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分手:學習面對愛情的消長

李宛澍
user

李宛澍

2000-02-15

瀏覽數 7,800+

分手:學習面對愛情的消長
 

愛情曾經是親密互相倚賴的關係,分手自然也就難以快刀斬斷。「分手像慢性病,很難快意了斷,」作家袁瓊瓊說。

戀愛靠機會,分手靠智慧。成功大學教授「婚姻與家庭」課程的教育研究所老師饒夢霞也成為學生的愛情顧問,她說:「各種感情的疑難雜症中,處理分手的問題尤其棘手。」被迫分手的一方覺得不甘心,或否定自己,主動提出分手的一方,也因為愧疚感而自責。

兩年前,台大學生輔導中心的老師連玉如帶領壓力團體時,發現不少參加的學生是因為感情受挫,無法排解壓力,因此她開始舉辦「情愛工作坊」。參加情愛工作坊的人有多數都是想處理失落的感情經驗。在團體中整理自己的經驗,也從別人的經驗看到自己,「主動提出分手的人,讓被迫分手的人瞭解:主動提出分手的人也有內在的無奈、也有無法被滿足的部分。」連玉如從團體的互動中觀察到,分手是因為彼此的成長不同步,需求無法被滿足,而不是誰輸誰贏的二分法。

分手與相處的瓶頸有關,反映在學生身上,可以明顯看出分手的高峰期。在清華、交通和中央大學擔任輔導老師的柯淑敏表示,相處困境可以歸納出分手的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過了蜜月期以後,快則一、兩個月,多則一年多到兩年,如果沒有繼續發展良性的溝通模式,關係難以繼續維持。

分手的時間點與功課繁重程度相關。期末考時,若一方忙著考試,另一方時間多,在期末考後拉分手警報的例子比學期中增加甚多。寒暑假時,分隔兩地,感情的維繫也會發生困難。畢業和男生當兵也是分手的高危險期,兵變的陰影揮之不去。

其實,分手是人際關係消長的一部分,學習如何面對已經改變的關係,看清兩人步伐不同,是人際關係中需要學習的重要功課。

「沈默分手是一般人最常採取的方式,不說明原因,不再聯絡,」柯淑敏認為沈默分手對於雙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被迫分手的人不知道原因,調適期會拖很久;主動提分手的人也不好受,罪惡感很深。

激烈的分手反映出面對生命中無常變化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對失戀的激烈反應只是生命經驗的冰山一角,需要探究的問題不只有分手,還要瞭解自己強烈的情緒源頭。

分手守則

主動提分手的一方需要:

一、事前準備,沙盤推演: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想清楚為什麼要分手,並想一個可以說服對方接受的理由,用他可以接受的說法和語言,說法婉轉,態度堅定。

事前做沙盤推演,選擇適當的場合告知,對於他的反應有心理準備,並設想如何應對。

二、給對方調適期:

主動提出分手的一方,事前已經思考過,做好心理準備,在你告訴對方後的一秒鐘,他要承受你數月、數週的思考和準備,壓力之大是必須體諒的。提出分手前,試著在言談間透露訊息;提出分手後,也要給對方一段時間調適。

三、尋求協助:

被迫分手的一方對於分手的事實還無法接受時,不要以言語和行為惡意刺激。尋求周圍友人、師長擔任協調中介的角色,有助於緩和氣氛,穩定對方情緒。

被迫分手的一方需要:

一、調適、接受:

當對方提出分手的決定,乍聽之下一定覺得壓力沈重,進而產生自責、憤怒的情緒。給自己時間,釐清想法,調適心情,接受兩人步調不同,對感情共識破裂的事實。

二、尋求外界資源:

不要將分手的憤怒和悲傷情緒壓抑在心裡,應尋求友人、師長和專業諮商人員的協助。透過情緒表達,減少在分手過程中的心理創傷,走出陰影,以正面的態度迎接新的人際關係。(李宛樹)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