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信誓旦旦,「對等關稅」將於8月1日上路,眼見主要對美貿易順差國歐盟、日本、韓國都一一掀出底牌了,唯獨台灣的談判內容「滴水不漏」。這種「祕而不宣」的協商方式,到底是談判團隊太專業,還是另有玄機?近日,從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的一個舉動,以及行政院的一項措施,這兩大訊號似乎透露出,談判結果恐不太樂觀。
日前美國已陸續公布日本、歐盟的關稅協商內容,唯獨台灣,連一點點蛛絲馬跡都沒有。產業界無不忐忑不安,很憂慮美國最終會開出什麼條件?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外界揣測,政府是否為避免影響726的大罷免活動,台美關稅談判恐會延後宣布?現在,活動都已經落幕了,為何民眾仍遲遲等不到答案?
不過,近日卻頗不尋常,接連出現兩則消息。鄭麗君原於7月23日率團到美國,展開第四輪的貿易磋商,預計要在28日清晨返台,媒體記者苦苦等候卻不見其身影。最終傳回的消息是:由於川普沒有宣布台灣最終的稅率結果,所以團隊仍持續在美國待命,隨時備戰談判。
如果第四回合的談判結果符合我方期待,鄭麗君理應凱旋歸來,向國人報告,最後卻選擇滯留美國,顯見台美對協議內容意見分歧,仍無法達成共識。
就在鄭麗君預計返台的28日當天,行政院也同步強調,「已做最壞打算,先備妥930億元因應產業衝擊,涵蓋融資利息補貼、企業轉型升級、農業外銷與無薪假勞工薪資補助等。」
這兩則訊息意外透露出談判結果恐不太妙。而台美談判為何不樂觀?首先是政府錯估形勢,先釋出手中籌碼,尤其是最大的一張王牌「台積電」。4月3日(台灣時間)川普宣布台灣32%對等關稅前,台積電已在3月4日於白宮宣稱加碼對美投資金額至1650億美元。
新台幣飆升,2025年上半年升值達10%〜12%
3月20日,中油又與美國阿拉斯加州政府的公營公司AGDC簽署「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買賣暨投資意向書」,承諾參與440億美元的天然氣管線及相關設施的投資,並計劃每年採購約600萬噸的天然氣,占該管線年產量約30%。
緊接著,新台幣更無預警飆升,2025年上半年整體升值達到10%〜12%,成為亞洲最強勢貨幣。
不僅如此,台灣的國防預算也在美國要求下,於7月追加了1151億元的特別預算,總計2025年國防預算來到新台幣6470億元,逼近GDP的2.5%,為2.45%。
台灣已釋出諸多善意,為何關稅還是談不攏?按照一般的商業談判思維,就知道原因了。如果甲方太早打出底牌,乙方恐會得寸進尺加以索求。對典型的生意人川普而言,肯定想拿到更多的利益。
日本、歐盟15%優惠關稅,交換代價不小
台灣在談判中已失去先機,現在日本與歐盟又分別獲得15%的關稅優惠,台灣如想獲得同等待遇,協商將變得更為艱難。
從日本、歐盟的協議內容看來,均付出不小代價。日本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大部分是以貸款和融資擔保形式進行;另外,還同意採購100架波音客機、80億美元的農產品及其他商品,同時將美國大米的進口量提高75%;並且開放汽車、SUV(休旅車)、卡車、農產品與大米等市場,這部份雙方仍在協商細節中。
歐盟則答應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進口7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以及採購數千億美元的軍備,才將25%的關稅降至15%。
韓國雖未同意美國開出的條件,還在努力協商中,但至少韓國民眾已獲悉川普的要求:設立4000億美元的「製造業合作強化基金」,擴大買美國的大米、鬆綁30個月齡以上美牛的進口限制……。
唯獨台灣保密到家,一點消息都沒有。也正因如此,多數專家的分析偏向悲觀,咸認台灣如想爭取到與日本、歐盟同樣的15%關稅,恐要付出更多代價。日前就傳出美國也要求台灣比照韓國,投資4000億美元的消息,至今仍無法獲得證實。
川普暗示將提高半導體關稅,並再次點名台灣!
雪上加霜的是,川普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的規定,正啟動對外國藥品與半導體進口依存度的國安風險評估,調查結果將作為課徵新關稅的法源基礎。此條款旨在保障美國的國家安全,包括保護戰略性產業以及國防的供應鏈。
別以為台積電掌控全球92%的先進製程,是賣方市場,擁有絕對議價權,就認定美國如課徵半導體關稅,應不會傷到半導體產業。實則不然,232條的調查範圍涉及很廣,不只晶片,還包括矽晶圓等晶片零組件、晶片製造設備,以及半導體的下游產品。
這些被調查項目正是所謂的國安敏感產品。根據知名商業信息服務與企業信用評估機構鄧白氏(Dun&Bradstreet,簡稱D&B)「2025年台灣出口關稅影響白皮書」指出,台灣出口美國,約67%屬於美國認定的國安敏感產品,銷美占比為全球最高。
7月27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指出,川普政府將在兩週內公布半導體進口的國安調查結果;此外,川普也暗示將提高半導體關稅,並再次點名了台灣。
台美關稅談判已逼近最後期限,台灣有辦法滿足川普「對美投資」「對美採購」「開放市場」三大要求嗎?
就事論事,台灣剩下的牌已不多,我們還有多少錢可以投資美國?還能擠出多少預算採購美國商品?能否取消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而不對農業造成衝擊?可以大幅調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嗎?有辦法承受美國對半導體產業課徵關稅嗎?
每一條都涉及台灣經濟的敏感神經。目前,鄭麗君等人正在美國等待川普掀開底牌;行政院也備妥因應關稅衝擊的930億經費。從這兩大訊號,預判結論恐不會太樂觀。各界最好先有心理準備,以因應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