均每天收到一千多張履歷表。

公司在草創的前十八個月,幾乎沒有任何利潤。由於網路經濟開始式微,Google被迫砍掉廣告預算,但靠著使用者的口碑,Google的網友使用率從2001年的1%,飆升到今天近50%。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如今,Google擁有十五萬個贊助廣告商,不僅雄踞搜尋網站的龍頭,其營收與利潤也相當令人看好。

許多分析家估算,Google去年的毛利達到9億美元,而淨利也高達1億5000萬美元。今年6月底才出爐的最新財報,Google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光是第二季的毛利就達到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漲125%,第二季淨利高達7900萬美元,較上一季上漲146%。

雖然Google表現不凡,但是華爾街的分析師仍質疑其預估股價是否太高?Google釋出一千九百六十萬股,如果以定價來計算,市值將達16億6600萬到18億6200萬美元,但是Google畢竟只有一項產品——搜尋器,而且未來這塊市場會愈來愈競爭。

兩大勁敵 環伺在側

對於Google來勢洶洶,兩大勁敵——雅虎及微軟也非省油的燈。

擁有一億四千多萬註冊網友的雅虎今年宣布,將針對客戶量身訂做「個人化搜尋服務」,讓使用者可以更有效的找到資訊。

不過,缺乏註冊網友這項資產的Google,今年4月也開始提供免費電子郵箱Gmail,容量高達1GB,足足高出競爭對手兩百五十倍,迫使雅虎增加容量至100MB。不過,短期內Google想要在這方面超越雅虎並不容易。

Google另一個潛在敵人是微軟。不可否認地,微軟有更多的資源來做電腦搜尋,姑且不論網路上的資料,微軟可以讓使用者搜尋到其作業系統下所有的檔案,包括文字檔案、Excel(試算表),及簡報等等。如果微軟加入戰爭,難保當年微軟與網景(Netscape)的網路瀏覽器之爭不會重演,那麼Google將可能變成另一個網景,被擠出市場。

美國《BusinessWeek》網站調查顯示,許多網友沒有使用Google,是因為他們使用入口網站做為首頁,直接用該網站查詢比較方便。

Google不是入口網站,無形中失去許多機會。從調查中也看出,平均每月網友在網站花的時間:美國線上(AOL)最高,為六小時三十分,雅虎為兩小時四十九分,而Google只有三十分鐘,這當然和網站的屬性有關,但是網友與網站的社群關係,也是Google亟需耕耘的。

除了外在的挑戰,內部的管理制度也同時遭受考驗。

三年前,Google請來四十八歲的舒密德(Eric E. Schmidt)做執行長(CEO),就是要借重他的管理經驗。不過他被外界取笑是來做營運長(COO),因為他的工作根本就是確保公司每天正常運作。

面對未來公司上市後股市的壓力,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否還能如此自由?是否還能保有創新?不管未來股價如何,Google都將面對各方的挑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