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主政治是雙面刃
十餘年來的台灣社會一直陷於失望與希望之中,沈淪與提升之中,戰爭與和平之中。
看到民間的生命力,特別是企業界在無商不「艱」下的打拚與文化產業在孤立無援的創新,台灣就有明天;看到政府決策階層的貪、私、爭、騙,台灣就陷入民主與法治的危機,公信力與道德的危機。這使我們切身感受到,也頓時覺悟到:
民主政治不保證政府廉能。
言論自由不保證優質民主。
多元社會不保證族群和諧。
教育普及不保證超越意識型態。
一年前,在台中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我甚至戲謔地說:「讓我們來一個公投,先凍結2004總統大選;把台灣變成兩區,北中地區由連宋領導,南部地區由陳呂領導。兩邊各自推出他們的政策——特別是戒急用忍vs.兩岸直航——四年之後再辦一次總統大選。」
台灣的經驗證明:民主政治是一柄鋒利的雙面刃,稍不謹慎,未見其利,就深受其害。
(二)由「沈淪」走向「墮落」
蘇格拉底在被控處死之前,講過兩句沈痛的話:「逃避死亡不難,逃避墮落才難。」哲人的智慧,在兩千四百年前就已留傳。
不幸的是,自1990年代起,由於高層權力中心的惡性示範,台灣社會的「沈淪」,慢慢開始,漸漸擴大;近四年來,不僅沒有扭轉,且在加劇惡化,形成了「墮落」。墮落終是來自政治人物與商業利益的勾結,司法公正的欠缺,以及對輿論的漠視。這真是台灣民主進程中的大逆流與大挫折。
受人稱讚的「寧靜的革命」加速地在惡化變質。三位學術界的友人分別指出:「痛心的失望」「民主的悲劇」與「烏雲密布的未來」。
在墮落的社會中,人最需要保持清醒,分辨是非;保持做人的尊嚴。
墮落的現象今天四處出現,即使不涉及道德,專以十二個生活面為例:政府廉能嗎?司法公正嗎?民主優質嗎?投資環境良好嗎?財政健全嗎?教改成功嗎?工作安定嗎?貧富差距縮小嗎?社會和諧嗎?生活快樂嗎?治安良好嗎?兩岸和平嗎?
借用雷根當年的話:「你覺得今天比四年前更好嗎?」
社會持續的「沈淪」就是「墮落」,持續的「墮落」就是國家的「破產」。
我還要特別指出在破產之前的三個憂慮。第一個是經濟。在「戒急用忍」持續主導下,台灣經濟的前景已快速失去優勢而陷入困境。第二個是兩岸。在民進黨政府採用「兩岸對抗」策略下,台灣的「邊緣化」已不再是警訊,而是事實。不僅台灣不應當與中共為敵,美國也不願與它為敵。第三個是「政治正確」,也是我最大的憂慮。
一個民主、開放、多元、教育普及的台灣社會,怎麼可能常會被極少數的政客,在他們對省籍情結、統獨爭論、愛台賣台等操縱與愚弄下,分散了我們的團結,分化了我們的共識,更分裂了我們的人心?
在「政治正確」的大氣壓下,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扭曲、公正的掩飾、虛偽的膨脹、行為的錯亂。受人尊敬的一些知識分子與企業家,可以突然變得沈默,可以突然變得噤若寒蟬!這只會在極權社會中出現的「反智」現象,居然在台灣已默默地在蔓延。
(三)「人」的問題
3月總統大選激情過後,當選的總統,面對兩千三百萬人民的殷切期待,要迫切處理的問題全是環繞著「人」:(1)如何有效地化解各族群被挑撥起的不安情緒?(2)如何無私地選用廉能之人擔任政府要職?(3)如何徹底地創造一個有利的投資氣候,吸引外人投資?(4)如何迅速地減少大量失業人口及幫助弱勢團體?(5)如何不亢不卑地與中共領導人展開平等互惠的談判?
長期來看,在全球化競爭下,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全民的品質(也即是全民的競爭力)。與大陸相比,台灣大概就只剩下這一項優勢:人的品質。人的品質,透過經年累月的錘鍊,反映在學識上、專業技能上、工作態度上、做人行為上、思想深度上。
在墮落的社會中,我特別珍惜:年輕人有教養,能自律;中年人有專業,負責任;老年人有分寸,知進退。最令人失望的是那些沒有是非、只有立場的人;不敢說實話、只會說好聽話的人。最令人惋惜的是:有了權力,還要更多的權力,且要壟斷;有了財富,還要更多的財富,且不肯分享。
(四)溫世仁的最後的貢獻
奇蹟式地,台灣出現了一個溫世仁。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憑自己的努力,考進了台大電機系,不到三十歲,在產業界已嶄露頭角;不到四十歲,已是科技新貴;不到五十歲,已名滿華人世界;不到六十歲,他的奉獻(包括少為人知的巨額捐款)已經在兩岸產生了滾雪球般的效應,甘肅黃羊川氣魄萬千的故事是其中之一。
妻子心目中的「英雄」,兩個兒子心目中「最敬佩的人」,朋友心目中「不可取代的朋友」,中國大西北開發中「一位來自台灣的先知」。「科技」限不住他,「本土」牽不住他,「海峽」擋不住他,「財富」誘不住他,「政治」嚇不住他,因此我稱他是「跨越五道門檻第一人」。這些特質在一個墮落的社會中,變成了稀罕又珍貴的美德。
他最後的貢獻或許是他一生的言行,提醒了大家要做一個清醒的選擇:誰應當是台灣社會的領導人?答案是我們要選那些擁有科技腦、人文心、中華情、世界觀、奉獻熱的人。這些人也正是我過去提倡過的「君子」。我們多麼希望,有志於仕途的,先做君子,再做大人物。
有了上面的特質,才適合做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