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美好的仗他已打過

胡忠信
user

胡忠信

2004-01-01

瀏覽數 14,500+

美好的仗他已打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4 / 1月號雜誌 第211期遠見雜誌

與溫先生最後一次晤談,是在遙遠的西安。2003年9月中旬,我應邀赴西安開會講學,並利用閒暇參觀兵馬俑,沒想到一路遇到台灣旅客熱情打招呼,當天晚上,我接到許信良先生來電,表示他也在西安,希望與我一晤。以往我與溫先生見面,一向握手為禮,沒想到我們相見,情不自禁熱情相擁,「他鄉遇故知」,許信良、溫世仁與我談至深夜,對中國政情做深入暢談,正如以往慣例,我從溫先生身上又學到最新資訊與分析。

溫先生邏輯推理能力嚴謹,分析問題極有洞見,完全是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筆下的第一流管理者。有一次我與許信良先生聊天,我就說溫世仁先生所以成功,主要來自「非常聰明」,再加上做事認真,豈有不成功之理?許先生點頭同意我的論點。

難得的是,溫先生不恃才傲物,陳壽撰《三國志》,形容劉備具有三個人格特質:「喜怒不形於色、少言語、謙虛待人」,溫先生正是這類型傑出人物。

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先生,希望我找一位台灣企業界人士對談,談台灣企業的未來,將對談錄出版成書(即將出版)。我第一個提出的人選就是溫世仁先生,一年下來,我記錄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裡面正是溫世仁先生的理想、省思、創意的精華。

第一次對談時,我們就將題目訂為「兩岸與台灣的未來——溫世仁、胡忠信對談錄」,為什麼要訂這個題目?我們希望採訪台灣與中國的互動,希望找出一個和平對話的條件;包括兩岸僵局的形成,目前現狀,未來走向與解決之道。

溫世仁先生最難得的是跳脫台灣子弟的本位思考,全心投入中國大西部的開發工作,提出「千鄉萬才」「西部開發、十年有成」的願景與目標。他怎麼會有這種理想與作法?我想起亞里士多德以此自許:「我是雅典人,也是希臘人,更是世界公民。」溫世仁先生不正是本諸理想的人道主義關懷,以台灣人獻身於世界公民的工作?

「我對世界的饋贈是什麼?」人過了五十歲以後,就必須不斷地自問上述的問題。進一步言,又必須自問自答:「我有沒有隨著年紀的改變而改變?有沒有隨著職務的改變而改變?有沒有讓別人有所改變?」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們就必須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回到靈魂深處,體驗生命的意義,這就是丹麥哲學家齊克果形容的「獨特處境」。溫世仁先生正是體會這種「獨特處境」,才會在五十五歲的生命中畫下一道令人讚歎的彩虹。

一位斯多噶派之死,是坦然面對死亡;一位基督徒之死,是安息主懷;溫世仁先生已跑完他當跑之路,那美好之仗,他已打過,他所留下的人格典範,只有激勵我們繼續往前探索與邁進。有溫世仁先生為伴,我們豈可卻步?(作者為廣播、電視政論節目主持人、作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