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和雙手雙腳套上黑色環帶,電線連到電腦自動迴路控制系統和筆記型電腦,病患吳小姐第一次來到能量醫學診所,醫生正用量子超速檢測儀幫她檢查身體。
三分鐘之後,五千三百筆信息比對資料出爐了。
透過對身體電阻與共振頻率共十六種電子參數之測量,這台機器可以測出患者的毒素、營養素、體質、脊椎結構,甚至情緒等反應。
吳小姐十年來都有劇烈頭痛的毛病,嚴重時還曾經掛急診,但是西醫始終找不出病因,只是用高劑量止痛劑來幫她緩解痛苦。
因此,透過朋友的介紹,她轉向能量醫學求助。
當醫生拿著檢查結果對吳小姐說,她的胸椎第二節側彎,會影響心肺功能,吳小姐則是不住的點頭,「我的心臟的確有問題,」醫生也隨即幫她整脊。
這家診所除了檢測、諮詢、整脊要收費,他們的產品還包括能量果汁、能量美容保養品、巴哈花精和量子營養液等等,按照醫師的處方,病人至少得先花個幾千元,才能開始過充滿能量的生活。
而在另一家能量醫學診所,醫生則是用傅爾電針系統的儀器為病患檢查。病人一手握著銅棒,雙腳踏在兩片銅板上,醫生用一枝像筆一樣的探針,測量手心上的點,就可以瞭解病患體內各器官、內分泌、免疫、消化系統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健康狀況。
分早、中、晚三個時段,每天平均有二十五個病患造訪這家診所,他們按照檢查的結果和醫師的指示,使用診所內各種能量治療設備,包括能發出金屬多元光的檯燈、產生共振波的電動按摩棒、和形成特殊磁場的兩片鐵網等。
2003年3月被檢查出嚴重肝硬化的蔡先生,在住院十多天後,因為擔心開刀反而會使肝硬化區域擴散,轉來這家診所治療。他11月再回醫院檢查,發現肝臟腫瘤已經獲得控制,而且原本上腹部疼痛的情況也消失了。
蔡先生認為,除了定期來診所治療,他按照醫生的指示,不再飲酒、改吃清淡食物、每天早上運動,相信也有助於控制病情。而接受治療這八個月期間,他總共已經付給診所新台幣40多萬元的診療費用,每個療程三小時,一期八個療程2萬5000元的收費,蔡先生說,「有效,但是很貴!」
理論有根據,但臨床實證不足
到底什麼是「能量」?它跟醫學又有什麼關係?為了解釋這個抽象的概念,能量醫學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北醫院院長黃焜璋特別拿出克里安照相的照片,顯示手指尖端確實會放出微量的電,在照片中呈現放射狀圖案。另一張照片則顯示出有胃癌的患者,手指尖端的放射狀圖案果真就缺了一角。
人體中存在微量生物電的概念,在西方最早是由1950年代的德國醫師傅爾(Reinhold Voll)證實,他發現人體表面有許多特定的點,電阻比較低,這些點的分布可以形成固定的傳導路線。結合傅爾的理論和電磁學原理,前陽明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所長崔玖和東吳物理系教授陳國鎮合作研發出「穴診儀」,八年前並在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協會(IEEE)出版的《醫學暨生物工程》雜誌發表四篇論文,探討針灸、經絡和穴診儀的運用。
崔玖認為,傅爾提出人體表面電阻較低的點,就是中國傳統醫學所指的穴道,而這些點連成的傳導路線,則是經絡。穴診儀的原理是藉由測量穴道所傳導的電流強度,來偵測器官功能的正常與否。
他們研究發現,只要把適當的藥物放在患者身邊,病患的穴道電流也會增加。同時,他們也讓病患喝下特製的能量水,透過能量水中水分子的震動,來調整病患身體電流的信息,以改善病情。
使用穴診儀,病人不僅知道要吃哪種藥,還知道應該吃多少分量。崔玖說,「我們研究團隊最大的貢獻,就是藉由電子儀器使另類醫學定性、定量,走向標準化。」對於習慣西醫觀念的醫生和病人來說,能量醫學帶來很大衝擊,不論在理論基礎、病灶觀點、病因探討、方法應用、材料應用和臨床目標上,能量醫學都和傳統西醫不同(頁219表)。
隨著量子、混沌、超弦等理論的發展,以物理為基礎的能量醫學,也更有立論依據。只是對一般民眾來說,要瞭解量子物理還有生物電磁學等理論,並不容易,更別說這些理論要如何運用到能量醫學。
究竟物理學的新發展,是讓能量醫學的面貌更清晰,還是讓民眾更困惑,全看解釋者如何運用。能量醫學學會理事長黃焜璋坦承,站在一個醫師的角度,必須要相信有實證的東西,而能量醫學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缺乏足夠的證據。
也因此,黃焜璋把能量醫學界定為「輔助療法」,他覺得病人還是應該先接受正規治療,在西醫無效的情況下,再來求助能量醫學。
「因為這種治療沒有什麼壞處,甚至有些的確是對人體健康有幫助,」黃焜璋說,能量醫學可以補充現代醫學的盲點,在預防醫學的部分發揮功能。舉例來說,當西醫檢測出肝功能病變時,肝細胞都已經大量壞死,可是能量醫學在肝功能剛開始惡化時,就能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目前能量醫學學會有三百多名會員,西醫、中醫和牙醫師加起來占了一半,「我們希望更多醫生加入,才能累積更多研究能量醫學的資料,」黃焜璋說。
原本是西醫出身的崔玖,2003年成立了台灣國際花精學研究學會,積極投入花精研究。她累積了過去十年使用花精的三百零七名病患資料,整理調查出花精的功效,就是要增加花精療法的實證。
另外,崔玖也計畫和國外的Open University合作,開設信息醫學課程,有系統地整合各類療法,讓有興趣的人士可以進修學分,甚至取得學位。
亂象充斥,成效待檢驗
針對有人批評崔玖主持的圓山診所提供的療程既貴又沒有效,她反駁指出,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的配件還沒改善,再加上SARS一來,什麼都不靈了,配套沒配上軟體,診所生意大受影響;加上因為和投資人有糾紛,目前處於半休診狀態。
而2003年7月,位於台北市信義路四段的安豐診所被查獲是密醫,上門求診的民眾,包括藝人寇世勳在內,幾乎每一個都被斷定罹患癌症,被騙花錢買解藥。
事實上,除了能量醫學診所之外,部分國內營養食品廠商也進口能量醫學儀器,根據檢測結果推薦消費者購買特定營養食品,甚至有民眾乾脆把能量醫學儀器買回家,自己動手做檢測。「操作機器只要照著說明書做就行了,要解讀資料卻很困難,」黃焜璋提醒,能量醫學儀器最好還是由專業醫師操作,才能正確解讀數據所代表的意義。
至於能量醫學診所開給病人的處方,例如能量水和巴哈花精等,因為只能驗出水和酒精等成分,業者都以食品為名從國外進口,目前衛生署也是無法可管。
而坊間還有販賣很多經過遠紅外線照射的佛珠、石頭,或是能量卡等等,號稱能夠改變磁場和釋放能量,到底有沒有效呢?
誼安診所負責人唐榮俊醫師認為,「能量」這個名詞已經被濫用,任何東西只要掛上「能量」兩個字就可以賺錢,說這些東西完全沒有用似乎太武斷,但業者總是根據很小的證據就誇大功效。
能量醫學學會副理事長楊奇峰醫師則建議消費者回歸經驗法則,只要是合乎安全和有效兩個原則,都可以去嘗試。他認為,真正有效的話,應該在幾週之內就可以感受到差異,不需要等太久。
另外,他也建議消費者可以從業者提供的資料來研判,如果業者連資料都拿不出來,那一定是假的,如果拿得出一套資料,就算消費者不瞭解,也可以向專業人士請教。
整合醫學是未來方向
事實上,能量醫學被傳統西醫批評的原因,除了臨床實證不足之外,也涉及很實際的利益問題,當病患轉向另類療法,也意味著傳統西醫的利益被瓜分。
崔玖認為,整合醫學是未來的趨勢,凡是對病人有好處的醫療方法,醫生都應該使用,但是現在大家無法定位能量醫學,只好把它當成輔助療法。
「一定要整理出一套能教、能學、能評估、能實踐的系統,才能變成主流醫學,」崔玖說。
能量醫學小百科
克里安照相(Kirlian photography)
在兩個不同電容的金屬片間通交流電,當這種高伏特低安培的無線電流通到樣本後,因為不同樣本表面都有一層特定的氣膜,放置兩極間的底片可攝得該樣本的特殊生物相。
●順勢療法(Homeopathy)
又稱「同類療法」,用引起症狀的同類物質來治療疾病,有點類似「以毒攻毒」。德國醫師哈尼曼(Samuel Hahnemann)發現,服用少量的奎寧會出現類似瘧疾症狀,當停止服用奎寧時,瘧疾症狀會消失,病人也會逐漸復原。
●巴哈花精(Bach)
共有三十八種,經過濃縮製成;巴哈花精是用酒精保存的花卉浸劑,直接滴入舌下服用。這種療法是英國醫師巴哈(Edward Bach)創立,他認為每種疾病都有天然療法,花精適合用來治療情緒。
(伍淑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