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義大利大選落幕,將迎來史上首位女總理梅洛尼。她出身貧寒,以極右路線登上大位;反同、反難民。此外,在未上任前,梅洛尼就表明反中親台路線,日前呼籲歐盟應避免台海衝突,並將引領義國深化與台灣合作,已引發中使館不滿。這位義國首位女總理,是否將對中美對立與台海關係投下新變數?
義大利近期結束大選,極右派陣營獲得勝利,也促成義國首位女總理,現年45歲的梅洛尼(Giorgia Meloni)出線。她出生於羅馬,從小由單親媽媽扶養長大,家境寒微。早在15歲時,梅洛尼就對於社會改革相當有感,加入了現已不存在的新法西斯主義政黨「義大利社會運動」(Movimento Sociale Italiano)成為該黨青年軍一員,隨後也成為當地學運重要領袖。
梅洛尼的政治理念,早從青少年時期就顯露極右路線,在這次選戰中,她雖身為女性,並未支持女權,還主打反同志、反難民路線。對於全球地緣政治,她則是堅持反中抗俄,曾強烈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讓她成功吸引部分中間選民往右傾斜,在義大利政壇殺出一條血路。
不過,她近期一系列表達反中、對台友好的發言,已引發中國駐義使館強烈不滿,指名梅洛尼有意視中國為敵對國家。未來這位新總理,是否會對中美對立與台海關係投下新變數?正引發全球政界關注。
法西斯主義誕生地,義大利極右思想再起
梅洛尼出身義大利兄弟黨(Brothers of Italy),該黨在此次大選中支持率達26%,以高於任何其他單一政黨的得票率勝出。所屬右翼聯盟也斬獲至少44%投票率。身為黨魁,她將帶頭組成聯合政府,成為繼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後的再一極右政權。
梅洛尼主張歐洲懷疑主義(Euroscepticism),支持國家利益優先,高舉反排外大旗,要求收緊邊境、管制難民。今年5月,她便呼籲歐盟對非洲移民實施海上封鎖,6月於西班牙演講時更再次表態「支持邊境守衛、拒絕大量移民」。
而她充滿爭議的競選口號「上帝、祖國和家庭」,沿用了法西斯時代盛行的思潮,不管是為了噱頭效果,或真心致敬,此舉都相當大膽。
但她也強調,自己領導的政黨是與英國保守黨、美國共和黨相似的主流保守派政黨,也澄清過往欣賞墨索里尼的態度已經轉變,試圖與法西斯根源切割,以贏得溫和派選民與歐盟的支持。
不當法西斯接班人?對俄態度難統一
儘管歐洲各國在難民潮與全球通膨的推擠下,有漸往右派轉向的趨勢,但在二戰極右派法西斯主義的誕生地義大利,國族思想的興起,民眾擁戴重回極右政治主義的風潮仍震驚各界。
此外,義大利身為歐盟創始成員國,以及第三大經濟體,此波轉向也將對歐盟整體立場產生影響。
然而,對於義大利兄弟黨與法西斯一脈相承的質疑,梅洛尼強調與歷史「劃清界線」。該黨近年也在梅洛尼的帶領下調整方針,雖仍主張反同、反墮胎與反移民等「法西斯傳承」,但她對於民主、人權的擁護立場相當堅定,反中抗俄、力挺北大西洋公約(NATO)的態度也受到溫和派選民青睞。
儘管梅洛尼本人強烈譴責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入侵與種種不人道的暴行,她的同僚卻可能存在普丁的擁護者,如極具煽動力的政黨領袖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以及前首相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也讓未來義大利聯合政府的合作增添變數。
親台反中,打破政治天花板卻「不推女權」
梅洛尼雖屬保守右派,但在民主人權、國族議題上作風卻相當大膽硬派。她除力挺烏克蘭,也曾對中國的人權議題表態,親台態度明顯。
2008年她曾聲援中國對西藏高壓統治,呼籲義大利運動員抵制北京奧運開幕式。此外,梅洛尼也曾指出,未來上任後,無意繼續與中國合作發展「一帶一路」計畫。
近期梅洛尼也批評中國侵擾台灣,更接受台灣媒體《中央社》書面專訪,稱願與台灣有進一步的合作互惠,也呼籲歐盟應全力施壓,「避免台海發生衝突。」她更直指中俄長年以經濟滲透歐盟,勝選後將「捍衛國家主權」。
不過,梅洛尼雖身為義大利首位女性總理,卻沒有相對應的女權政策,反而主張「反墮胎」,更多次表態對於多元性別的不認同,更威脅要重審2016年通過的同婚合法,「支持自然家庭、拒絕LGBT遊說」的言論也引發熱議。
據《CNN》報導,羅馬路易斯大學(LUISS University)多元化和包容性顧問 Emiliana De Blasio指出梅洛尼「根本沒有提出關於女性權利和賦權的所有問題」。
義大利的經濟希望?
義大利目前正經歷經濟低潮與能源價格飆升,據傳部分咖啡廳因無法負擔高額電費必須提早關閉機器,而梅洛尼的政策正好命中人民渴望重振經濟的心聲。
梅洛尼也宣稱歐洲的能源危機已讓情勢與過往大不相同,因此她希望重新審視義大利與歐盟達成的改革約定,以爭取高達2千億歐元的補助。而此筆後疫情時代的復甦與貸款,或可解決義大利政府搖搖欲墜的負債危機。
「義大利人選擇了我們,而我們絕不會對此背叛,因為我們從未那樣做。」而她也強調,「我們已經準備好,讓義大利振作起來。」
看來,在全球因俄烏戰爭帶來的通膨衝擊,以及反中聲浪高漲下,過去偏親中的義大利也翻盤走上不同路線。義國準總理梅洛尼的出線,除了證明歐洲政壇極右勢力正崛起外,中美對立讓全球選邊站的態勢,似乎更難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