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張忠謀:矽谷握有「美國價值」

張德齡
user

張德齡

2004-04-01

瀏覽數 16,050+

張忠謀:矽谷握有「美國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4 / 4月號雜誌 天下第1店

三年前我在台灣讀到一篇關於「知識經濟的迷思」的文章,當知識分子第一次看到「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他們非常的興奮,並且覺得這將是知識分子的時代。不過,我必須要說聲抱歉,「知識經濟」和「知識」沒有完全的關係。

說到知識,傳授知識莫過於老師了。但是我們看到,幾十年來老師的薪水並沒有隨著物價指數的上升而改變多少。

在美國,95%的教師在過去三十年來的實質薪資也沒有大幅增加。我認為「知識經濟」的正確解讀,其實和知識本身沒有關係,而是如何將知識轉化為金錢。

另外一個迷思,就是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分子都能搭上這個風潮。事實上,「知識經濟」所導致的不只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而是拉大了有錢人和中產階級的財富差距,而且距離愈來愈大。

三十幾年前,我在德州儀器擔任高階主管時,當時我們為了要挽留資深管理階層的人才,曾和執行長研究資深主管退休計畫。

我們的執行長當時的退休金是1700萬美元,以今天的物價指數大約三倍來算,大約是現在的5000萬美元。你想想,這是三十年前全美國前幾名的大企業執行長的退休金。但是今日,一家公司的執行長一年就可能賺了5000萬美元。你說工廠的工人、接線生,甚至一位工程師,我們所謂的中產階級,他們的財富大幅增加了嗎?並沒有。在「知識經濟」時代,這些差距愈拉愈遠了。

以上我所說的都和今天我要說的主題有關,就是「矽谷未來將扮演的角色」。談到今天大會的主題「放眼全球,深耕矽谷」,事實上,全球化早已在發生,不管西歐、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或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大陸。其實最關鍵的也是Commonsense (常識),全球化經濟的定義就是:到成本最便宜的地方生產你的產品;將產品賣到價錢最高的市場。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不論身在何處,誰能夠創造出「好點子」,就如我剛剛所說,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誰有能力將知識轉換成金錢,誰就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贏家。

我好像已經把對於矽谷的結論說出來了,但我應該說矽谷從來不是製造商品最便宜的地方,相對比起來德州就比較便宜,不管是三十年、四十年以前,或是現在。

以市場的角度來說,矽谷在全球經濟體中也不是主要市場,但是我要在這裡舉出矽谷的兩大優勢: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第一,矽谷是美國的一部分,同時也享有「美國的價值」(value of United States)。有些人或許不同意,但是和其他國家比起來,不管是日本、台灣或是中國,價值與制度的建立在每一個經濟體系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定義這個價值包括民主的素養,道德的標準與規範、法律制度及自由的市場概念。

矽谷核心價值——人才

第二,矽谷接近廣大的本土市場,這次的大會中,許多講員都提到「設計(design)」,我要提出的是矽谷接近主要市場。可能會引起爭議的是,難道日本、台灣、韓國或中國的工程師不如矽谷的工程師嗎?也許有些人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教育素質的關係。我相信在矽谷的工程師平均水準都相當高。

但是,我認為他們的最大優勢,在於他們設計的產品接近美國本土市場,同時也是世界的主要市場。

台灣在全球化經濟體中並沒有市場這項優勢,但是中國大陸有這種潛力。不管是IC設計、系統晶片設計(SOC design),都擁有龐大國內市場的優勢。也因此,中國制定出許多中國特有的標準制度,而且不同於「國際化規格」,主要是中國為了保護中國本地的工程師。我再重申,矽谷擁有上述兩項優勢,如果矽谷能夠繼續在全球化經濟及知識經濟中保持「創新」,我相信矽谷還是能夠維持不敗的地位。

至於日本、台灣和中國,我必須要說,日本和矽谷一樣擁有高消費的市場,但是日本已經達到高經濟的指標,我認為每個國家都有經濟成長的限制,很多國家都已經出現這類的問題,台灣在這方面也需要注意。當然這不在今日的討論範圍中。

台灣在制度上有優勢,但很顯然的,台灣沒有廣大的市場。相對而言,中國大陸擁有矽谷的優勢,但還需要時間發展。有人預測中國大陸的經濟在2025年會趕上美國,就如同三十年前,也有人預測日本在2000年會趕上美國,可是並沒有發生。但未來中國會如何發展,還是值得大家關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