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苗豐強:微利時代速度掌握一切

裴凡強
user

裴凡強

2003-12-01

瀏覽數 15,200+

苗豐強:微利時代速度掌握一切
 

本文出自 2003 / 12月號雜誌 第210期遠見雜誌

全球訊息產業去掉半導體產業後,中國大陸占350億美元,台灣占170億美元;350億中56%直接或間接與台灣有關。因為中國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非常多的委外製造(Out-Sourcing)從台灣到大陸,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兩岸整合,爆發力將是相當驚人,也會以極快的速度成長。

IT產業我們可以簡單分為三塊:一是品牌和產品,作法有專門的發展方式;二是研發及製造;三通路及服務。

品牌慢慢走向Out-Sourcing,是生產非常有利的地方;生產跟製造脫離不開,台灣與中國大陸占了很大一塊。通路也是非常有趣。通路就是多品牌、多產品。戴爾(Dell)是一個很有趣、很特別的模式,可以說包含了各種特色。

其實在兩岸的分工也好,全世界的分工也好,到底哪一方面我們應該優先合作並且整合、互補?看看過去三十年「生產鏈」的發展,從製造、組裝到分銷的模式,類似「最早以前」的OEM(原廠委託製造加工)方式,1980年代後,漸漸走向設計方面,因為速度成為一個重要條件。到1990年代,正式的ODM(設計代工)已是生產自己設計好的物品。如今,是JDM(聯合設計製造管理),根本上結合設計與客服,甚至於還有所謂的SCM(供應鏈管理)的出現。

一個大環境的形成,包括IT產業訊息的供應及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功能、工廠規模,並不是大就是好,而是能夠分散到世界各地,使設計與生產能夠全天候作業,生產速度就變得非常快。但是國際競爭力已經不再是生產這一方面,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生產一台電腦只需三十分鐘,困難的地方是前面物料的整合,甚至設計未來的趨勢,或者銷售及售後服務。

現在是微利時代,全世界有三個點:其一是東歐,波蘭、捷克、匈牙利,是成本低的地方,同時有廣大的腹地——西歐市場,因此得以在速度和成本上競爭,供應到靠近市場的地方。其二是美、墨邊界,因為稅制,北美協定通過後,美、墨兩國是無關稅的,那兒也有一個廣大的美國市場。其三就是大陸及台灣,過去日本在東南亞廣設據點,慢慢大陸及台灣變得非常重要。台灣可扮演全球通路及業務連繫的角色,透過台灣跟大陸合作,成為重要的結合模式。

我覺得IT訊息產業的重要哲學是「速度」「附加價值」及「洞悉力」。速度是指從設計到交貨、服務、知識取得到做決策的速度。營運模式本身就是「附加價值」。不可小看一家公司的「附加價值」,市場對它的評語、銀行對它的看法,都是要看公司的理念及作法,這是公司的價值。

未來的趨勢當然是培訓未來所需的人才,也就是訊息產業的人才。管理IT這樣變化快速的產業,最重要的是瞭解正在做的東西和未來的走向,這就是「洞悉力」。(裴凡強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