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週年慶 遠見週年慶 現在訂就送亞諾納$4,490行李箱、兩張西堤套餐餐券

低姿態高表現的錢復

溫曼英
user

溫曼英

1988-08-15

瀏覽數 12,850+

低姿態高表現的錢復
 

本文出自 1988 / 9月號雜誌 第027期遠見雜誌

剛由華盛頓僕僕歸來的職業外交家錢復,已馬不停蹄地踏上另一段從政旅程。

他揮手告別獻身近三十年的外交工作,轉而掌起規畫經建方針的大舵。有人為他更上層樓喝采。「李登輝總統顯然希望新的財經首長變成一個團隊,隱隱以錢復為隊長。」一位資深的政務官觀測。但也有人為他捏把冷汗。「他不諳財經大計,外行的實習生如何能夠領導內行?」一位經濟學者質疑。

不管旁人怎麼看,對於擔任經建會主委的新旅程,過去五年半曾獲華府外交圈極高評價的錢復,在公開場合所流露的,是一派勇於任事的篤定。

「我不認為這次的調動有何不妥。」就職記者會上,他雄辯滔滔地說:「環顧民主先進國家,不多半都用通才而非技術專家來做閣僚?他們取決的,是閣員的抱負、理想。」

私底下,在熟識的朋友面前,這位被卸任主委趙耀東形容為「足智多謀的年輕勇士」的外交才子,卻自語對出任新職有幾分怯場的羞澀:「到一個陌生場合,我會感覺不自在、不習慣,甚至有點兒怕……。」

這種「怯場」的剖白,和他一向展現在外的積極進取的衝勁,就像兩首曲調南轅北轍的歌謠,很難讓人聯想在一起。

不過,只有少數親近他的人知道,它們正是錢復的組曲。一支低吟他的內心世界;另一支,則高唱他旺盛的使命感和挑戰力。

強勢的表徵 

錢復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政壇上,他似乎始終是「強勢」的表徵。他歷經新聞局長及外交部司、次長等職,又在中美關係最緊張微妙的期間,接掌北美事務協調會。無論安內或攘外,他統領的每一塊疆域,都給人當仁不讓、技高一籌的印象。一位外交部官毫不避諱的舉證:「如果要打分數,錢代表是中美斷交後表現最傑出的一位,我給他九十五分。」

他的強勢得自才識、性格和領導風範。

錢復使美五年有成。雖然中美斷絕了正式的外交關係,在他領導下,終又建立制度化的溝通管道。今年的美國大選,民主、共和兩黨一反持續四十年來的「傳統」,不再把中國問題炒成爭議話題。「無論那個政黨獲勝,都將支持對台政策和台灣關係法。」外交部次長章孝嚴深具信心的指出。

錢復識時務而知進退,能以低姿態做高表現。駐美初年,美方對他的鋒芒頗為戒慎,他用「道消不必魔長、魔消不必道長」的說法解開美國人不願觸犯中共的心結。

逐漸獲得信賴後,他的活力和號召力,便如長硬了的翅膀般,翻翔出一片海闊天空。

他在美國各大報紙出現的頻率,幾乎居華府一百多位大使之冠。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刊物,用傑出外交官的肯定字眼報導他。其他國家的使節因他的表現備感壓力。

「為什麼我們的活動力,竟比不上一個沒有邦交的國家?」一位亞洲國家的駐美大使,便曾被長官這樣批評。

低姿態、高表現 

錢復交出的活動力成績單,的確令人刮目相看。截至去年底,他見過美國一百位參議員中的九十位,四百三十五位眾議員中的半數以上,連內閣官員也見過一半,且與多位保持密切關係。

他也曾在三十八州發表過一百六十三次重要演說,其中包括哈佛、耶魯及密西根等居領導地位的學府。親身在哈佛聽過錢復演講的台大副教授丁守中,對他滿臉帶笑、博聞強記、辯才無礙的表現印象深刻。丁守中記得,甚至還有一位中共駐美官員,當場站起來充滿敬意地表達:「我見識到了中國第一流的外交官。」

北美事務協調會對外的衝勁與活絡,同時反映出錢復領導與組織內部的能力。

中美斷交後,北協二百二十多位成員遭遇「在混亂中打爛仗」的痛苦經驗。知情人士指出,逆境外交使得八0%的同仁陷溺在沈悶、挫折的心情中。經過一段摸索與重建,錢復來到,原本陰沈的氣氛逐漸掃空,大家似乎都為他而做,希望得到他的認可,整個士氣為之一振。

「身為外交戰場上的一員,沒有比看到自己的努力獲得實際效果更令人振奮的。」北協業務組長王維傑有感而發。

錢復如何領導? 

要求一百分 

他明確指示工作目標。在北協新聞處工作四年調回新聞局的鍾芳程,至今仍能清楚背誦「錢代表」經常掛在嘴邊的「對美工作三原則」:避虛務實、往下扎根、廣結善緣。舉凡同仁遵此所辦的活動或安排的訪談,他總是盡力配合參加,對當事人造成相當的鼓勵作用。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他強調「多做多收穫」的觀念,驅策同仁多出去交際,打破傳統公務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你們出去,該花的錢就花;如果費用不夠,用我的額度開銷,讓我來支持你們。」一位主管引述他的話說。

錢復嚴以律己,同時也嚴以律人。他對屬下的要求高,早為眾所周知。在外交部次長任內,昔日屬下大都體認他講究事情的效率,「今天交代的事,希望昨天就做好,而且能夠盡善」的作風。到了情勢逆轉的華盛頓,他的作風依舊未變,對同仁要求一百分;九十九分固然很好,但仍不及他的標準。

觀察者指出,這種作風使他的部屬戰戰兢兢,往往自動加班,全力打拚。他不能忍受屬下疏忽職守,在每隔一天的業務會報裡,經常嚴詞指責「對自己的業務,居然知道得比他還少」的人;如果做事不賣力,或老是出差錯,終會被他打到谷底,甚至調職。

「他直言快語,有時罵起人來,讓對方下不了台,」接近他的人透露:「不過,他到底是性情中人,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

儘管做不好會遭致疾言厲色,大部分的屬下仍被他工作時顯現的魅力折服。「跟這位長官做事學得到東西,覺得很有希望,對得起國家和自己的良心。」多位中級幹部異口同聲地說。

才華高、鋒芒露 

錢復的「才子」之名確非浪得。無論對他的做法支持或反對,政界人士大都認可,花三年就攻得耶魯博士學位的他,是「五十歲的輩分中,才華最出眾的一個」。

他吸收新知的能力極強--每天看三十多份報章雜誌,閱讀速度飛快,並能現學現用;他的記憶力驚人,對於人名、地名、數字以及一些事務的細節,幾乎過目不忘。他的口才好、反應快,能抓住重心畫龍點睛的發表意見;對外交涉時,往往只講一兩句話,就能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

這樣的才華和鋒芒,是錢復從政的資產,但也是負債。政壇上、新聞界裡,有人批評他驕傲自負,有人覺得和他在一起有壓迫感,不願跟他多溝通,甚至敬而遠之……。

最近幾年和他接觸的人,開始產生不同的看法。有人發現,駐美的「求人」外交和日長的年事,逐漸磨去他的傲氣與銳利,他增添了圓熟。「錢復謙抑得令人難以置信。」一位外交記者訪美歸來告訴同行。

但據和他交往近三十年的政府首長觀察,美國經驗的確教會他「忍」,他講話時該客氣就客氣,不過終究難以掩埋他在詞鋒間,喜歡跟人挑戰的固有性格。

什麼樣的個性? 

令人好奇的是,錢復是否果真生就一副外向好動、愛爭要勝的個性?

「很多人說我個性強,其實不然,」在接受遠見獨家專訪時,他自我審視:「我不喜歡跟人競爭,從小就不參加體育、演講等任何比賽;也不是一個長於社交的人,最怕出去應酬、拜謁。」

這位出自世家的外交勇將,回憶自己的童年說,他是一個「可憐的兒童」,從小就多病、害羞、膽怯而不合群,尤其不善辭令,連在家裡都很少開口--這幾乎成為他先天的缺點。

在他決定選讀外交的大學時代,這些「先天缺點」受到強力衝擊,勢必克服、改變。

錢復至今難忘對他影響至大的行政法老師--林紀東。「好的老師要教導學生如何愛自己的國家,」他相信:「林老師便是在讀書求學之外,最講為國盡忠、盡力的一位。」

他具有強烈的國家觀念,所以選擇從事外交,一是有感於中國近代史的發展,不斷受外交折磨、吃外交的虧;另一個更沈重的原因則是,他的祖父(職掌上海租界法院)在五十歲的壯年,便因拒絕租界法院被日本接收,而在人力車上遭暗殺。那時他只有六歲,但對中國人受不平等條約的屈辱,已烙下刻痕。

不甘沈寂無為 

錢復走了二十多年的外交路,使美的五年多挑戰最大。他一方面要克服先天性格的困難,一方面又同時要克服「低頭」外交的困難。

「依我的本性,實在是那裡也不要去,躲起來最好,」他說:「如果我不是有這麼多想為國家、同胞效力的心願,我不必這樣子努力……。」

事實上,一位報社駐華府資深特派員觀察,錢復是一個成就動機極強的政治人物,不管坐上那一個位子,都不可能甘於沈寂無為。

從熟悉的外交領域一腳跨到陌生的經建會,他仍能發揮強勢的領導才能,繼續發亮、發光嗎?

經建會的任務重在溝通、協調、統合。樂觀人士認為,他是李總統一手圈選的人,又和現任財經首長關係良好,再加上過去的經驗、才具,享有相當的起步優勢。

路遙知馬力。深謀遠慮的經濟專家擔心,錢復的考驗會在途中出現。以往他擔任美援會主委陳誠的秘書和駐美代表,雖不時涉獵經貿問題,但畢竟沒有深厚的理論基礎。

今後做經濟決策,他能否堅持經濟原則--用經濟方法解決經濟問題,而不應付人為因素,遷就政治、社會層面,將是決策是否成功的關鍵。專家相信,若不堅持經濟原則,很可能會開倒車,使問題益發複雜。

五十四歲的錢復似乎還有的是時間,有的是前程。不少人看好他日後可望組閣,經建會這段旅程究竟是他組閣的踏板或絆腳石,他正開始應考解答。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