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創投業遠離冰風暴

高聖凱
user

高聖凱

2004-02-01

瀏覽數 16,950+

創投業遠離冰風暴
 

本文出自 2004 / 2月號雜誌 第212期遠見雜誌

就像愛情失而復得,一年前你若拜訪創投業者,他們總是搖頭歎息:舊情不再;如今遇見市場新歡,再度主動抓著你道盡情愫,滔滔不絕。

久旱逢甘霖,兩岸三地的創投業一掃過去陰霾,再度活躍起來了。

矽谷橡子園(Acorn Campus)合夥創辦人陳五福帶著6000萬美元資金,與宏?董事長施振榮攜手合作,投入兩岸三地資訊產業的先期投資(期間七年)。台灣創投龍頭、握有新台幣120億元創投基金的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也重回戰場,在台、美兩地一口氣投資六家科技公司。

漢能集團董事長陳宏則看準起飛的大陸經濟態勢,準備大舉進攻大陸國營企業市場,輔導民營化。

過去四年來創投業發展可說是「夾縫中求生存」。千禧年後的網路經濟泡沫更是讓創投業者元氣大傷,加上光纖通訊投資過多、市場成長不如預期,重創投資信心,造成業者儘管手中握有大筆資金,卻不敢冒然出手。麥實國際管理顧問董事長方國健表示,過去幾年市場守成不易,業者大多在養兵。

隨景氣回暖與投資法令鬆綁,創投業也提早布局,迎接市場的春天。

過去幾度隨光纖產業大起大落的陳五福最近回到台灣,身旁的友人都感受到過去說話眼神帶著光亮的陳五福又回來了。「資訊產業已經度過冰風暴,開始動了起來,」他在結束國科會舉辦的科技創投研討會後,步出會場時說。

首選 前瞻資訊產業

由於產品具前瞻性與高毛利,資訊產業被視為景氣起伏的領先指標,也成為創投業者首選標的。規模達1億美元的橡子園,去年在台灣與宏?施振榮合作,成立資金管理公司,針對資訊硬體、半導體與奈米三大技術領域做創投,目前已看上電子商務硬體、醫療儀器與家用娛樂,正和業者進行評估。

此外,寬頻通訊與多媒體技術也受到創投業者青睞,躍升為景氣回春的首波投資標的。

柯文昌表示,普訊2003年9月投資美國一家網路通訊廠,該公司自行研發技術,不需要變更網路上來往傳送資料訊號,流量卻能減少近九成,等於網路效能提升了十倍。

「未來的生活是anytime、any place(隨時隨地),通訊角色將會日形重要,」柯文昌表示。

隨時隨地的生活勢必不能受到線路的牽絆,因此無線通訊也受到許多創投業者的青睞。

群通創投管理顧問公司常務董事洪士琪與團隊耗費兩年做投資管理,去年成功輔導一家無線通訊路由器廠商上市,獲利達4億多元,就是因為看準無線通訊的市場潛力。「抓準對的趨勢,用對的人去run(經營),就相當有機會獲利,」他說。

另外在資訊產業投資方面深耕的美商中經合集團、總裁劉宇環認為抓住關鍵技術規格,才能在產業立於不墜。

去年中經合看準多媒體需求量日益增加,傳送檔案的壓縮技術勢必更新,因此投資一家掌握先進壓縮技術MPEG4的軟體廠商,並開發產品供數位影音軟硬體業者應用,成為市場技術領先者。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景氣回春+政策紅包

除了資訊產業投資回春,國內創投相關法令的逐步鬆綁,更讓創投資金打通一條活路,提供創投業第二波成長曲線。

政府在過年前夕送給創投業者一個政策大紅包。財政部針對「創投事業範圍與輔導辦法」進行修正(頁151表一),資金籌募上包括開放保險業投入創投業,並取消金控公司投資創投業的限制,擴大創投業籌資的領域。

另外在創投資金運用上,允許創投業者買回先前處分事業的股票,以及認購原投資事業在初級市場所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並放寬創投投資範圍,由目前的科技與一般製造業,擴增到服務業。洪士琪認為,此法案若順利通過,將讓創投資金更為有效運用,也更具有彈性。

但國內素有「創投教父」之稱的漢鼎亞太投資總裁徐大麟呼籲,政府應加速大陸台商回國上市的政策腳步。

儘管國內創投制度開始走向自由化,但兩岸之間的上市上櫃機制卻仍付之闕如。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研究,有意回台設立營運總部上市的廠商最少有兩百家,其中營收高達數十億元、甚至百億元的廠商也不少。但是目前礙於國內政策在「資金流動限制」以及「租稅」兩大門檻,不少大陸台商打算放棄返台,改到香港上市。

徐大麟表示,如果開放台商回國上市,以台灣創投制度的健全條件,加上業者對資訊產業的喜好,相信會吸引許多在大陸成功的台商回台上市籌資。「台灣還有兩、三年的市場機會,錯過就來不及了,」徐大麟強調。

大陸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也是創投業眼中的新大陸。率先引進MTV至大陸播放、並進口星巴克咖啡進入大陸的徐大麟表示,大陸市場很大,但眼光要更挑。

目前華人創投資金最多的漢鼎創投,近年在大陸選擇消費產品與半導體產業做為標的,包括咖啡、電視頻道,以及廣為人知的中芯半導體等,籌募基金逾十餘億美元。

欣欣向榮的大陸市場對創投業而言,機會不只在民間消費品上,業者更把眼光聚焦在國營事業民營化的大餅上。

陳宏指出,大陸許多國營企業包括水廠、電廠、瓦斯廠等都尾大不掉,賺不到錢,還不斷虧蝕當局老本。他目前正觀察幾個省市的基礎建設事業,並計畫今年投入,引進如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機構人才以整頓企業,每筆生意投資額不但都達數億人民幣,又可以協助大陸國營事業再造,以便與國際接軌。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歷經幾年市場起伏的教訓,創投業者雖然動作積極,但心態上卻不敢回到千禧年時的樂觀。

縱橫資訊產業數十載,柯文昌從惠普轉入創投界,他坦承,「在高科技界做愈久,膽子也愈小,」儘管手上資金充裕,但可投資的標的物仍然太少,造成錢愈多愈不敢投資,「錢握在手上不會損失,但一丟出去就回不來了,」他道出近年來創投業者的心聲。

陳五福則擔心,從千禧年至今,仍有一批創投資金避開網路泡沫後,尚未投入市場,2005年將是運用這批資金的合約終止期,這股熱錢若盲目投資,則有可能再度掀起過去的投資泡沫風暴,屆時必定受傷更重。

「創投需要熱情,但不能流於盲目,」歷經市場風暴的陳五福,體會最真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