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實施後,國人在就醫便利性和醫療品質皆大幅提升,但澎湖縣受限於離島地理條件,醫療資源不若臺灣本島縣市。然而,2018年12月底澎湖縣長賴峰偉上任後,全力提升「醫療在地化」,2020年《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澎湖縣的「醫療衛生」滿意度大幅成長18個百分點。隔年由其他媒體進行的「2021縣市幸福大調查」,澎湖縣更在「健康狀況」幸福指標項目下拿下全臺第一,愈來愈多的醫療案例,逐步在澎湖鄉親心中建立起對「在地醫療」的信心。
每年清明假期,都有不少離鄉到外地打拼的澎湖人返鄉祭祖。一位58歲的許姓男子今年返鄉掃墓時突然感到頭暈、胸悶、全身無力,至望安衛生所就醫。衛生所主任吳文和用AI人工心電圖機檢查,透過三軍總醫院以人工智慧判讀心電圖資料顯示,初判患者有急性心肌梗塞現象,緊急聯絡快艇後送三總澎湖分院,由心臟內科醫師張大為手術,放置血管內支架,及時打通阻塞的血管,救回一命,患者也在短短三天內康復出院。這是三總澎湖分院AI人工心電圖機首設離島後,即時發揮救命的真實案例,也恰恰彰顯近三年來澎湖縣政府推動「醫療在地化」的成果。
過去,澎湖民眾一旦發生急難或重大疾病,往往必須後送到臺灣本島就醫,居住在望安、七美等二、三級離島的民眾,不僅要承受加倍的舟車勞頓,若逢緊急醫療更要和時間賽跑,因此提昇澎湖在地醫療量能一直是鄉親最大的期盼。
「以前只要議會一開議,質詢的都是醫療問題!」澎湖縣長賴峰偉對於鄉親長期面臨的醫療處境感同身受,因此2018年再任澎湖縣長後,特別深耕在地醫療,並攜手澎湖中央級民代,爭取部立澎湖醫院、三總澎湖分院添購與臺灣本島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醫療儀器,三年來兩家醫院先後引進高階心導管室和智能192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儀等高階醫療裝備,提供更精確的疾病診斷及優質的醫療服務。
數字會說話,賴峰偉指出,108年度部立澎湖醫院心導管室就已具備處理急性冠心症重度級能力,泌尿科手術也達500案例里程碑;三總澎湖分院在建置「高階心導管室」後,採用全新「醫用X射線心血管造影系統」,已完成上百例的「微創胸腔鏡手術」、腹主動脈大血管支架置放手術、大血管支架手術、腹主動脈潰瘍等治療案例,高達96.7%手術成功率,讓澎湖在地的急、重症患者可以及時得到救治,真的讓澎湖人很有感。
澎湖縣政府也持續採購抽痰機、喉頭鏡、腹部超音波、血壓血氧監視器、12導程心電圖機、三合一生理監視器、心臟電擊器附體外節律TCP等,讓遍佈偏鄉的衛生所,也有足夠的醫療資源,不斷強化二、三級離島的在地醫療量能。
「以往,澎湖有類似患者,均需緊急後送臺灣本島治療,現在絕大多數的病患都能在地獲得妥善治療,大大減少民眾就醫的奔波。」賴峰偉補充說明。
持續佈建軟硬體建設 提升澎湖醫療品質
「病人不動,醫師動」,2022年澎湖縣政府擴大深受好評的「名醫計畫」,邀請三總、義大醫院、 中國醫藥醫院、高雄長庚醫院、臺南奇美醫院等35位副教授級以上名醫師至澎湖各醫院、衛生所開設門診,並透過醫療資源整合的機制,建立後續照護管理,澎湖鄉親不用遠赴臺灣本島就醫,也不用搶掛號,就能排上名醫看診。
醫院有了先進的儀器設備,也有名醫駐診開刀,澎湖的醫療大大提升,這一年多來三總澎湖分院利用智能化192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儀及早檢查出肺癌病灶,配合斷層定位及單孔胸腔鏡微創肺部切除手術,已累積120例治療案例。近期更完成澎湖首例醫學中心等級的「微創脊椎手術」,「微創穿通枝顯微游離皮瓣手術」與「 3D列印輔助髖骨折手術」等高難度手術,為多名患者完成肢體缺損重建,大幅提升澎湖民眾對在地醫療的信心。
「醫療在地化是一條艱辛的漫漫長路,為因應全面化醫療服務需求,未來澎湖縣政府仍將持續挹注多項專科診別醫療團隊資源,提供完善的醫療與照護。」賴峰偉強調,面對新冠肺炎的考驗,縣府將增聘醫師提供鄉親更便利的醫療照護服務,減少轉診頻率,降低疫情散播,維持離島醫療量能;並同步推動醫事人員養成計畫、遠距醫療門診以及整合型醫療照護計畫等,預先規劃長期照護系統,讓鄉親獲得完善的在地醫療,打造宜居的健康幸福城市。
(澎湖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