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別當正義掩護利益下的犧牲者

李建興
user

李建興

2022-08-29

瀏覽數 7,500+

圖/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升高台海兩岸與中美之間緊張關係。資料照片
圖/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升高台海兩岸與中美之間緊張關係。資料照片

本文出自 2022 / 9月號雜誌 我們與戰爭的距離有多近?

「當世人爭論時,表面論的是道理,往往爭的是利益!」這是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鮮為人知的一句勸世格言,而這對於處在當今訛詐詭譎環境中的台灣,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

自裴洛西8月2日降落到台北的那一刻起,儘管停留19小時就旋風離台,卻使得原本就搖搖欲墜的東亞局勢,猶如在平衡積木中再抽掉了一根最牢固的底樁。

因為,不甘被挑釁的中國,在她離台隔天,旋即舉行了震撼國際的封島軍演。頓時,《經濟學人》一年多前的封面標題「地表最危險的地方,台灣」再度被媒體復刻,而「2027年」更成為政治預言家水晶球上的明牌數字,各種來自於政治、軍事、外交的邏輯論述,全在推敲「台灣的D-DAY」。

但無論各大國際媒體為一觸即發的台海危機推演過多少個劇本,他們始終沙推不到的情境就是「台灣人的波瀾不驚」。連日來,當「圍台軍演」仍是國際新聞的主角時,在台灣,卻早已被「柬埔寨詐騙」「論文羅生門」「雙警殉職案」給降規為昨日舊聞了。

儘管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台灣早已將軍演從「異常」看做「日常」了,但真正撐起台灣人底氣的,卻是來自於世界友邦接力賽般的持續到訪,以及民主國家的讚聲相挺。但到底是外國媒體太過歇斯底里?還是台灣人對茶壼裡的風暴充耳不聞?

誠如鬼谷子在《養志法靈龜》中所言:「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指的是,一個人心中有欲望,才會使欲望化為現實的想法,所謂「志向」不過是欲望的使者,暗指「正義旗幟」往往是一雙雙維護自身利益的旗手所撐起的。

舉例來說,當裴洛西在東亞刮起「南西(裴洛西名)颱風」時,雖然這兩年看似對台情比金堅,但看到台海危機的時候,輿論商議的不是美國要不要為台一戰,而是憂慮台灣半導體斷炊後,對美的負面效應。

國際現實場景,「私利」總凌駕於「公義」之上

因此無論是「晶片法案」抑或美國軍方關係密切的智庫蘭德公司,在5月發表一篇「中國對台灣強制隔離的影響」報告中所描繪的一些場景,皆在兵推中國以武統台灣時,最終如何維持美國的利益。充分演繹了在國際現實中,私利架構在公益之上的伙伴關係。

誠如前AIT主席卜睿哲所言:「你怎能渴望盟友的年輕男女為你捐軀?」只能說,台灣老百姓或許不見得能洞察地緣政治這個字眼,但至少要領悟政治的厚黑和現實的殘酷,千萬別對國際「公義」存有過度浪漫。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認清局勢」遠比「期待正義」來得實際,於是《遠見》才推出封面故事〈我們與戰爭的距離有多近?〉,故意選在裴洛西離台近一個月後,不在軍演當下湊熱鬧,等全民冷卻淡忘後,以政治、經貿、軍事、產業……等全方位的角度剖析現實,提醒台灣接下來的難險與處境。

當中國一再指著美國罵卻壓著台灣打,台灣得思考,台灣的戰略是否得被綁架在看似正義,卻是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道理中。兩岸能否有「可避免的戰爭」選項?

畢竟,當戰事一爆發,恐怕將不會是全球高唱哈利路亞、讚嘆正義伸張的歡慶時分,而是人民苦難與文明倒退的D(Doom殞滅)-Day。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