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BM總經理許朱勝,當年外派日本時,兒子剛好在台灣出生。無法陪伴在兒子身邊的他,曾經在香港機場看到一對父子親密的模樣,悲從中來,便下定決心請調回國,只因為他不想繼續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當個缺席的老爸。
許多科技爸爸,一開始對記者採訪家庭生活都很迴避,不過等到話匣子一開,停都停不了,而且溫柔全寫在臉上。
從小訓練的「美感爸爸」
「我不希望她將來成為殷琪,壓力太大了,」抱在懷裡,拉著兩歲女兒的小手,還是新手爸爸的蕃薯藤副總經理袁棟,對女兒的期望是——做個蘇富比的拍賣官。
袁棟認為,現在台灣人生活富裕,但對美的事物卻沒有鑑賞能力,做蘇富比的拍賣官,「不但有美的概念,而且至少生活無虞,」女兒才兩歲,袁棟已經在幫她規劃未來了。
結婚多年,原本一直沒打算生小孩的袁棟,現在卻是一副「有女萬事足」的模樣。「你知道嗎,女兒是全世界抱起來最舒服的東西,」這句由《獵殺紅色十月》的作者克蘭西(Tom Clancy)所寫的名句,袁棟現在是見人就說。
為了實現女兒的「美感養成計畫」,除了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聽莫札特,袁棟還在女兒房間的天花板,用螢光顏料繪上整片星空。關上燈,父女倆仰望璀璨夜空,袁棟柔聲教著:這是巨蟹座,那是北斗七星……。
可是,兩歲的孩子聽得懂嗎?「只要多講,她一定懂,」袁棟認為,孩子年幼時,若是任何事都含混帶過,就錯失了最好的學習時機;所以即使像「爸爸每天要去上班」這種事,袁棟都可以每天花個十幾分鐘解釋一遍,直到他認為女兒聽懂為止。
同樣可以歸類為「美感爸爸」的,還有博客來網路書店的總經理張天立。
從八、九年前,兒子三歲時,就開始天天放古典音樂給他聽,「不用管他什麼調,只要多聽,自然能培養出美的鑑賞力,」直到現在,聽古典樂仍是他們家重要的親子活動。
不過談到孩子,張天立反而想起自己的爸爸了。「我父親從來不給我壓力,」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從小就常跟父親到海邊釣魚,一直釣到他上初中為止。
從小就跟著父親釣魚、打網球、聽古典音樂,張天立深信親子教育的「潛移默化」之功,「我跟我兒子的關係很像我和我父親的關係。」
「親子關係」也需要經營
對這些科技爸爸來說,既要兼顧工作,又得陪伴兒女,多少需要一點「時間管理」的工夫。經貿聯網副董事長扈端華,就堅持即使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撥出一小段親子時間。
像女兒念高中的時候,正是他工作最忙的時候,為了讓彼此有更多的交流,扈端華每天開車送女兒上學,雖然多繞一段路,但他認為很值得,「現在我們父女可說是無話不談。」
台灣惠普(HP)影像列印暨消費通路事業群副總裁黃士修,也認為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是人生中一定要去經營的,只是他認為時間的長短不重要,只看你有沒有花心思。
「我兒子念高中了,他平常還會抱我、親我,」黃士修對親子關係的經營看來有相當的成效。
根據惠普員工透露,黃士修對員工也像對孩子一樣,「你們這些小孩子,說了都聽不進去,一定要自己跌一跤才行,」模仿老闆口吻的員工,私下也不禁抱怨黃士修「喜歡碎碎唸」「很嘮叨」,這樣一個嘮叨的主管,卻也讓他們感到爸爸般的親切。
有些爸爸忙到沒心思去做親子關係的時間管理,「以前一忙起來,跟本忘了自己還有三個孩子,更別說去抱他們了,」智冠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王俊博,當年開部麵包車,帶著全家大小去送貨;一個轉彎,念幼稚園的大女兒被甩出了車外,王俊博還渾然不覺,一直開了好一段距離才發覺。即使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他還是滿臉的愧疚。
不過讓王俊博安慰的是,三個孩子長大之後,仍和他相當親密。在高雄參與公司研發工作的兒子,每當父親南下,總會「黏」在爸爸身邊,雖然父子兩人有時無話可說,但都很珍惜相處的時間;而會主動牽爸爸手的小女兒,今年去英國遊學,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幫爸爸買雙休閒鞋。談到三個貼心的兒女,「好希望他們不要長大,永遠都那麼乖巧,真捨不得跟他們分開。」
對於兒女的婚事,王俊博認為二十五歲的大女兒「還小,不用那麼急,」嫁女兒捨不得,娶媳婦該沒問題了吧?「娶進來家裡多一個人,就多一個煩惱,」王總的臉上除了不捨,還是不捨。
媽媽扮演關鍵角色
對這些科技爸爸來說,另一半的協助也是功不可沒,爸爸們都坦承,照顧小孩的瑣事大部分都由媽媽包辦,「媽媽管我們的生活,爸爸管我們的『中心思想』,」扈端華的女兒這麼形容。
就以常忽略孩子存在的王俊博來說,王太太可說是煞費苦心。幾個孩子念小學時,每當功課不會做的時候,她就授意孩子們來個「奪命連環叩」,幾個孩子輪番上陣打電話給爸爸「請益」功課。這招總能讓工作到忘了時間的王俊博提早回家,「他們見到了爸爸,我見到了老公,」王太太笑得好得意。
多點時間和兒女相處
或許是孩子年幼時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少,這些擔任高階主管的科技爸爸們,都堅持把週末留給家人。
像精誠資訊執行長兼總經理林隆奮,從週五晚上八點鐘以後,就是他們全家吃飯、看電影和逛夜市的時間,一直到十二點才回家。
林隆奮有點像家裡的「孩子王」,所有的活動只要他登高一呼,從媽媽到小孩都會配合;週六和週日,不管是喝下午茶或是去遛狗,就是一定要全家人一起出門,「週一到週五我屬於公司,週末我屬於家庭。」
其實林隆奮是一個頗為另類的科技爸爸。他們家每週六晚上的家庭娛樂是打麻將,爸爸媽媽帶著兩個還在念小學的兒女剛好湊一桌,「我覺得教育就是不要排斥任何事物。打麻將不一定不好啊!可以訓練反應和邏輯思考的能力,」不過小學三年級的女兒牌技還不成熟,「我只好讓她坐我下家,做牌讓她自摸。」
許多父母都怕孩子花太多時間打電動玩具、看漫畫。林隆奮不但不禁止,還「以身作則」,帶著子女一起熬夜打電動,他認為「未來是視覺創意的時代」,許多其他家庭視為「違禁品」的東西,林隆奮都可以賦予「教育意義」。
為了「寓教於樂」,林隆奮想出了一計妙招。兒女要玩電動玩具,得先背兩百個英文單字;不過這招已經被破解了,「他們每次背的單字都大同小異,我也記不了那麼多,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實除了週末之外,科技爸爸們的最大心願是休個長假,全家人一起到比較遠的地方走一走。「可是現在小孩子的schedule(行程)比我們還難排,」扈端華感歎,不過他們最近終於敲定今年9月全家人要一起去歐洲。
相對於兒女已經成年的爸爸來說,袁棟的兩歲女兒就沒有這個煩惱。之前是女兒太小,帶出去是個負擔;現在他覺得是該帶女兒出去見見世面的時候了,計畫明年能全家去普吉島一遊。
王俊博一家人出遊,通常是由孩子來發起,因為王俊博不管到哪兒出差,一向不帶太太同行;孩子們為了讓爸媽有多一點機會在一起,會刻意安排全家活動。
「小孩子是促成夫妻一起出遊的最好動力,」王俊博對孩子的貼心真是滿意極了。
子女教育──只管「大方向」
雖然管教小孩的事大部分都由媽媽包辦,不過科技爸爸們談起子女的教育方式,仍然不忘要「重點指導」。
扈端華把「誠實」當做家法。「最好的謊言就是實話,」所以兒女只要說實話,不管犯了什麼錯,都可以有「免死金牌」;扈端華的女兒認為,爸爸的誠實教育,讓她在大學推薦甄試的口試時完全沒有壓力,還獲得了最高分,順利進入了理想科系。
黃士修對子女的教養則是嚴格出名。剛考完基本學力測驗,準備升高中的兒子,暑假就被老爸送去洗車,「工作不分貴賤,我要讓他知道洗多少部車才能賺一個便當錢,」另外一個黃士修常常掛在嘴邊的故事,則是他小兒子買飲料時,順口說了一句,「一瓶飲料才25元好便宜,」也被他訓了一頓,「重點不在25元,而是他觀念有偏差。」
不過只要保持大原則,黃士修倒是位很好商量的爸爸。他的大兒子就爆料說,看起來嚴肅的爸爸其實外方內圓,如果想要什麼東西,只要考試考得好再去求他,達成心願的機會滿大的。
至於王俊博則是以身作則教育兒女勤儉的美德。身為台灣最大的遊戲軟體負責人,他出差時通常只穿一套內衣褲,在飯店洗完澡後換上浴袍,將內衣褲洗乾淨後,「用毛巾包起來,然後躺在上面看電視,沒多久內衣就乾了,」這樣既減輕行李的負擔,又省了洗衣費。或許是看到父親如此節省,王俊博的兒子連機車都只買二手貨。
至於百無禁忌的林隆奮,他的想法是小孩子就是愛玩,所以就順著他們喜歡的東西,讓他們去學習。
像孩子愛玩三國志的電動玩具,就會對其中的人物感興趣,「我就趁這個機會買三國演義給他們看。」
林隆奮期許將來子女能夠走國際化的投資併購,他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公司本身而不是產品,如果能把不同公司的長處互補,應該是最理想的作法。
小小禮物 大大感動
對不求回報的父親們來說,兒女們的小動作,都可以讓他們感動不已。
扈端華去年父親節收到一本冊子,是女兒將爸爸說的話集結成冊,「而且全部是用手寫的。」
因為扈端華曾說過,等他們長大後,就不會再對他們說教了;所以女兒將爸爸說過的話都抄錄起來,做為成長歷程永遠的紀念。
而王俊博則是每年都會收到三個兒女親手做的卡片,上面還有他們合拍的大頭貼,這樣的卡片王俊博已經蒐集厚厚一疊了。
「他跑回家把卡片秀給我看,高興得跟什麼一樣,」王太太始終記得王俊博第一次收到卡片時的興奮模樣。
林隆奮則說,有一次帶兒女到誠品書店,兩個人嘰嘰喳喳了半天,後來各選了一隻小熊送給爸媽。
「那一瞬間,會讓你感覺到平常真的沒有白疼他們,」兒女們的貼心動作,讓做父親的林隆奮,在多年之後依然低迴不已。
這些平日不論是嚴肅的、挑剔的、斯文的,或是強悍的公司主管們,談起自己的孩子時,只讓人感到「天下的爸爸都是一樣的」;看來「父親」兩個字,真的是男人最溫柔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