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同樣國土臨海,為什麼荷蘭的溺水發生比例不到臺灣的10%?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2-07-15

瀏覽數 43,600+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laviperchik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laviperchi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編按:身為專業救生員的作者觀察多年,大部分送小孩來學游泳的臺灣家長大概會問以下問題:「我的小孩多快可以學會?」、「他的蛙腳對嗎?自由式的手可以嗎?」但從來沒有聽過家長詢問過「如果我的小孩戲水時發生溺水意外,這些技巧派得上用場嗎?」(本文摘自《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一書,作者為張景泓,以下為摘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每年因為溺水意外身亡的人數至少有37萬人,而臺灣溺水人數曾高居全球不分年齡層第三;如果只統計0到14歲的數據,在受調查的OECD 21國當中,臺灣還曾高居溺水死亡率的首位。

設計符合溺水現況的游泳教育,看看荷蘭怎麼做

我曾在海邊當過幾年救生員,上班期間總能看到外國遊客在海裡悠游自得,對於在踩不到底的開放水域游泳相當習慣。因為對這樣的狀況很感興趣,上網查了許多資料,發現了荷蘭的自然環境與我們臺灣很像,國土被海包圍,且國內有許多溪流及湖泊。但是,荷蘭的溺水發生比例卻只有不到臺灣的10%,這還是在荷蘭對於民眾從事水上活動相當友善的情況下。

九零年代的荷蘭發生兩次大水災,當時迫使數十萬人撤離原居地,因此荷蘭政府有別於過往「跟水爭地」的態度,治國策略改為「與水相處」,游泳教育的推廣目標,也著重在幫助孩童「建立信心」和「享受水上娛樂」。

荷蘭的游泳證書由政府委託國家委員會頒發(名為Zwemdiploma,分成ABC三個等級),家長在孩子5歲以後就會自主幫小孩報名游泳課程,讓小孩提前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其教學內容根據意外場景設計,不只要求游泳技巧,還包括溺水發生時的應變訓練:

● 溺水時一定踩不到底,所以要練習踩水技巧。

● 意外落水時不會配戴蛙鏡,所以要練習在水裡張開眼睛、學習抬頭蛙。

● 發生意外時不一定會穿著泳衣,所以要練習著衣下水、體驗阻力游泳。

● 短時間內沒人搭救的機率很高,所以要練習仰漂、獨自爬上橡皮艇。

透過這樣的教學內容,「預防溺水」只是游泳教育下的附加價值,重點在於培養小孩愛玩水的心,並在玩樂中學習到各類水中自救技巧。

教導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到各類水中自救技巧。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marcusxsnapz

教導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到各類水中自救技巧。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marcusxsnapz

游泳技巧只是基本,提升「防溺自救能力」更為重要

臺灣現行的游泳教育,只能讓我們在「踩得到底的游泳池」游泳,而且是在有「蛙鏡」的情形下。錯誤的游泳教育造成的結果,就是讓大家「以為自己很會游泳」;很多人對於在「踩不到底」、甚至只是在「比較深的泳池」游泳有無比的恐懼,即便是已經能長泳一千米以上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同樣會對自身的游泳技巧有所疑慮。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我曾詢問過荷蘭友人上游泳課的狀況、平均要上一年才能通過最基本的A認證,而九十九%的荷蘭人都擁有最基本的A級證書;通過A認證也不代表多會游泳,只是你擁有最基本的自救能力。

對比臺灣許多游泳班,荷蘭游泳課的教學重點,是讓你學習當遇到緊急狀況時所需的技巧。

因此,除了水中自救技巧,讓孩子瞭解什麼是正確的水域安全觀念,在溪流、海邊遇到有人溺水時該怎麼應對處理,這些都是在不下水的情況下能教導小孩的內容,既實用又能確保他們在出意外時能保護自己。

《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30堂防溺教育課,危急時刻,做自己的救命恩人!》,張景泓著,時報出版

《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30堂防溺教育課,危急時刻,做自己的救命恩人!》,張景泓著,時報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