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PCR核酸檢測已成為防疫日常,台灣分子檢測市場,也迎來一波百億商機。進入後疫情時代,在國際大廠競爭下,台廠如何創造下一波成長動能?
疫情下,PCR核酸檢測已成為國人防疫日常。確認感染、嚴守國境、醫院管控,幾乎每道防疫程序,都仰賴PCR協助完成。
隨著PCR被強烈需要下,台灣分子檢測市場,也迎來一波百億商機。本土檢測廠普生總經理林孟德有感而發,這波疫情,讓普生過去兩年營收翻倍,更走出長達六年的虧損期。而這不只反映在業者財報上,更重要的是,民眾對「分子檢測」有了全新的認知。
「COVID之前,一般民眾對篩檢沒什麼概念,」林孟德觀察,疫情前,民眾對篩檢的認知,多半是治療手段的一環,「但分子檢測,如PCR、基因分析,重點是下先手,找出潛在病毒或基因缺陷。」
國內分子檢測廠金萬林的總經理楊文明也指出,疫情帶起的檢測硬需求,加速市場成熟,「哪裡可以篩檢?如何用健保快易通看結果?這些資訊都被快速普及。」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