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出口年增三成!達方、宏碁搶進,台灣E-bike迎黃金時代

傳統vs電動自行車,5年內產值黃金交叉

白育綸
user

白育綸

2022-04-25

瀏覽數 66,250+

工研院大膽預估,5年後E-bike出口量將達400萬輛,超過傳統自行車。陳之俊攝
工研院大膽預估,5年後E-bike出口量將達400萬輛,超過傳統自行車。陳之俊攝

疫情肆虐,帶動一波腳踏車熱潮。新時代就有新應用,踏一下就有「助力」的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成為新寵兒!這款結合電子業與自行車業的時代新品,台灣供應鏈能不能跟得上? 

電子與機械的交融,是愈來愈理所當然的現在,產業之間出現了更多交會的實作。像是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變成「車展」、電動車主導了話題不意外地,台灣自行車展也變成「電子展」,各種流線美麗的助力型電動自行車(E-Bike),成為眾所焦點。 

根據經濟部貿易局統計,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國內E-bike出口量2021年已近百萬輛,貢獻台灣394億元產值,相較前一年增長三成以上。若與2015年相較,短短7年內,增加20倍有餘 

另一方面,傳統自行車出口額卻從2015年的622億元降至336億元,衰退四成,明顯感受到兩款產品的消長。 

工研院大膽預估,5年後E-bike出口量將達400萬輛,超過傳統自行車,出現產業交替的「黃金交叉點」。  

放眼全球,市調公司Fortune Business更預估,E-bike規模將以16%的年複合成長率,產值將從去年(2021)的185億美元,在2028年達到524億美元(1.5兆台幣)的總額市場之大,吸引典型與非典型造車的兩方勢力追進。 

👆延伸收聽/遠見on air每週二、四、五、日準時更新,陪你輕鬆聊財經、產業、國際大小事。

電子業者也紛紛搶進E-bike商機 

走一趟暌違兩年舉辦的台北自行車展,已經很難找到一家自行車的供應商,產品與E-bike全然無關,除了巨大、美利達等品牌整車廠,連過去與車業壁壘分明的電子業者,也出動百家以上,卯足了全力,搶攻這塊大餅。 

最早進入市場的電子業者,以達方為代表,其隸屬明基佳世達集團,原以鍵盤、背光模組為主力產品,如今跨足E-bike,幾乎所有零組件都包辦,包含電控、電池與車架,甚至跨足自行車品牌(BESV)到組裝,儼然是E-bike界的百貨公司。 

電腦品牌宏碁也不遑多讓,旗下聯永基(MPS)2015年分拆獨立,以電池模組的技術出發,2019年首度損益兩平以來,2022年第一季,營收已創下年增172.3%的佳績。 

聯永基總經理葉育斌目睹筆電、手機市場的興起到停滯,身為研發團隊的一員,做為宏碁的先遣部隊,探索ICT之外,一切都像是未知的領域,直到看見了電池產業。 

「手機事業結束時,我本來已經在找其他工作,後來老闆願意放手讓我們一試緊張但至今回想起來,依然非常興奮!研發出身的人,職涯中能有幾次機會,獨當一面管理一個事業?」葉育斌流露出篤定的神情。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電子業切入E-bike供應鏈,台灣優勢在哪?以占據物料成本七成的三電系統而言,馬達像「心臟」,電控是運算與控制的中樞,猶如「大腦」,電池則是供應車身能量的「血液」。 

電池專家、前統達能源總經理楊模樺分析,電機馬達長期以來受到德廠Bosch、日廠Shimano、Yamaha與中系的八方把持,除非與大廠合作,否則若想快速進入大量、標準品的市場,台灣已沒有太多空間。但若單純發展電控系統,或是電池,則門檻較低,台廠多多少少有過經驗。 

楊模樺舉例,統達與新普齊下專攻二輪市場的AES,其實十多年前,就收到不少高端、客製化E-bike電池模組的需求。 

專營標準品的大廠做不來、不願意做的訂單,對熟悉於迭代開發、彈性生產的台廠而言,就會是一門好生意。 

宛如當年特斯拉對汽車業的改變 

其次,除了硬體零組件,軟硬整合也創造不少新的商機。楊模樺點出,如今自行車產業從傳統產業,走向馬達、電力驅動的電動化(electrified),但距離真正的聯網、運用科技平台的數位化(digitalized)、人性化,卻還有一段路要走,也因此出現新商機。 

例如聯永基開發的App,可以結合支付與訂票系統;又如宏碁擁有發展雲端平台的彈性與經驗,加上實體服務通路,在在延續了台廠ICT優勢。 

再者台灣ICT產業密集,與同樣是世界冠軍的自行車產業,截長補短、強強整合是機會。 

葉育斌表示,台灣機會在於能夠吸引到如VanMoof這樣的新創品牌「只要找上一家零件廠,很容易就整套兜起來,台灣供應鏈很緊密,重要的是,我們願意用彈性化的生產,去欣賞你的創新、設計,一起找到價值。」 

E-bike在產業鏈的戰況,一如當年特斯拉(Tesla)殺入汽車產業帶來的衝擊,從品牌到零件,百花齊放的創業潮,引領城市車、外送用的貨車、電動嬰兒車、寵物車等新應用,在自行車面臨典範轉移的同時,也向供應鏈釋出了更多機會。 

無論是傳統陣營的捷安特、美利達等自行車業者,還是來自電子業的新勢力,無不強調「整合」的重要,電池、機電整合也好,品牌、服務的策略合縱連橫也罷,未來移動的商戰,好戲才剛要上場。 

台灣E-bike供應鏈與附屬陣營。圖片來源/pixabay by JuliusH

台灣E-bike供應鏈與附屬陣營。圖片來源/pixabay by JuliusH

你可能也喜歡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數位專題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近年「海線五雄」沙鹿、龍井、梧棲、清水和大肚迅速崛起,能源、高科技、金融業紛紛進駐,龐大投資額正湧向海線城市,市府的「富市臺中」計畫,大力招商,讓海線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新廊帶。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