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兩家空間寬敞、商品眾多的大賣場,從電腦、軟體、數位相機,到汽車周邊、美容保健、收藏精品等一應俱全,而且還不時有「分期付款零利率」「三個月免費試用」等優惠。這兩家賣場不在東區,也不在西門町,就在你的電腦上;一家叫Yahoo!奇摩,另一家叫PChome Online。
依據資策會的統計,2003年台灣B2C(企業對消費者)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到新台幣204億元,較2001年的88億9000萬元,成長達130%;預估今年將達到266億元,2005年更將有500億元的規模,成長驚人。不過,Yahoo!奇摩總經理鄒開蓮指出,電子商務市場快速成長,固然吸引了眾多業者的目光,但未來的成長潛力才是業者投入的誘因。目前台灣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僅占整個零售業的0.39%,而網友參與網路購物的比例也才20%;相較於美國B2C占零售業1.5%,台灣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入口網站開店 生意興隆
然而,比起整體電子商務市場的熱絡,入口網站跨足B2C業務更加令人矚目。
依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的調查,2004年1月全台灣最大的三個購物網站,分別是PChome Online、Yahoo!奇摩購物,及博客來網路書店,網站到達率(上網人口曾進入該網站的比率)均在25%以上;而前十大購物網站中,就有四個是入口網站所經營的。
儘管參觀人潮絡繹不絕,然而購物網站的營業額究竟有多高?PChome Online營運長謝振豊表示,由於網路購物每天都在成長,預估年營業額相當困難,「不過,目前一個月大概有1億元左右!」
Yahoo!奇摩則表示,今年第一季網路購物的成交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287%,而2003年的成交額約為6000萬元,因此推估Yahoo!奇摩今年第一季網路購物的營收接近2億元。
雖然,相較於新光三越2003年總營收456億元、SOGO百貨營收260億元,Yahoo!奇摩和PChome Online的營收表現僅是小巫見大巫﹔但兩大網站合計占了台灣電子商務十分之一以上的市場,說是「網路世界的新光三越、SOGO」絕不為過。
中山大學資管系系主任侯君溥指出,在所有上網的人口中,約有70%的人會使用到入口網站所提供的功能與服務。在網際網路使用者愈來愈多的情況下,各類型的網路公司也產生特色及功能重疊的現象。
「許多入口網站提供多項功能與具備多重身分,一方面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瀏覽者;二來是希望留滯瀏覽者更長的時間,」侯君溥表示,人潮是電子商務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例如Yahoo!奇摩在入口網站的到達率高達95%以上,就擁有極大的優勢。
虛擬商城 兩強成形
「沒有量,要建構電子商務是非常困難的。一般中小企業要自己費時費力建構網站,還要推銷電子商務,負擔相當大,要和入口網站競爭更加困難,」侯君溥認為,對B2C而言,像Yahoo!奇摩這類入口網站的高瀏覽率,的確可以比較快進入市場。
2000年開始經營網路購物的PChome Online,擁有「線上購物」「軟體購物」和「女性購物」三個平台,原本穩居B2C電子商務龍頭。但在今年3月,排名第二的Yahoo!奇摩推出「購物二台」,和原本的購物一台相輔相成,開始威脅到PChome Online的地位。
Yahoo!奇摩的購物一台是以「電子商務平台」的方式,招攬業者在Yahoo!奇摩開店,主要收入為店面租金;目前購物一台約有三百六十家業者進駐。而購物二台則是Yahoo!奇摩直接參與,分為電腦資訊、影音家電、時尚精品等八大類,百貨公司式的購物介面,相當接近PChome Online及其他購物網站的形式。
Yahoo!奇摩電子商務事業部總監洪小玲指出,推出購物二台是著眼在購物市場的轉變。「現在的消費者至少有一半以上會上網;換句話說,有很多網友是相當有消費能力的,加上他們對網路的熟悉,網路購物的潛力相當大。」
由於購物一台的營收分屬三百多家加盟廠商,Yahoo!奇摩購物台的整體營收不易計算。不過洪小玲指出,目前Yahoo!奇摩購物一台的營收已經達到每月7000萬元左右的水準,加上快速成長的購物二台,她表示:「今年有可能做到同業第一名。」
目前Yahoo!奇摩網路購物的商品,仍以3C、女性商品占最大宗。「3C商品有固定規格,而且3C的消費者本來就多是網路的重度使用者,自然成為網路購物的主流。女性則本來就愛逛街、購物,網路購物的潛力很大,」洪小玲表示,目前3C商品占總成交金額的65%;但女性的購物市場也已隱然成形,購物一台約有24%的成交金額屬於女性商品。
另一方面,目前仍是業界第一的PChome Online,三個平台共有一萬五千多種商品。謝振豊表示,購物網站和實體賣場差別並不大,只是成本更低、效率提高。「人本來就有買東西的需求,只要能找到顧客、能提供好的商品,自然就會成功。」
他指出,由於購物平台所需的人力遠比實體店鋪少,加上沒有店面租金問題,因此PChome Online可以在不壓縮供應商利潤的情況下,把商品價格降低。「實體通路商的管銷費用至少占10%到20%,我們的管銷費用則微不足道。」
PChome Online入口網站擁有77%的到達率,僅次於Yahoo!奇摩。謝振豊表示,入口網站經營電子商務,的確有先天的優勢,「就像在市場上喊價,人潮多的地方比較喊得到人,」不過更重要的是,網站要提供消費者物超所值的服務,才能吸引源源不絕的顧客。
謝振豊認為,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是源自不斷的「嘗試——修正」過程。因此PChome Online每天都會召開一次行銷會議,討論有哪些商品、服務或行銷方式可以嘗試。
「有很多東西,如果沒試過,真的不知道會這麼好賣!」謝振豊指出,例如單價高達4萬元的單眼數位相機,一般人很難想像,這種消費族群較少的高價品也可以在網上販賣,但是在PChome Online一上架,兩星期內就賣了兩百多台。
另外,軍品、收藏品也是PChome Online獨特的商品區隔。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二次世界大戰的德軍水手服,居然一天賣掉三百多件,」謝振豊表示,這項成功促使PChome Online進一步擴大軍品收藏類的商品範疇。許多網路購物的創新,都是這樣試出來的。
儘管Yahoo!奇摩最近的動作頻仍,謝振豊卻認為,兩家入口網站在B2C上並不存在火拚的關係。一方面,兩者的規模都還太小,「0.39%的零售市場占有率,代表我們的成長空間幾乎無限大,」謝振豊說。另一方面,Yahoo!奇摩和PChome Online的模式並不一致。
「Yahoo!奇摩只是提供一個指標,它的購物一台是提供平台給小企業使用,二台則是和興奇科技合作,終究不是雅虎自己在做網路購物,」謝振豊認為,這樣的雙本位制度可能會有問題,「到底誰收錢?誰負責售後服務?顧客難免會疑惑。」
相對地,PChome Online則是完全自行經營電子商務,從新品發想、介面設計到促銷手法,都是一步一腳印地走過來。「只要提供好的服務,就能不斷成長,我們並不會感受到威脅,」謝振豊信心十足地指出。
洪小玲也認為,目前要談Yahoo!奇摩和PChome Online的「對決」還言之過早。「其實我們的競爭對手,是整個零售市場,」洪小玲笑著表示,「眼光要放大一點!」
專業+定位+服務=成長
同時,面對入口網站的可能衝擊,專業電子商務網站也嚴陣以待。網路書店起家、去年開始進軍「百貨館」多樣化商品的博客來總經理張天立表示,入口網站固然能吸引大量的人潮,但瀏覽人次不等於購物人數。
「要比人氣,博客來一個月也有兩百萬以上的瀏覽人次,」張天立認為,入口網站經營電子商務,往往會有焦點不清的問題,而且可替代性高,「例如目前入口網站賣最好的3C產品,其實消費者唯一的考量就是價格,因此顧客的黏著度也低。」
張天立認為,電子商務要做得好,還是要從複雜、替代性低的商品下手,例如書籍。「博客來網路書店有一群黏著度很高的顧客,我們不僅是提供商品而已,還塑造了一種新的閱讀型態,擴大了消費者閱讀的視野。」
他表示,博客來目前一個月至少有數千萬的書籍銷售額,而四年前開始經營的音樂類商品,也已成長到每個月千萬元的金額;不靠入口網站,專業網站也可以做出口碑。
侯君溥教授也指出,當每個入口網站的長相愈來愈類似,功能也大致相當時,大家要比較的項目,就會集中在品牌知名度、會員關係管理等服務面向,「行銷及品牌策略變得相當重要,品牌力太弱的電子商務網站將會陷入危機當中。」
前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總經理朱怡靜認為,網路購物在多年的摸索後,目前已經逐漸擺脫以量取勝的模式,進入市場區隔化的時代,「網友逐漸習慣了網路購物,現在已經不會滿足於單純的低價促銷,對於品牌、區隔市場的挑剔會逐漸變成常態。」
朱怡靜表示,入口網站在台灣網友的使用習慣中占有很大地位,而且年輕族群對入口網站的倚賴程度更高,因此在經營電子商務上占有相當大的優勢。「但是有優勢不一定就會贏,真正的關鍵在於業者是否有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經營,」她認為,目前入口網站的購物平台區隔性仍然不足,是相當可惜的。
「Yahoo!奇摩過去經營網路社群,已經掌握了很多現成的市場區隔,應該可以推出更好的網路購物菜色;而PChome的女性購物如果好好去經營,也很令人期待,」朱怡靜分析指出。
朱怡靜也表示,區隔化的市場才是電子商務真正的利基所在,「例如美國現在已經有針對四十歲以上女性設計的線上遊戲,而且獲利相當可觀,」她指出,市場逐漸區隔化,代表真正的電子商務戰爭,現在才要開始。
謝振豊表示,網路購物平台賣的不只是商品,還有不斷進步的服務,「我們是因為好的服務而成長,而不是任何短期的手段!」和Yahoo!奇摩一樣,PChome Online也提供七日內無條件退貨的服務,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此外,在新品發想、呈現方式、售後服務,以及交貨方式和流程效率上,PChome Online也不斷求新求變。「我們的哲學是:只要存在,就要不斷地改善。進步可以說是永無止境的,」謝振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