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用善的力量栽培無毒稻米、耕耘心田 大亞集團攜手永續農業播種者 守護綠色淨土

游姿穎
user

游姿穎

2022-10-15

瀏覽數 21,250+

圖 / 友善耕作推廣者林如貞,獲得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2012年「第三屆綠集合徵選」美麗家園獎,以及2020年的綠色串接獎。
圖 / 友善耕作推廣者林如貞,獲得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2012年「第三屆綠集合徵選」美麗家園獎,以及2020年的綠色串接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只是簡單的吃米,竟然可以治病、調節氣候,甚至可以解決糧食危機?11年前友善耕作推廣者林如貞在台南後壁菁寮開始以無毒農法種稻,她不用除草劑而是用「鐵鍊及刷子」除草,獲得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綠集合徵選」美麗家園獎,近年更向下扎根推廣食農教育,希望用新米文化友善在地農業也保護環境永續。

七月中旬,驅車來到陽明山的梯田,即便炎熱盛夏依舊可感受到徐徐微風吹來的涼意,「是不是在田裡很清涼?你知道嗎?稻田除了供應糧食,還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土,提供生物棲地喔。」林如貞邊說著邊請大夥吃早上自己用台南秈18號做的糙米粿,不加任何調料,竟也吃得到米的甘甜。

她說:「2018年命名發表的台南秈18營養價值和口感媲美進口麥類、很利於友善耕作,但台灣每年米食消費量不斷下降,糧食自給率也越來越低,希望大家從三餐開始作改變。」從友善種植到推廣米食,林如貞關心的始終是永續議題。

林如貞在宜蘭柯林種的台南秈18號水稻。

林如貞在宜蘭柯林種的台南秈18號水稻。

大亞電纜作為能源串接領導品牌,以本業出發實踐環境永續,並設立財團法人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長期關注並推動環境友善議題,自2007年起舉辦「綠集合徵選」,每年透過不同主題選拔願意付出心力、守護永續環境的地方環保職人與團體,同時也希望透過徵選計畫,擴大影響力,鼓勵民眾支持開創環境友善行動。

林如貞以「稻田用鐵鍊及刷子除草台灣經驗」獲得2012年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第三屆綠集合徵選」美麗家園獎,以及2020年的綠色串接獎,不僅是肯定這些年她的貢獻與努力,還有她對友善環境「起而行」的決心。

因為吃米改善健康 成為友善農耕推動者 

原本是在學校擔任行政工作的上班族,林如貞因為父親生病開始學習從吃糙米調整體質,不僅父親身體轉好,也改善自己多年異位性皮膚炎。「改善健康之後,覺得農夫的功勞其實應該等同於醫生,這是我開始學習農業的契機。」

慢慢認識食材,就越想了解這些食物是如何生產出來,她開始上網查資料和看書閱讀,並參加許多農業課程進修。「到了三十幾歲我才知道食物怎麼生產出來,更何況是和我一樣的都市人,一定對農業和米食感到很陌生。」不想紙上談兵,她也想實作看看,因緣際會參加了台南後壁菁寮的有機稻作體驗,進而在台南買田給父親活動筋骨當復健,親身試驗友善無毒耕作。

不過城市人學作農難免遇到挫折,「我以農改場推廣的『疏播少苗』來種稻,以避免病蟲害的問題,但請來的插秧機師傅卻覺得我在亂搞,稀稀落落的插完後,他竟告訴我『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是我插的,真難看。』」加上她堅持不施肥、不灑農藥,秧又插得稀疏,第一年雜草生得很多,還請70多歲的阿姨們幫忙除草。「我想比我媽年紀大的阿姨們作如此辛苦的工作,如果繼續有機耕種,十年後可能請不到除草阿姨了,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方法?」

田埂民俗保健植物「艾草」,林如貞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不只是喊口號,更要從生活中、行動中做起。

田埂民俗保健植物「艾草」,林如貞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不只是喊口號,更要從生活中、行動中做起。

後來她從日本漫畫《夏子的酒》和奇蹟果農木村秋則先生身上汲取靈感,發現刷子和鐵鍊除草的方法,於是在田裡試作,果真除掉至少八成的雜草。心喜之下想讓這樣的簡單又便宜的自然農法讓更多人知道,於是報名綠集合徵選,並將推廣經驗出版成《稻田裡的教室》一書,接受許多人的幫助,獲得台北市深耕閱讀和文化部優良閱讀肯定,深入教育扎根。林如貞的理念正好與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致力贊助能夠開創環境友善具體行動,並長期推廣環境教育活動的初衷不謀而合,而這正也是她獲獎的原因。

從日常做起 個人到企業一起創造影響力

「我以前和很多人一樣,覺得生態、環保離自己很遙遠,不知道如何做或不想去行動,其實選擇做對環境好的事其實很簡單。」林如貞感謝當年有機會透過綠集合徵選,認識更多和她一樣默默付出的台灣在地環境永續職人,可以從他們身上獲得啟發與靈感。「像是參觀過成大綠色魔法學校後,我就立下心願要蓋一個像它一樣節能的穀倉,雖然現在還不知道如何做,但有願就有力,相信未來自然水到渠成。」

她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不只是喊口號,更要從生活中、行動中做起。「像是大亞辦活動時不用一次性紙杯、推動環保產品、員工淨河淨灘等,從細節中發現大亞希望將綠生活實踐在企業文化之中。更重要的是,透過持續發掘動人事蹟與頒發獎項鼓勵,將影響力擴大出去。」林如貞說:「像我以前從沒想過自己有那麼大的潛能,現在很多人因為知道我的故事,也開始回鄉友善耕作、改吃米食,因此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

去年因為大旱和疫情影響,她擔心缺糧問題,於是在北部租了兩塊田耕種,推動生態永續、米食文化是她的人生志業。「生命最重要的不外乎是要有好水、好空氣、好食物,但現在都顯得彌足珍貴,我將人生重要的時間用來做這些事,是基於生存危機,希望大手小手一起以改變行動,成為美麗家園和綠色淨土的守護者。」

大手小手一起以改變行動,成為美麗家園和綠色淨土的守護者。

大手小手一起以改變行動,成為美麗家園和綠色淨土的守護者。

大亞電纜 全台首創奈米應用漆包線

大亞電纜 全台首創奈米應用漆包線

你可能也喜歡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