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聽過類似這樣的故事:一對從台灣移居美國的中年夫婦,為了要拿美國公民身分,不惜離婚,夫、妻一方再與別人假結婚。故事的結局,有的在達到目的後又重新復合;也有的卻弄假成真,悔不當初。
你也應該記得,數年前歌星鄧麗君因為使用印尼假護照,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人物。
有一名在台灣出生的小朋友,小學畢業那年跟著父母出國玩了幾天,回來之後手裡多了一本外國護照。不久之後,他拿著這本護照進入美國學校讀書。
方法不同,目標一致
這一些中國人,用的方法不同,「渴望」的目標都一致:希望拿一本外國護照。
根據僑務委員會統計,民國七十五、七十六年以探親、依親、應聘、移民名義申請出國人數,共有十三萬人。這些外移人口,如果在僑居地住滿規定年限後申請歸化,就變成外國人。
也有人嫌這種方法太麻煩,而選「便捷」的方法 花錢走後門。只要找對了「門路」,花個三、五十萬台幣,甚至於連國門都不必出一步,就可以弄到一本外國護照。當然,拿到的都是經由黑市管道流入,在當地移民局沒有底案的非法護照。
什麼樣的人需要外國護照?他們又為什麼要?
從招商局退休的竺文祥,目前是哥斯達黎加勇士華僑服務社駐台代表,曾經替國內上百個人辦過移民哥國手續。竺文祥透露,顧客九0%是經濟能力優渥的中產階級,商人最多。目的不外乎為了做生意、子女就學、退休養老……。
絕大多數使用外國護照的人,是感於中華民國護照帶給他們不方便和困擾。
在國際上,國與國之間的簽證採互惠原則。目前與我國有邦交的只有二十二個國家,如果要取得其他沒有邦交國家的簽證,大都要透過該國駐在香港、日本等地的使領館,手續十分費時、費力、費錢。
無邦交國簽證費時
王憶港從事旅遊業已有十五年,每次帶團到歐洲、義大利、荷蘭、芬蘭、葡萄牙等地,光是等簽證至少就要一個月,「如果是用「大英國協」(如汶萊、印度、澳洲、星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的護照申請,有些根本不必簽證。」他說。
統領運通公司總經理王高慶,準備代理歐洲一家航空公司,打聽之下,光是申請當地簽證就要等兩個月,他十分擔心生意因此泡湯。
一名經常往來東南亞的鄭姓華僑,為了出入境方便,堅持不肯使用中華民國護照,「這不是愛國不愛國的問題,而是基於現實需要。」他解釋。
這幾年,台灣與東歐及中國大陸的貿易來往增多。政府明文規定:持中華民國護照不得前往共產國家及地區。很多商人,只得隱名埋姓換用外國護照,避免吃官司。
至於使用非法護照,因素就比較複雜。
有些人因犯了刑案,利用假護照掩飾身分;另外,國內還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有些家長為了讓子女唸美國學校而花錢買假護照。
東加王國護照多
一位美國學校的王姓學生透露,在他周圍的中國同學,大概只有二0%是真正在國外住過。其他同學中最常用的是東加王國護照,英文程度普遍都很差。也有一些以觀光或其他名義出國的小留學生,因為涉及非法居留,不得不使用假護照。
一般而言,假護照的行情視地區和需求不同。目前較容易取得的是中南美哥斯達黎加、烏拉圭、巴拉圭、多明尼加、阿根廷、玻利維亞等國;東加王國、汶萊等地,也不在少數。價碼從台幣十萬元起不等,最高叫價到五、六十萬,照樣有顧客趨之若驚。
那些人在販賣假護照?有的是跑單幫的貿易商,因為和當地「關係」不錯,在中間做掮客;也有透過一些地下旅行社、投資顧問公司居中牽線。賣一本護照,淨利最高甚至超過十萬元。 中美國際法律事務所總經理范國勇,對於國內很多人急於拿外國護照,卻渾然不知可能遭遇的陷阱和風險,感到憂慮。
例如王高慶的一位朋友花了十幾萬買了一本哥斯達黎加護照,卻因為不會講西班牙文,在國外「穿梆」被拒絕入境。
依據中華民國現行法律,承認雙重國籍,因此國民拿外國護照「於法有據」。然而,大多數拿外國護照的人,對此事似乎都不願聲張。
「別人知道得愈多,他好像覺得愈不安全。」范國勇觀察。
拿外國護照不欲人知
格欣旅行社副總經理黃明貞,並不否認全家正在辦美國移民,但夫婦倆又捨不得在台灣奠下的事業基礎。在她熟識的同行裡,至少有三0%的人也拿外國護照。黃明貞分析,其中一些人是擔心台灣治安、政局不穩,「萬一有什麼事,至少手裡還有一本其他國家的護照。」
「這純粹是私人問題,告訴別人對自己並沒什麼好處,反而增加困擾。」她甚至直率地說:「台灣現在人多、錢多,發展已達飽和,多一些人出去可以減輕壓力。」
也有人懷疑,在國內出現的假護照,有不少是某些落後國家政府裡不肖官員主動流出。這些「檯面下的交易」,事實上就是他們牟利賺取外匯的方法之一。政府基於外交關係,不方便「擋人財路」,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外交部的一名官員對於這種猜測未置可否。他表示,如果沒有證據,政府也無從抓起。「只要護照不是偽造的,從什麼管道拿我們也無權干涉。」
為了防止有人鑽法律漏洞,他強調只要在國內設有戶籍,即使拿了外國護照,出入境手續及居留問題仍必須依照國內一般人民辦理。
不過,他十分篤定地說:「將來拿外國護照的人會逐漸減少,因為現在中華民國的護照愈來愈吃香。」他並且透露,由於近年來國際間十分重視台灣的經貿實力,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國家對台灣大幅放寬簽證,甚至於來台設立商務辦事處(目前已有二十五個無邦交國家設立了三十個辦事處)。近兩年內在台灣增設據點的就包括:加拿大、丹麥、法國、瑞典、比利時。
一名馬來西亞華僑也感受到氣氛不同以往。最近馬來西亞掀起「台灣熱」,很多台灣人去投資。「台灣來的人,在海關甚至連行李都不必檢查。」
他回憶過去替朋友申請馬來西亞簽證,往往等兩個月還沒有下文。從去年開始,不但只需要四十八小時,還可以享受二個月有效期內多重入境的待遇。迄今手中仍握有馬國護照的這名華僑,嘆了一口氣說道:「我現在恨不得當台灣人。」
國家強,人民風光
「國家強,老百姓出去就風光。」范國勇一語道破這樣的心態。他做了一個貼切的比喻:「從前台灣就像是一個窮苦的親戚,走到那裡別人都嫌,怕你伸手借錢或是賴著不走。現在發財了,人人都想巴結……。」
竺文祥辦了七年的移民業務,前後與他接觸過的客戶不下千人。他感嘆大家拚命想拿外國護照,使很多外國人覺得「不可思議」。他舉東加王國為例,這個位在大洋洲的黑人小國,「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國人才要它的護照」。
「對自己要有信心,」范國勇說。這位三十七歲的留美法律碩士希望,或許有一天大家不會再一窩蜂追求另一本護照,而能拿著自己的綠皮護照自傲地說:「我來自中華民國。」
這本護照得來不易
護照是國民出外的身分證明。很多人共同的經驗是:要拿一本中華民國的護照,過程與手續是「世界少見的複雜」。
依據現行護照條例及施行細則規定,一般國民出境必須過三關--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再向入出境管理局申請出入境證,然後再由外交部核發護照。
所謂的主管機關,依申請人出國事由各有不同,包括內政部、外交部、國防部、財政部、教育部、法務部……等十二個單位。
如果說,一個人一年內出國五次,每一次出國的事由都不同,他的領照事由就必須申請變更五次。
通常,一本護照從開始申請出境到核發,大約是七至十天,再加上等簽證時間,一個人出國用一、兩個月來辦手續是常有的事。而在鄰近的香港,根據一名華僑形容,人民出入境就像「出門搭公共汽車」一樣方便。
外交部領務司潘明副司長解釋,過去政府管制外匯,又擔心人才外流,所以對出境重重設限。如今,「這些限制已不符現實環境需要,反而徒增人民與政府的負擔。」
民國六十八年開放觀光以後,每年出國人口激增。外交部去年一年,就簽發了四十七萬本護照(還不包括護照加簽),平均一天發一千二百九十本。而今年七月一日觀光證照費降低一半後,外交部一天之內,竟然收到了六千七百件申請案。
外交部領務司護照科的承辦人員,從民國五十九年的二十人增加到目前的九十人,潘明副司長仍大嘆:「人手不足。」
有人建議,護照應該比照國外(如美國)的例子,隨辦隨發,使用效期延長為十年。只是這種想法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