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消費額成長了,那幸福感呢?厄瓜多幸福部長:「美好生活」並不意味著「生活得更好」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2-08-02

瀏覽數 13,600+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mauricio_munoz_del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mauricio_munoz_del

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有個共同的效率問題:人們揮霍式地消費,卻無法將大部分的消費轉化為快樂。美國的消費額在過去 15 年裡成長了 25%,這份成長是否帶來了 25% 的幸福感?或者說,它是否真能帶來任何一丁點幸福?(本文摘自《機智購物生活》一書,作者為詹姆斯.麥金諾,以下為摘文。)

「人們經常在無知的情況下說,墨西哥人是滿足的、快樂的。『他們什麼都不想要。』這句話描述的顯然不是墨西哥人的幸福,而是說話者的不幸。」

80 年前,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譯註。196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多描寫大蕭條時期的平民階級及移工生活)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漫長的開闊水道上航行。根據他的文字紀錄,他遇到一些當地人,而他們似乎認為能獲得一艘獨木舟、一把魚叉、一條褲子、一件襯衫和一頂帽子,就代表自己萬事俱備。史坦貝克不敢相信自己的觀察:這些人真的幸福嗎?

長期以來,許多崇尚物質主義的狂躁西方人會前往較貧窮的國家旅遊,並讚嘆當地人簡單、幸福的生活,但渡假回家後,真正放棄物質主義的人少之又少。今天,我們有全球性的調查報告,可以更客觀地討論這個問題。當我造訪厄瓜多時,它在「自我幸福度調查」上排名全球第50位,這個名次低於大多數富裕國家,但高於科威特、韓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

厄瓜多和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亮點在於,人們在永續消費水準上創造幸福。快樂星球指數(Happy Planet Index)由英國新經濟學基金會(New Economics Foundation)所編制,綜合世界各國自我幸福度評比、預期壽命、貧富不均和生態足跡等評分項目。按照這些標準來計算,厄瓜多是全球排名前 10 的國家,而大多數高度發展的國家甚至未進入前 20 名,在評測的 140 國中,美國屈居第 108 位,加拿大則蹲在第 85 位。

事實上,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有個共同的效率問題:

人們揮霍式地消費,卻無法將大部分的消費轉化為快樂。美國的消費額在過去15年裡成長了25%,這份成長是否帶來了25%的幸福感?或者說,它是否真能帶來任何一丁點幸福?

揮霍式消費否真能帶來任何一丁點幸福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jeremyyappy

揮霍式消費否真能帶來任何一丁點幸福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jeremyyappy

2010年代,厄瓜多有位任期約五年的「幸福部長」埃勒斯(Freddy Ehlers)──至少國際媒體這麼稱呼他,也有人稱他為「美好生活部長」或「幸福國務卿」。每次在電視上出現時,他幾乎都戴著一頂標誌性的巴拿馬帽(雖名為巴拿馬帽,但每個厄瓜多人都會糾正你:巴拿馬帽實際上是在厄瓜多發明的)。埃勒斯認為「美好生活」並不意味著「生活得更好」,對他來說,所謂的「更好」是非常西方文化的一個概念。

如果你使用『更好』這個詞,表示必須與某些東西進行比較。」埃勒斯坐在會議室裡對我說。他的部會辦公室位於廢棄的機場,整體景象有些令人毛骨悚然。「那你拿什麼比?我想活得比我爺爺好、我想活得比我爸爸好、我想過得比我哥哥好、比我的鄰居更好 ──人們尤其喜歡與鄰居比較。我想活得比二十年前、十年前、五年前更好。我們不建議大家生活得『更好』,因為這個『更好』正在摧毀地球;我們提議大家『好好生活』。」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埃勒斯是個爭議性人物。他簽署文件時不是簽上自己的名字,而是畫上一棵微笑的樹;他會說服訪客(包括厄瓜多軍隊上校),在午餐時間與他一起禪修。「貧窮不是誰擁有得少,誰擁有得多。貧窮是愈來愈想要,而且永遠不會滿足於你所擁有的東西。」埃勒斯說。這個點子很難讓人買單,因為他們國家有很多人買不起生活必需品,但每天都在電視上看到富人的生活方式。新政府上任的第一天,埃勒斯就遭到解僱。厄瓜多的人民並不認為他們有「好好生活」。

不過計程車司機帕茲是個例外。「我認為我們確實有『好好生活』。」她說。

帕茲還小的時候,她的家人住在基多的一個汽車保養廠裡,並負責看守工廠。這裡顯然不是孩子最安全的遊樂場。九歲那年,帕茲爬上一輛廢棄巴士後座,然後就跟所有孩子一樣:她摔了下來,因骨盆骨折臥床六個月。她的父母利用這段時間在卡拉普哥蓋了一幢房子,當時那裡還是個鄉下地方。帕茲一家的新房子裡沒水也沒電,但她說,那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好地方。

「人們過去常說,誰會來卡拉普哥住?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誰會來住?但你看!」她指著社區入口,那裡現在隨時隨地都有人等著要搭乘巴士和計程車開上泛美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譯註。貫穿整個美洲大陸的公路系統,北起阿拉斯加,南至智利火地島),或在十元雜貨小店裡閒逛。「我們在卡拉普哥一無所缺。」

雖然這麼說,但帕茲和丈夫亨利還是在附近的囊底路(譯註:道路盡頭為圓環狀,專供車輛迴轉,常見於美國住宅區)上購買了一處空地,計畫在那裡建造一個新家。「我想我們不會蓋太大的房子,」帕茲說,「因為孩子們會長大離開,他們的空房間會讓家顯得太大。」儘管規模不大,這幢未來的新家仍將是卡拉普哥為數不多的獨幢房屋之一。帕茲和家人們正在成為高於平均消費水準的厄瓜多人,因此在世界停止購物的那天到來時,他們也不得不減少一點消費。

當世界停止購物的那天,會有近80億個不同的故事跨越整個地球上演。

在世界上較貧窮的地區,大多數家庭幾乎不會改變日常習慣,少數小康公民則急遽減少消費;在富裕的世界,情況則正好相反,只有少數人不會注意到差異,大多數人則身陷變革的洪流。

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大到幾乎可以扭曲時空。

《機智購物生活:如果我們不再過度消費,會發生什麼事?一場走遍全球,改寫政經、生態與心理的永續消費反思》,詹姆斯.麥金諾,今周刊出版

《機智購物生活:如果我們不再過度消費,會發生什麼事?一場走遍全球,改寫政經、生態與心理的永續消費反思》,詹姆斯.麥金諾,今周刊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