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消費模式行之有年,同樣標榜先享受、再付款的「先買後付」(BNPL),近期迅速竄紅,它如何與信用卡創造差異化,在創新求變的消費市場中持續精進?
購物消費時,先享受、再付款,這樣的遞延支付方式早非新鮮事,為何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以下簡稱BNPL)迅速竄紅,成為新創融資界的當紅炸子雞?
乍聽之下你或許會疑惑,類似的支付模式不是早就行之有年?和信用卡又有何差異?
創投簇擁,開創磁吸效應
世界上第一張信用卡,在1950年代誕生於美國紐約的大萊私人會員俱樂部,其會員憑卡可以在特定飯店、餐館簽單消費,再由大萊事後進行帳務清算,建立了「先消費、後還款」的雛型。
由此可見,當時信用卡被視為個人尊貴身分及財力象徵;台灣的第一張信用卡,則在1970年代,由中國信託銀行發行,同樣有其涵義。即便現在,信用卡已相當普及,但仍須經過相關的財力證明和審核。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