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9年,普京任總理時,一般人並未認真地看待他,更沒有人想到在今日的俄國民調上,普京會成為繼彼得大帝之後,最受歡迎的俄國領袖;英國《泰晤士報》(TIMES)還幫他取了「弗拉基米爾(普京的俄文名字)沙皇」的外號,因為《泰晤士報》認為普京有可能挾其聲望及權力,走向寡頭統治之路。
事實上,普京的確已經擁有當年沙皇或蘇聯時代共產黨總書記般的權力,政大俄羅斯研究所教授郭武平認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雖然分立,但是卻同時集中在普京手中,」「司法人員由普京任命,普京想辦誰就辦誰,」而「國會第一大黨打出的旗號也是『我們是總統支持者的黨,和我們是支持總統的黨』。」俄羅斯總統雖然號稱超然於黨派之外,但是卻是超過一個以上政黨的精神領袖,還暗中操控幾個政黨,各政黨亦需借助普京這塊招牌。
統一俄羅斯黨是普京唯一「站台」的政黨,打出的旗號是「當我們(與總統)同在一起」,而普京在電視上也特別強調他曾出席過該黨的黨代表大會,並感謝該黨對他的支持,表示希望這次選舉結果,能讓他放開手腳進行改革。
上述言論不啻暗示選民把票投給統一俄羅斯黨。其他政黨如自由民主黨見狀,也紛紛跟進表示支持普京的改革,因而獲得選民青睞,成為這次國會大選中的黑馬。
「俄國人一向崇拜英雄,渴望出現救星,」郭武平強調,「普京的運氣很好,碰到油價回春,可以靠賣祖產(石油)賺取外匯,不像之前出現的『英雄』『救星』,沒碰到好時機,紛紛中箭落馬,」「事實上普京的經濟政策並沒有特別過人之處,」郭武平補充。但普京及其幕僚的所做所為都給老百姓「解生民於倒懸之苦」的感覺。
以逮捕石油鉅子霍多爾科夫斯基為例,雖然很明顯的是與霍多爾科夫斯基的政治野心威脅到普京有關,但是卻令鎮日為溫飽疲於奔命的窮苦大眾心生「總統完全是為了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的福祉」的想法,而且有可能繼續向其他逃稅的石油大亨開刀。不過為了避免各界質疑他不法打擊大企業家,普京除了提出汗牛充棟的證據外,也強調石油是「下金雞蛋的母雞,殺掉牠是不理智、愚蠢,更是不可容許的!」《華盛頓郵報》報導,目前俄羅斯的石油生產規模已經超過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普京的「金雞母聲明」不但令外國的資金未來仍將持續湧向俄國,也警告富商只要專心好好照顧那隻「母雞」,其他則不必過問。
自知不是普京的對手,較有實力的候選人只好寄望在「決戰2008」,不過為了在選戰中不「缺席」,以及增加自身的政黨曝光率,目前除普京外已有九人表示要參選總統,「但是都是些無足輕重的小角色」,郭武平說「他們還有兩個問題,一是有沒有足夠的資金打選戰;更大的問題是能不能獲得兩百萬選民的聯署」。
儘管總統大選勝利在望,但是下屆任期中,普京仍將面臨重重挑戰。首先,普京必須提前深思,在完全消除國會的掣肘後,如何進行俄國的改革,並實現自己所提出的消除貧困、軍隊現代化和十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等三大目標。
務實的普京曾經表示,「不要承諾做不到的事,就不會替自己惹來煩惱。」俄國政局如能維持穩定,將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加速改革和經濟發展,如此才能讓俄國在國際舞台上更加活躍。
目前普京的最大困擾應該是,若沒有人在今年與他逐鹿中原而影響出席投票率怎麼辦?「在失去對手的情況下,普京怕得票率會不好看,」郭武平說,「但克里姆林宮已私下鼓勵另一候選人出來『陪太子唸書』,這已是公開的祕密。」
對於俄羅斯選舉是否能稱得上民主?美國已經在俄國國會選舉後,公開質疑選舉的公正性。不過「『美國價值』並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郭武平認為,「俄國實行民主才十多年,有今天的成果已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