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熱,從彼岸的大陸蔓延到台灣,也從中央政府燃燒到地方。
縣市首長個個動了起來。10月20日國際招商大會開幕,四位縣市長排排坐,十多個縣市設攤參與,和中央的攤位別苗頭。桃園縣今年到9月份就辦了近七十場的招商說明會。從台北市長馬英九到高雄縣長楊秋興,不管英語溜不溜,都得赴海外招商。
「縣市長現在對招商都很熱心,還爭著請我們吃飯,服務也好很多了,」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侯貞雄笑呵呵地說。「縣市長的身段柔軟多了,以前一起吃飯最常談到的是捐錢,現在都會主動問我們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要不要擴廠?」一位在竹科設廠的公司總經理指出。
地方財政困窘,選民深受失業之苦,這個時代的縣市長很難高高在上當大官,他們的任務就像「要想辦法把一個快死的企業救活,並且讓它賺錢,」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教授江岷欽分析說。
頂著會計學博士頭銜,桃園縣長朱立倫甫上任就全力衝刺招商;「養雞生蛋嘛!台灣如果沒有雞,未來就不會有蛋,最後大家都得移民,」台南市長許添財將今年訂為「招商建設年」;皮膚曬得黝黑的屏東縣長蘇嘉全也說,「政府要讓人民有利可圖,有錢賺。」
地方招商,化被動為主動
這兩年來,原本在招商工作上僅居配角的地方政府,紛紛化被動為主動。根據《遠見》的調查顯示,今年共有十一位縣市長為自己訂下招商目標。(頁114表一)
比起中國大陸各省分的招商狂熱,台灣各縣市的招商熱度只能說是剛加溫。曾任教香港科技大學的逢甲大學經濟系教授唐代彪就覺得,大陸所有省分都去過香港招商,但從不見台灣縣市首長的影子。「台灣以前是中央招商,把業者吸引進來,各縣市再進行內部競爭,」政大企管系教授賴士葆說。
現在地方首長不僅有招商意識,更有人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改造自己,企圖在城市競爭的新時代中脫穎而出。
彰化縣長翁金珠、高雄縣長楊秋興勤練英文;台中市和桃園縣努力根除紅包文化,廢除不合時宜的法規;屏東縣大量解編農地,為了留住廠商的心,高雄市和台南縣等更自行編列預算,補貼投資業者的租金或利息……。「明知道是流血輸出,還是要做,只有這樣才能帶動經濟活力,」台南縣長蘇煥智說。
為了提升招商績效,不少縣市長不遺餘力地拔擢人才和廣拓人脈。朱立倫大量提拔清廉、服務熱心的女性主管;胡志強突破舊制,延攬議員出身的朱蕙蘭擔任台中市工商策進會總幹事;馬英九今年邀請八位重量級的企業家,包括施振榮、溫世仁等,以及學者賴士葆進入台北市經濟發展委員會;謝長廷邀請統立開發總經理葉致中擔任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發展促進會會長,緊抓統一集團的心;楊秋興更將成大校長請出來招商,以號召廣大的校友。
招商競爭激烈的程度有時宛如諜對諜,大企業若透露有新的投資計畫,就有絡繹不絕的縣市長來訪。幾乎每個縣市長都拜訪過宏?總經理王振堂,「可是當我解釋,我們做的是行銷的生意時,大家都跑掉了,」他自我調侃地說。
為了創造地方的就業機會,爭取設廠投資是各縣市最主要的目標。傳統的農業大縣——苗栗縣,近六年來積極轉型,開發竹南科學園區,邁大步踩進最熱門的光電和生技產業。高雄縣長楊秋興為了推銷路竹工業區,去年到美國,今年到歐洲,奔波招商。聽到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向總統陳水扁反映擴建廠房土地難求時,新竹縣長鄭永金立刻拜訪力晶高層,請他們到竹科園區三期投資。
雲林縣高層親自去了日本三趟,才把全世界最大的LCD上游玻璃大廠——旭硝子請到縣內投資。馬英九更是走捷徑,最近和資金最雄厚的國內外創投業者聚會,當場就把原本要在新竹投資生技事業的業者說動,改到台北市擴廠投資。
但勤勞地拜訪、宣傳,有時還比不上最具實惠的稅負減免來得有吸引力。(頁118表二)「這是最能顯示地方政府的招商誠意,」身兼台北市經發會副召集人的賴士葆指出。
台南縣花了10億元徵收四十公頃土地,主動邀請交大來設研發中心。高雄縣提供十五年的素地租金優惠,才從六個縣市的激烈競爭中,搶下電信技術中心在高縣落腳。「先蝕把米,把它引進來,將來對整個縣內的產業升級都有幫助,」楊秋興說。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在擔任高雄市財政局長時,大膽提出編列預算獎勵大型投資案的構想,今年議會通過3億元的預算,「這筆錢只怕沒用完,要是能用完,對地方帶來的效益遠高出3億元,」他強調。
招商工作是服務業
招商只是第一步,業者最後是否落地生根,主要視地方政府的配合程度。經濟部長林義夫表示,縣市政府的角色很重要,尤其在土地、公共設施、行政效率的問題上,對吸引外商有實質效果。
行政效率,是地方政府可以完全掌握的。對業者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為契合業者時效上的需求,地方政府對招商工作的準則也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的服務」。
「我們把自己定位為『服務業』,」台中市工策會總幹事朱蕙蘭說。她一上任,就以拜訪選民的勤奮,主動去敲廠商的大門,問業者有什麼要幫助的,「很多廠商不是嚇一跳,就是覺得很奇怪,」充滿幹勁的朱蕙蘭笑著說。業者的需求,從寫營運企劃書範本、找地、到籌資,她都要想辦法幫忙。
為了達到「最機動的行政團隊」目標,當高達3000億元投資額的友達光電打電話來申請相關證照時,第二天台中市府就召集所有相關部門和友達開會,破例讓友達取得「雜併建照」,比例行的程序省了三個月以上,讓友達可以提前在今年7月動工建廠。
不過從《遠見》此次的調查經驗顯示,目前各縣市的行政效率差異仍大,二十五縣市能在時限內,準時回覆問卷的只有嘉義市、雲林縣、基隆市、澎湖縣和南投縣五個縣市,最後答覆問卷的縣市超過期限長達十四天,效率仍待改進。
有企圖心的縣市長,遇到棘手的重大案件往往親自出馬。空轉了十年的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在謝長廷上任後,立下「六個月後放下第一塊磚」的豪語。為了實踐諾言,他每週選一天在官邸和促進會召開早餐會。統一集團計畫在高雄市投資300億元的夢時代購物中心(Dream Mall),因為單一窗口的協助,很快地解決許多問題。統一企業集團董事長高清愿就覺得在高雄市的投資經驗比其他縣市好得多。
「從廠商的角度思考問題」是招商最有效的方式。台南科技工業區和台中工業區都在縣市政府推翻「只售不租」的舊規後,廠商因為廠房及土地可以租用,成本下降,進駐率因此大增。
減稅難,收稅更難
在法規的鬆綁上,不少縣市長也勇於突破。單是解編山坡地,朱立倫估計就為桃園縣帶進上千億元的投資金額。群錄自動化公司因台中市的一項舊法規,無法擴廠,只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給胡志強,胡志強瞭解後,立刻就廢掉這項規定。
縣市長的打拚看得見,但最努力招商的,卻不一定得到最多的獎勵,也不一定成效可以立即顯現。
行政院主計處去年試辦以地方經濟發展的績效給予各縣市補助,但去年訂的指標,今年就決定重新檢討。「真的很難訂,只要有科學園區的地方,縣市長躺著睡就會有人來投資,」主計處官員說。台南縣長蘇煥智更抱怨,中央砸很多錢在北部作公共建設,北部縣市當然容易招商「但這要算誰的credit?」
中央的投資和地方的努力難以釐清,工業、服務業和觀光業帶來的效益也不同。
主計處官員舉例,以新竹市和台東縣來相較,聯電一個投資案坐落在新竹市可能就有1000億元,但只能提供特定的人才就業,台東一家觀光飯店投資金額可能只有1000萬元,但任何教育程度的民眾都能就業,「誰功勞大,見仁見智」。
前台南縣長,現任立委陳唐山以經驗指出,招商有時候容易淪為作秀,縣市長說得多,有的廠商也會承諾,但真正的投資不一定會付諸實現,有時可能還要等好幾年才會發酵。
可能因為地方招商剛起步,曾擔任工業局長的工總祕書長汪雅康指出,地方政府往往不瞭解轄區內的工業區該發展什麼產業,出去招商也不確定要招哪種商,以致目前看來「招商效果還未顯現。」
華邦上海集成電路公司總經理張致遠也指出,中國各省他們能清楚地知道要招什麼產業,招商之前會做很多準備工作。台灣有些縣市長很熱心,「但是提供一塊海邊的地,我們怎麼蓋精密度要求很高的晶圓廠?」
縣市長最大的苦水,是招商後增加的稅收幾乎都上繳給了中央。「就算把業者招來了,公司設在台南縣也沒多大用處,營業稅和所得稅統統都上繳了,」蘇煥智說。朱立倫估計自己一年招商的成果可創稅1600億元,結果桃園縣只能拿到18%,「曾有議員提議我們獨立算了,這樣桃園就變成全台最有錢的地方了,」他兩手一攤,無奈地說。楊秋興建議,未來中央應把各縣市招商帶來的營業稅留在當地。
比起中國大陸各省分,台灣縣市長在稅收上的權限相對小很多,所能給予廠商的稅負減免小,招商可為地方增加的稅收也只有地價稅、土地增值稅、契稅等。台大教授林向愷認為,「在現有的架構下,地方招商要有成效,很難。」他建議,唯有修正地方稅法通則、財政收支劃分法,讓地方減稅有更大的自主空間,同時也可享有更多的稅收,才能提高效果。
從天天向中央政府叫窮,到走出自己的招商路,台北大學教授江岷欽認為,現階段縣市首長的任務,財政能力可能比領導能力更重要,而要找錢,「招商就是立竿見影的方式。」
加州本來是美國最有錢的州,現在卻負債累累。財政、經濟弄不好,前州長被罷免下台,才有最近影星阿諾史瓦辛格的風光上任。「這是殷鑑,這種事也不是不可能發生在台灣,所以地方首長更要努力地招商,」政大教授賴士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