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東京奧運在全球疫情嚴峻下展開,台灣獲得有史以來的最佳成績。許多民眾盯著電視,為舉重選手郭婞淳喝采,為羽球男子雙打李洋、王齊麟讚嘆,為柔道選手楊勇緯加油,更在媒體大量關注下,全國為羽球明星戴資穎屏息、緊張、歡呼。
這些奪牌選手以及更多無法奪牌的選手,都歷經長期的磨練而不放棄,從小下定志向要挑戰世界之最的奧運金牌,不論是否奪牌,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年輕人。
有天賦又有幸的奪牌選手,能得到政府的高額獎金,也很有機會成為品牌代言人,這些都是現代「奧林匹克」由1896年起在全球發展下的光環。
但是,不在奧運項目內的運動呢?同樣挑戰世界之最,同樣要靠夢想去開創、靠不斷挑戰去征服,這些同樣值得我們敬佩的年輕人,有被國人看見嗎?
奧運金牌外的金牌勇者
這幾年我看到了二則小消息。第一個是登山,2019年台灣女登山家詹喬愉,登上世界最高峰以前稱聖母峰的珠穆朗瑪峰,當時她32歲。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