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侯友宜:成局關鍵在於同理心,亦須跨越思考框架

遠見行銷部
user

遠見行銷部

2022-05-04

瀏覽數 8,750+

沒有最正確的思考框架,視情況隨時調整才能及時行動。侯市長分享,顧全大局,須「跨」思考框架。
沒有最正確的思考框架,視情況隨時調整才能及時行動。侯市長分享,顧全大局,須「跨」思考框架。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新北市長侯友宜在參加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舉辦「2022知識跨年饗宴」活動中分享到,他認為「成局」的關鍵在態度跟行為,以站在他人立場做人處事,有效凝聚團隊向心力,為一致性目標屏除個人成見,犧牲奉獻成就大局完成目標。

從擔任警察公職出身,創下最年輕的臺北市刑大大隊長、刑事局長、警政署長與中央警察大學校長紀錄,逮捕過無數重大罪犯,之後轉戰政壇,成為新北市長的侯友宜,歷經人生的峰迴路轉,也不斷開創一個又一個的驚嘆號,憑藉的是正確而全面寬廣的思考框架,幫助他培養睿智的心智,以及更多元的決策力,因此才能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出更好的局勢,正是「造局者」的最佳實踐者代表。

跨越思考框架,看清無形的局,才能成局 

侯友宜在「2022知識跨年饗宴」活動中,分享過往辦理刑事案件時,表示他始終相信破案的關鍵,除了證據以外,更重要的在於「同理心」,所以他在辦案時,不只是講求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也不僅侷限於眼前所看到的,只有如血跡、毛髮、DNA,甚至現場工具痕跡等相關證據的有形之局,而是實際去感同身受被害者之痛,必須懂得把受害者當成自己的家人一般,願意對受害者承諾、贏得其家屬的信任,才有辦法追求真相。與此同時,也要與兇手有同步的思維,而不能用自身的成長背景和環境去思索,需要跨越既有的思考框架,將自己的語言、文化思維,行爲模式變成跟加害者一樣,才有辦法將真相釐清與解決,「看清楚無形的局,不侷限於有形的局,才能夠成局。」侯友宜提醒到。

侯市長認為,造局的人要為國家、為人民努力做事,用包容、尊重、體諒看待每個人,才能共榮。

侯市長認為,造局的人要為國家、為人民努力做事,用包容、尊重、體諒看待每個人,才能共榮。

當上了新北市長之後的侯友宜,更是深刻體會到思慮越是周全,才越有辦法顧全大局。如同指揮官做了決定、下了命令之後,大家都要有同樣的信念、沒有二心,全部一致性往前走,因為一個局能夠形成,絕不是一個人能辦得到,而是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屏除了個人成見,願意爲共同的目標奉獻;願意用生命相互依存才能夠達成。

展現領導者預知與行動力,引領眾人齊心邁向目標 

談起擔任市長的職責,侯友宜認為,市長就是一個家庭的大家長,必須努力守護人民的健康、安全,預先知道人民未來的需要,做好超前佈署的工作,尤其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年代,並沒有所謂最正確的思考框架,而是得視情況和目的隨時調整和應變,讓自己成為建立思考框架的能手,才能及時做出各種決定與行動。

以近期的例子來看,在嚴峻的疫情挑戰之下,新北市屬於重中之重的重災區,但靠著正確的防疫政策,加上許多人對於防疫上的努力付出,終於讓疫情得以控制下來,不只守住了新北,大家也能過著如常的生活,即使知道這個挑戰尚未過去,只要眾人能夠一心,願意全力以赴,相信還是能夠贏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至於長遠的規劃部分,全國人口最多的新北市,也是年長者人數最為眾多的城市,銀髮族已經突破60萬人,尤其85%以上的年長者,易罹患至少一種慢性病,可見「長照」是一個不可輕忽的議題。

回應市民需求結合各設施機構,實現在地安老策略。

回應市民需求結合各設施機構,實現在地安老策略。

侯友宜上任市長後所推行的「醫動養」政策,就是以智慧醫療顧健康、運動營養保活力、在地安養更安心三大策略,提前為少子化社會做好準備。包括以預防醫學的概念,打造具有特色的共融公園、全齡化公園,鼓勵長者多動多健康,另外,為滿足伴隨而來可預期增加的醫療與健康照護需求,除了已興建60座托老中心,也計畫未來在瑞芳區、新店區及三重區布建複合型醫養設施。

以「銀新未來城」為例,運用市府團隊不同專業,結合各單位資源及工具共同成就推動的,該計畫原址為三重碧華國中,該校因海砂屋問題已於110年2月遷校,市府透過都市計畫變更分區的方式,將位於市區核心之閒置校址轉型再利用,同時配合本市醫動養政策,設身處地的考量在地長者居住及長照需求,整合醫療、長照及相關附屬服務,擴大三重地區的在地醫養量能並改善居住環境,同時解決了人口稠密地區高齡長照服務設施不足、校舍閒置及公共設施缺乏等問題,從用地取得到後續經營,由侯市長帶領的市府團隊除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還將問題化為機會,打造下個世代的長照聚落,提供高齡社會的食衣住行育樂需求之生活支援設施,實現人們在地安老的願望。

銀新未來城未來規劃全齡使用長照設施模擬示意圖。

銀新未來城未來規劃全齡使用長照設施模擬示意圖。

當問題來臨時,甚至在問題尚未發生之前,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設法找出最理想的解決之道,帶領人們度過難關與挑戰,就是「造局者」的思維與作為。

多元而共容,看見臺灣的美好價值 

侯友宜提到:「面對2022這一局,要成為一個造局的人,就是認真爲國家、爲人民努力做事,用包容、尊重、體諒看待每一個人,讓社會能夠共容,用彩色的繽紛,迎向欣欣向榮的中華民國,為臺灣這塊土地的人民造就幸福。」

臺灣之美,正是因爲多元共容、顏色繽紛,所以才顯得獨特、充滿生命力,因此無論地位的高低,只要有能力發揮和建立思考框架,讓自己的生活甚至是整個世界有所不同,每個人都可以是造局者!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