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林海峰:棋盤前的磐石

楊孟瑜
user

楊孟瑜

1988-08-15

瀏覽數 19,650+

林海峰:棋盤前的磐石
 

本文出自 1988 / 9月號雜誌 第027期遠見雜誌

九月三日,我國旅日圍棋國手林海峰將出馬角逐第一屆世界性圍棋大賽的冠軍。這個角逐資格,是林海峰在上個月經過將近九小時的纏鬥,擊敗了人稱「不敗的王者」的大陸棋聖聶衛平而辛苦贏得的。這場比賽,被人稱為「世紀之戰」。

今年四十六歲的林海峰,在這場歷史性對局中,發揮了他一貫著稱的韌性和耐力,由落後局面奮戰到終場以一目半獲得勝利,不但可進一步向世界冠軍的寶座邁進,也令他自己在棋界沈寂多年之後,猛然捲起再造高峰的驚人聲勢。

逐步恢復自信

「下棋需要耐力。」三月間返國的林海峰,在離台前夕接受訪問時分析自己近來的棋風:「我年紀大了一點,有時顯得有些氣短,就是不夠忍耐。最近可以調整過來,自信心也漸漸恢復了。」

說完這段話不久,在四月份開始的「第一屆富士通杯世界圍棋賽」中,林海峰一路挺進,擊敗比他年輕氣盛的各國棋士,似乎逐步證明他日漸恢復的信心。終於,七月二日,他表現出漸入佳境的從容,打敗了近年來縱橫日本棋界的大陸第一圍棋高手聶衛平。

對於這場萬眾矚目的大戰,賽前棋界人士大都預測聶衛平的勝算較高,因為聶衛平這幾年來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還曾經連勝八位日本一流棋士。

而反觀林海峰,四年來都未取得日本棋界幾項大賽的榮銜,戰績並不很好。因此,包括林海峰的老師,我國旅日圍棋老國手吳清源在內的日本棋院人士預言,聶衛平勝林海峰的機率,大約是五.五比四.五。

結果是林海峰勝了。而類似的預測,同樣的戰果,在二十多年前林海峰一舉成名的圍棋決戰中也出現過。

民國五十四年,二十三歲的林海峰初次打入日本重大棋賽「名人賽」的循環圈內,在一群高手中以年紀最輕、段位最低,及作戰經驗最少的身分居然節節進逼冠軍寶座。當時林海峰最後決戰的對象,是素有「剃刀」之稱的衛冕者阪田榮男,賽前大家一致看好聲勢如日中天的「剃刀阪田」,同時擔心林海峰會被收拾得體無完膚。

而最後的戰果是,林海峰以「平常心」氣走了阪田,奪下「名人」王座,震驚棋壇。

打破棋壇傳統

第二年,他再度擒服阪田,衛冕成功。兩年後,林海峰攻下日本另一項圍棋大賽「本因坊」的寶座,集雙料榮銜於一身,不到三十歲就在老將群集的圍棋界刮起「林海峰旋風」。

日本年輕棋士頓然受到鼓舞,因為林海峰打破了年輕人不易在圍棋界出頭的傳統;台灣棋運也受到刺激,國人更為林海峰崛起奮戰、揚名異域感到興奮。國內報紙以社論評述「林海峰時代」的意義,日本媒體更決然下斷語:「今後二十年,將是林海峰的天下!」

到今天,正好時隔二十年。

當年,林海峰證明了青年棋士也可以奪得圍棋大賽冠軍;二十年後,他以毅力突破圍棋生涯的低潮,證明了老將依然大有可為。

「下棋就是要拚命下,才會進步。以前有個日本人說,下棋可譬喻成打仗,輸掉了就等於要被人殺頭了。」個性溫和的林海峰在談到下棋的認真態度時,語氣頓然堅決起來。

數十年的圍棋生涯,雖然有起有落,但林海峰堅韌的棋力,以及謙虛敦厚的特質一直被棋壇所稱道,也贏得了歷久不衰的人緣。

這次他以沈穩的定力險勝叱吒棋壇的聶衛平,熟悉棋界盛事的人都知道林海峰正是發揮了他馳名已久的「二枚腰」韌性--就像日本相撲選手一樣,後勁和纏力特大,彷彿有兩個腰,不易被對手摔倒。

林海峰這種韌性,在他的終年鏖戰中,有兩次施展得最為淋漓盡致。一次是民國六十二年衛冕「名人賽」,遭遇有「電腦」之稱的日本棋士石田芳夫;另一次是七十二年向「本因坊」冠軍韓籍棋士趙治勳挑戰。

這兩次比賽相隔十年,但林海峰同樣都在連輸三盤後,再一局一局扳回劣勢,一口氣連贏四盤,氣走原本以為勝券在握的對手,創下在日本棋壇史無前例的「大逆轉」紀錄,也令觀賽者對他「不到最後一刻絕不罷休」的毅力佩服不已。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而林海峰轉戰棋盤多年,不論輸贏都和對手虛心討論的風度和修養,也是許多棋士望塵莫及的。

謙和不忘本

日本著名的「棋道」雜誌就曾經對林海峰表示讚嘆:「敗而不餒,我們大和民族是有此精神的;可是勝而不驕,恐怕是只有中國文化陶冶下才能養成的美德。」

「在海峰的身上,我們無疑看到了中國文化中一些最好的品質。」

旅美學者余英時也以「剛毅木訥」來形容林海峰:「他有很高的智慧,但從不「露才揚己」;他有勇猛精進的精神,但卻又能不忘本源。」

謙和及不忘本的特質,不時表現在林海峰的言談上。贏棋的時候,他總是平和的表示「都憑運氣」、「贏得僥倖」。若請他談談歷年的成就,他依然是一句「我的運氣好」,然後歸功於對他圍棋事業影響重大的人;當年送他赴日學棋的圍棋協會理事長周至柔;指導他下棋,並贈他「平常心」要訣的圍棋大國手吳清源;以及在生活及棋藝上都照顧他的日本棋院老師藤田梧郎等等。

「是中國人總不會變」

十歲以「圍棋神童」的身分到日本,去國三十六年的林海峰至今依然是中華民國國籍。除了多年持有我國護照之外,今年年初更在「想讓自己更覺得是個中華民國國民」的前提下,辦妥了一張身分證。

雖然近年來林海案在日本棋賽中未能得到大頭銜,鋒頭漸退,甚至大約半年前國內報章還將他相江蘇籍太太的婚姻誤報導成「中日合作」。林海峰依然平和的一笑置之,認為大概是近幾年來自己戰績不太好,大家對他有點生疏,但一是中國人總不會變的。」他笑著說。

事實上,國內的圍棋風氣曾因林海峰而迭有熱潮,例如五年前林海峰重登「本因坊」寶座,企業家應昌期即決定捐出一億元成立「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推展棋運;而林海峰本身也因國內不斷的期許,支持他在強敵環何的日本棋壇以外國人的身分爭出一片天地。

「經常想到國內有許多人在鼓勵我,這在精神上對我很有幫助。」下棋時屬於長考型的林海峰,在談話時也不時陷入沈吟,停頓一下又繼續說:「我就是一盤一盤盡自己的努力去下。」

不過在提到台灣多位赴日小棋士的近況時,林海峰一貫平緩的語調頓然略帶讚許的高昂起來:「現在國內去的大概有八、九位,他們實力都不錯,要再進一步的話,就要看努力和機會。」

曾經有十多年的時間,我國旅日小棋士們每個月定期在林海峰家中聚會,接受林海峰的棋藝指導和生活照顧。「就是大家一起來研究研究。」林海峰一本謙虛的態度,笑著說:「已經辦了十幾年了,我也沒什麼東西能教了。」

建議棋界多交流

幾乎每年都送子女回台灣學國語的林海峰,也十分關心國內的棋運。他建議棋界應和國外多交流,像大陸今天的圍棋盛名就是和日本每年交流比賽的結果,甚至大陸棋士的水準幾乎要趕上日本的了。

而談到做為一個專業棋士應有的條件,林海峰認為從小就要開始學棋,越早越好。「有天分,加上努力,再加上環境的配合--環境最好是許多人一起下棋,一起磨鍊。」

天分、努力、環境,似乎也正是堆砌出林海峰圍棋生涯的最佳寫照。

從十歲離家習棋的「圍棋神童」,到二十出頭成為「日本棋史上最年輕的盟主」;冉從三十多歲的幾度起落,到今天將近半百時的再締佳績--為「不敗的王者」聶衛平添上敗績。這一仗,究竟是為林海峰的圍棋事業標下美麗的句點,還是重漆更寬廣綺爛的天空?答案,可能就要在這位「棋壇風雲第一人」的堅忍耐力中去尋找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