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事業雄心 要建立在企業品德上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04-06-03

瀏覽數 31,350+

事業雄心 要建立在企業品德上
 

本文出自 2004 / 6月號雜誌 第216期遠見雜誌

(一)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品

在東方社會中,最常聽到的是:「我們缺資源、缺技術、缺資金、缺市場、缺政府的扶植、缺低利的貸款……。」事實上,最缺的是人才,更缺的是人品;反映在企業經營上的,就是缺「企業倫理」(或「企業品德」)。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對人才有嚴格的要求。他指出:除了教育程度、分析能力、實事求是、想像力、領導力、衝勁,「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品德與動機,因為愈是聰明的人,對社會造成的損害可能愈大。」(參閱《李光耀治國之鑰》一書第四章)

儘管台灣社會一直在力爭上游,但到處仍是缺少「品」的例子。商人缺少「商業品德」,消費者缺少「品味」,家庭生活缺少「品質」,政治人物缺少「品格」。

(二)落實企業倫理

千年以來,「情、理、法」維繫著社會的安定與倫理。與情理法相左的情況出現時,我們稱之為「寡情」「悖理」「違法」。情理法中的「情」與「理」,與當前大家關心的企業「倫理」(或道德、或品德、或形象)格外相關。

「倫理」(Ethics)在中外的哲學文獻中,可以出現很多嚴格的定義與界限。在本文中,「倫理」(或品德)是廣泛的指陳:

(1)從道德觀點來做「對」與「錯」的判斷。

(2)人際之間的一種是非行為的準則。

(3)符合社會上公認的一種正確行為與舉止。

對台灣社會最實用的定義也許是孫震教授所鼓吹的:「倫理就是理當如此,是不該講利害的。」(參閱《人生在世:善心、公義與制度》第四篇,聯經,2003年)

就企業而言,「倫理」所牽涉的對象有三大範圍:

(1)與產品及業務相關:消費者、供應商、採購者、競爭者、融資者……。

(2)與企業內部相關:會計人員、採購人員、董事、股東、員工……。

(3)與經營環境相關:政府官員與民代、稅務機構、利益團體、媒體、社區。

企業稍一不慎,就可能同時出現多種違背企業品德的例子:

● 如仿冒,侵犯智慧財產權。

● 如行賄,取得招標。

● 如忽視環保,轉嫁社會成本。

● 如哄抬價格,牟取暴利。

● 如輕視工廠安全,造成災難。

● 如壓低工資,雇用童工、外勞、女性勞動者。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因此,面對這種風險,管理良好的公司,就會訂定嚴格的公司營運準則,與公司的企業倫理。這兩者就構成了愈來愈受到重視的「公司文化」。

具體來說,推動企業倫理,常常會從多方面同時著手:

(1)訂定嚴格的員工「可做」與「不可做」的準則。

(2)設立獨立性的業務督導部門,包括採購、人事、招標、財務、管理……。

(3)高層主管言行一致,以身作則。

(4)加強員工道德訓練與參與。

(5)董事會決策透明化,增設外部董事。

(6)以利潤之一定比率回饋社會(或社區)。

(三)台積電的例子

2002年1月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遠見人物論壇」上做了一場重要演講。其中部分談及台積電的企業倫理,值得摘錄。張董事長說:

「我的經營理念有三個基石:一個是願景;一個是理念;另外一個是策略。

我們的經營理念,一共有十項。首先是『商業道德』,這一點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其餘的九項分別是『專注本業』『國際化』『長期策略』『客戶至上』『品質』『創新』『挑戰性的工作環境』『開放型的管理』、以及『兼顧員工及股東』。

『商業道德』代表公司的品格,是我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也是執行業務時必須遵守的法則。

所謂『高度職業道德』是:第一、我們說真話。第二、我們不誇張、不作秀。第三、對客戶我們不輕易承諾,一旦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代價,全力以赴。第四、對同業我們在合法範圍內全力競爭,但絕不惡意中傷,同時我們也尊重同業的智慧財產權。第五、對供應商我們以客觀、清廉、公正的態度進行挑選及合作。任何人假使拿回扣,我們非但是開除,而且是要起訴的。在公司內部,我們絕不容許貪污;不容許在公司內有派系或小圈圈產生;也不容許『公司政治』(company politics)的形成。

至於我們用人的首要條件是品格與才能,絕不是關係。在我長期的職業生涯中,我發現『好的道德等於好的生意』(Good ethics is good business)。」

(四)雄心與良心

「企業倫理」似乎是一個抽象概念,但常常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社會大眾的評價。一個成功的大企業,正如一個成功的人物,其前提必定是符合該社會的高道德標準;由此才能衍生出公眾對這些人物與公司聲譽、地位、影響力的認定。

在進步的西方社會,良好的「企業倫理」必是日積月累的努力成果——反映出公司領導人對法令規定、商品品質、售後服務、技術創新、員工平等、生產方法、環境影響、社會參與等多方面的重視與參與。

企業倫理與企業形象牢不可分。卓越的企業形象絕不能只靠媒體上的宣傳、良好的公共關係以及公開的捐贈而持久。

要贏得消費者心目中良好的企業形象固然不易,但一件意外或者一種過失,可以立刻傷害到消費者對它的信心及支持。

孫震教授說得深刻:「只有在倫理的基礎上追求自利才會達成公益。企業倫理是根本,利潤是結果。企業遵守倫理規範、創造經濟價值,才會產生利潤。不顧根本只求賺錢,整個社會都須為之付出代價。」

今天我們所要提倡的是:事業雄心要建立在企業良心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