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8課綱首屆高三生即將步入大學,做為入學依據的「學習歷程檔案」爭議不斷。尤其偏鄉受限地理條件、資源較少,如何突破限制?
你們都是台灣的寶貝,」高一的一堂歷史課上,師生聊到族群議題,金山高中歷史老師王怡文對著學生們這樣說。
金山高中,距離台北車站需要一個小時的車程,是新北市中的偏遠學校。由於學校地處偏僻、資源較少,無法像都會區學校,給予學生許多課外體驗。
但王怡文觀察到,一個年級中有一半的孩子屬於國際家庭,媽媽為外籍配偶。她選擇善用此特色,結合歷史課上的族群議題,鼓勵學生向媽媽學習故鄉語言、童謠,了解自己的家庭故事。
一開始,學生可能不以為意,如今成為學習歷程檔案的特別紀錄之一。
學習歷程檔案,記錄著高中三年來的學習軌跡,除了基本資料與修課紀錄外,學生在校內的課程學習成果,以及社團、自主學習計畫、校內外競賽等多元表現都納入其中,期望學生能多元探索、學習、反思,展現核心素養能力。而此將取代過去的備審資料,成為申請大學時的重要依據。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