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電價調漲不尊重市場功能?年底選舉才是目的!

陳冲
user

陳冲

2022-06-28

瀏覽數 70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念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亞當斯密在18世紀譬喻自由市場的名言,An invisible hand(一隻看不見的手),理論上價格應該是隻看不見的手,在自由市場自由運作自然產生的結果。 

電力的價格,眾所周知,攸關民生,與工商生產成本,不能直接應用自由市場的那一套,因此才有電價審議委員會的存在,昨天(6/27)電價審議會召開臨時會,大致如經濟部高層所預測,媒體多以「電價平均漲8.4%,住宅用電在千度以下者不調」為標題,但97%的住家不動,小商家、小工廠也不受影響。

台灣電價偏低,全世界倒數,僅為情境配圖。張智傑攝影

台灣電價偏低,全世界倒數,僅為情境配圖。張智傑攝影

電價調整只為避免對年底選舉有負面影響? 

簡單的說,只有工商用電大戶,受到電價變動的衝擊,從這場電價調整的劇本,可以看出最終指導原則,是在爭取代表多數選票用電戶的好感,以避免對年底選舉的負面影響。這到底是可見的手?還是看不見的手? 

台灣電價偏低,全世界倒數,從學理看,欽定價格,如低於市場均衡價格,就是一種變相補貼,問題是誰補貼了誰?以本周的補貼論,已不絕於途,例如內政部300億的房租補貼、農委會的石斑魚補貼等,基本上補貼都來自全民,簡言之,係使用民脂民膏,降低市場的價格。

電價在過去四年,凍漲八次,不僅未能節約能源,而且還扭曲資源分配,甚至累積了一次調足的壓力。

去年聯合國COP 26氣候變遷會議後,各界都了解不論由能源成本、節能減碳、乃至淨零永續,整體調漲,是以往低電價假象的必要代價,例如家庭用電700度以下,小幅調漲;700度以上,一律調漲反映成本,但可分段/分層調整,減少衝擊,才能使用者付費,也多少可以導正用電人的態度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政府的難處,可能在面對二次戰後的最大通膨,去年9月起,全球都鬆口,承認通膨的威脅,唯獨台灣主計處及央行仍矢口否認,媒體至少三次引述本人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有關通膨以來的呼籲,可惜當局堅定不予承認。

電價審議再次暴露不尊重市場功能

2022/3/29本基金發表「看不見大象也要摸象」一文,要求政府不但要面對通膨,而且對CPI的指標項目,也應檢討調整,以反映人民感受、社會實情,當時主計處以去年CPI 1.97%低空閃過為說詞,今年前五月3.04%的CPI,比下有餘而自滿,問題是CPI冷冰冰的數據,真能反映實際上的通膨現象?查價又是否確實? 

據說,工商界在電價審議會議上,還表達對供電不穩、缺電、跳電、降壓風險的顧慮,其中自然是對遽而廢核政策的疑慮,風電太陽能作為基載的不安,這些都應該與能源管理法(能源端)、氣候變遷法(排放端),乃至高唱入雲的 Net zero 2050,合併考慮,看看能否真自圓其說?

電價審議問題,雖然自說自話又過一關,但再一次暴露不尊重市場功能的陳疴宿疾,電價應該是In visible hand的結果,不幸的是,選舉才是Visible hand的目的。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原文刊載於新世代金融基金會網站,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數位專題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近年「海線五雄」沙鹿、龍井、梧棲、清水和大肚迅速崛起,能源、高科技、金融業紛紛進駐,龐大投資額正湧向海線城市,市府的「富市臺中」計畫,大力招商,讓海線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新廊帶。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