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人類歷史以「個人電腦」來劃分,發明前,大家沒有個人的桌上電腦,也沒有可外出的筆電,那個時代,台灣經濟條件尚差,不能出國觀光也沒護照,出門在外,最怕的是「鑰匙掉了」「錢包掉了」「信用卡掉了」。
在我高二那年看到一則新聞,說台灣已能自行生產與歐美同步的「個人電腦」,1981年宏碁公司推出的小教授一號。
我立刻跑到展售現場,好奇的問「這部電腦可以跟人直接對話嗎?」現場講解的電腦工程師毫不遲疑回答「當然可以」。17歲的高二生開始存錢想買一部,以便學美國影集《 霹靂遊俠》「李麥克」,直接和車上電腦對話,那才叫酷。
科技快速改變生活,生活極度仰賴科技
大學聯考放榜後,終於存夠9000元,能買一部當時全球最普及的IBM PC(Personal Computer),那時我們還被戲稱為仿冒王國,年輕的準大一生才有機會擁有一部台製「個人電腦」。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