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來,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簡稱臺大雲林分院)得獎連連,成為醫界佳話。許多人不禁納悶:明明位處六都之外,雲林分院的能量與成績,為何如此讓人驚豔?
尤其,臺大雲林分院的獲獎,都實屬醫界大獎。舉凡由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簡稱醫策會)頒發的「國家醫療品質獎」,雲林分院在區域醫院級別中,曾唯一獨獲「特優機構」大獎;或是陸續拿下「國家新創獎」、「台灣永續行動獎」等肯定;甚至,雲林分院走出台灣,拿下由日本政府舉辦的「健康老化亞洲創新獎」第二名……,種種佳績不一而足。
個人獲獎紀錄同樣驚人,譬如,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除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他更成為醫界第一人獲得「國家傑出經理獎(總經理類)」肯定;而不讓院長專美於前,副院長馬惠明也獲得「台灣醫療典範獎」、「醫療人權服務獎」;醫師徐士哲、陳崇裕、洪壽宏、林綺英、楊豐榮5人,則是在不同領域貢獻,連續五年為雲林分院拿下「教育部年度模範公務人員」大獎,並締造該獎項連續五年由同一單位獲獎的空前紀錄。
獎項的價值,不只是一份榮譽,更代表著有一群人徹底做出了改變,創造了優異的價值。問題是,為什麼這樣的顯耀,會發生在印象中的「醫療偏鄉」雲林?
在雲林分院先後共計服務十二個年頭,幾乎把人生菁華歲月都貢獻給當地鄉親的黃瑞仁說:「雲林分院能如此傑出,不只在於『臺大醫師很厲害』,更在於他們是整個團隊,都為共同的信念,點滴努力。」
要改變世界,先學會團隊合作
因為相信團隊,所以當黃瑞仁明明是以個人身分獲得「國家傑出經理獎(總經理類)」時,他不是「一個人」前往領獎,而是約好三位負責不同事務的副院長—劉宏輝、馬惠明、陳健弘,一同前往,共享榮耀。而在得獎合影時,他們四位還特意展開雲林分院的旗幟,因為他們深信,榮譽屬於全院上下。
「若要對社會做出貢獻,一群人的力量,遠大於一個人,」黃瑞仁坦言,臺大醫學院的學子,個個都是「金頭腦」,靠自己的力量,不難就可以享有很好的物質生活、社會地位;但若要真正為社會付出,要改變世界,學會團隊合作,反而是關鍵所在。
因為相信團隊,當黃瑞仁受訪,談論雲林分院的成績時,總會花許多時間,介紹包含黃世傑、王崇禮等前任院長們打下的功勞,一一細數他們的重要付出。「如果沒有先前的團隊打下根基,哪有今日我們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好成績?」黃瑞仁始終這樣相信。
另一項關鍵,則是「信念」。黃瑞仁坦言,雲林分院從十八年前由署立醫院改制後,最大的經營難題,其實這十八年來沒有變過,那就是醫師人才的取得。
仁心,最簡單也最難的事
「我印象很深刻,當年有一位能力不錯的年輕醫師,獲悉總院打算派他到雲林分院服務,或許是太意外了,他嚷著說:『老師叫我去雲林,不如叫我去死……』」黃瑞仁透露,後來那位醫師寧願離開臺大,去私人醫院服務,就是不願意離開都市。
但十八年來,也有一群臺大醫師,在看見雲林的困境後,選擇繼續留下。「我們已有超過兩百位專任主治醫師,其中有一百多位在雲林分院留任服務五年以上。他們,就是雲林分院最穩定的力量,」黃瑞仁感性表示。
是什麼樣的信念或理由,讓這群臺大醫師,奉上最寶貴的時間,留在雲林?
「當醫師最難,也最簡單的部分,就是能否感同身受?感受患者與他背後家庭的心理,而不僅僅是患者的生理狀況,」黃瑞仁用兩個字歸納,也就是能否有一顆「仁心」。
他回憶自己念醫學院時,因上「病史詢問」這門課,他與一位罹患胃癌的婦人談了兩個多小時,「後來我收到卡片,她說我是她所遇到最好的醫師。但明明,我什麼醫療行為都沒做……」
「這件事情,讓我開始思索:什麼是『最好的醫師』?」黃瑞仁說。
透過這樣的思考,他心懷感恩的說:「雲林分院是信仰仁心的團隊,所以這個團隊才能攜手,一一補足雲林分院早期欠缺的『急、重、難、罕』等醫療資源,為當地民眾搶救寶貴性命,提供平等的醫療資源,改寫了在地鄉親的處境。」
改變未來的一群人
過去,到雲林分院服務,會被形容是「龍困淺灘」;而今,看見雲林分院,卻會感到「得天獨厚」,擁有都會地區想像不到的機會。
黃瑞仁舉例,若是在都會區,因為醫療資源取得方便,反而不利於遠距智慧醫療;但在雲林,確確實實有著仰賴遠距醫療救命的需求,因此讓他們發揮出多種模式。例如:在雲林偏鄉,小兒科醫師人力明顯不足,因此雲林的孩子無法像台北等都會區的孩子,會有醫師到小學,幫孩子們檢測心音,希望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於是雲林分院的醫師發展出「遠距學童心臟篩檢群助計畫」。
雲林分院的醫師們教導雲林學校的「保健室阿姨」錄下孩子們的心音及十二導程心電圖,然後上傳到雲端,再找尋全國志同道合的醫師,一起為孩子們聽心音、判讀心電圖,確保孩子們平安。計畫至今,已改變了許多孩子的未來。
「類似這樣的遠端醫療,絕對不只在雲林,甚至可以發揮到美國中西部、全球地廣人稀的地區,」黃瑞仁看見更多的未來。
譬如,雲林高齡人口偏多、是全台最「老」的縣市之一,但國家級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簡稱高齡醫學中心),卻也因此在雲林落腳興建,加上全球人口高齡化趨勢,高齡醫學中心的設立,反而可望讓雲林醫學獨具特色;此外,雲林分院虎尾醫院工程也正在興建中,尤其虎尾醫院與雲林高鐵站緊緊相依,讓分秒必爭的器官移植手術有更多黃金時間,可以及時完成手術、為患者創造新生,也讓虎尾醫院大有機會成為台灣中南部器官移植重鎮,這是黃瑞仁對雲林分院未來最大的夢想。
「機會在眼前,但重點在於,我們要有一個信念:現在不會沒關係,然而,為了病患,也為了自己,我們要努力將自己發揮到極致,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更多、更多!」黃瑞仁深信,「偉大與浪漫的理想,是前進的動力。」
遠離台北都會區,可能有人覺得會因此失去許多優勢或機會;然而,若想成為一位醫者,不讓醫療落差造成生命不平等,這裡,才是最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