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這次大選最大爭議點,就在景氣對策和如何促進日本經濟再生。媒體形容,通貨緊縮就像一條永遠不知飽足的大蟒怪,正在吞食日本各島。
有人認為,此次自民黨能獲得二百三十七席,加上與公明、保守新黨聯合執政,應可以維持穩定多數。這也表示日本人民還是對小泉的改革政策抱持希望。
但是由於民主黨的席次比上回選舉增加四十席,達到一百七十七席,大幅逼近半數(二百四十一)席次來看,日本選民顯然給長年執政的自民黨很大的壓力。
為了凸顯改革決心,選戰一結束,日本厚生勞動省立刻公布年金改革方案。事實上小泉也很清楚,日本經濟一直無法達到真正復甦,問題還是在於國內需求不振。
儘管最近公布的經常帳收支,已經連續十三個月比去年同期成長,工作機械訂單也是連十三個月增加,但是這些都是受到美國和中國大陸景氣的影響,導致出口增加。
由某些指數來看,日本景氣似乎已有改善的跡象。例如股價維持上升趨勢、顯示經濟現狀的景氣一致指數連著兩月超過50%的臨界點、第三季企業經營者的景氣判斷指數為正數(樂觀高於悲觀)。
或許受這些正面材料影響,日本內閣於10月的例行報告中,大膽判定日本景氣已經可以看出恢復的跡象。
即使這樣的評斷是來自向來保守謹慎的日本政府,日本各界對景氣已經露出回升跡象的說法並不完全贊同。一般認為,日圓升值的危機依然存在、產品價格會繼續滑落,設備投資將愈來愈萎縮。
日本景氣循環學會理事兼事務局長中雄二,在《日經周刊》的專欄中指出,日本的礦工業生產指數、投資財出資額指數和中小企業營業額三項景氣重要指標於2003年1月達高峰期後開始滑落;全國產業營業額也在今年第一季之後下降;工業電力使用量和產能使用率也在5月達到高峰,下半年並未出現回復跡象。他認為目前日本經濟反而是處於景氣調整中的轉弱期。
《讀賣新聞》的編輯委員大橋善光認為,要根本改善日本經濟,只有徹底解決通貨緊縮問題。日本政府公布的經濟白皮書顯示,因為長期通貨緊縮,日本人的財產(土地和股價)縮水總金額高達1330兆日圓,相當於日本兩年半的GDP(國內生產毛額)。
儘管有企業今年前半年出現盈餘成長,但是真正成長的只是少數;有些企業營業額減少,獲利反而增加,主要原因為「裁員」,而裁員正是造成日本內需萎縮的原因之一。
除了面臨財產縮水、裁員危機,日本人更擔心的是退休後的生活沒有保障。
銀髮族影響內需
由於日本的人口出生率無法維持人口的成長,高齡化現象正加速進行。日本政府若不改革年金制度,日後將無法維持現有的社會福利、醫療及養老制度。
部分日本人對日本政府失去信心,因此拒絕加入年金體系;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些人當中只有半數花錢買一般保險,其他人並未為退休後生活設想。大橋善光認為日本政府再不設法改善,將導致稅收減少,社會醫療、福利、年金支出卻不斷增加,其速度與規模在世界上將是絕無僅有。
由於有經濟能力的人大多是高齡者,他們擔心老後窮困所以錢攢得很緊,這也是日本內需一直積弱不振的原因。因此,大選前,日本連鎖店協會川島宏會長大聲疾呼:「並未實際感受到景氣回升。」日本百貨店協會會長小柴和正也要求候選人將「活化經濟」與「提升景氣」列為最優先解決的課題。
最近公布的年金改革,重點一方面是將保費由現行年收入的13.58%,逐年調整到2022年的20%;另一方面為調低給付額,由現行工資(可處分所得)的59.4%,逐年調降至50.0%。日本民眾如能接受年金制度的調整,將使日本人,尤其是中高齡民眾放下心中的巨石,對日本國內需求的提升才能產生實質的幫助。
萬一日本民眾無法接受,年金改革案無法順利在國會通過,日本政府最後只能靠增稅,來應付未來高齡化社會的巨額開銷。然而,提高稅收的主要來源——消費稅的稅率,恐將引發另一場攻防戰。
已經給小泉紅蘿蔔(選票)的日本民眾,接著又給他一棒。《讀賣新聞》於11月11、12兩日的輿論調查顯示,29%的民眾將自民黨的高得票率歸因於「公明、保守新黨的協助」,24%認為「因為不想將政權委託給民主黨」,也有21%的民眾表示「因為對小泉的期待提升」,顯示日本民眾已經給小泉機會。
至於是否能藉此次選舉,讓日本政界變成自民、民主兩大黨,有如1955年自民黨與社會黨鼎立局面,贊成者將近七成(69%)。加上民主黨的支持率由上回調查的9.2%升至23.7%,可見日本人已經能夠善用具體的公權力和輿論力量,督促政府改善日本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