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小野之家用旅行記錄成長

林佳禾
user

林佳禾

2003-10-01

瀏覽數 18,900+

小野之家用旅行記錄成長
 

本文出自 2003 / 10月號雜誌 第208期遠見雜誌

旅行是一種心情,去哪裡都差不多,心情不對,其實旅行還滿累的,」這是暢銷作家小野,對旅行所下的註解。

他是1970年代屢獲文學獎項的文壇新銳,也是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運動」的中堅分子;1990年代以後,家庭成為小野生活的重心,以家庭為題材的創作,讓他的「皮克肥」老爸形象,深植讀者心中。和許多的父母一樣,小野認為旅行是寒暑假重要的家庭作業。

但是,固定的行程,也有絕對不能馬虎的原則。「用好奇的心情去旅行,和只想要放鬆休息是完全不一樣的,」小野認為,旅行要完全投入,如果只是想要逃離生活上的疲乏,這樣的旅行反而會更累,「不是因為去的地方好玩,而是因為大家的心情都很想去玩。」

醞釀旅行的心情,要靠很多精神和實質上的準備。他回憶有一年冬天去韓國滑雪,除了事前不斷營造在雪地裡奔馳的浪漫氣氛,還刻意將禦寒的裝備一件一件拼湊著購足。最後,挑一個比較冷的晚上,全家穿起全副武裝到台北街頭做一次試驗,「結果回到家熱得滿頭大汗,可見得足夠了,」小野笑說。

義大利之旅是「小野之家」最偉大的旅行計畫,十多天的行程,複雜的路線,準備的過程大家都很有壓力。沒想到在機場通關時,才發現兒子李中忘記先到兵役科報備,海關人員說什麼也不放行,全家人只好眼睜睜看著送上飛機的行李又被吐了出來,悻悻然地回到台北。為彌補家人的失望,小野緊急聯絡旅行社,兩天後他們轉向峇里島出發,「那是一次最掃興也最僥倖的旅行!」

作家的旅行應該是隨性的,但從未能成行的義大利之旅,可以看到生物系出身的小野對旅行準備迥異於一般的嚴謹態度:出發前,小野會蒐集有關義大利的資料做研究,然後寫報告,接著抱個地球儀,拉著孩子上課,甚至拿出義大利的古蹟圖片,畫起素描來。

做爸爸的樂此不疲,卻苦了家裡其他人。女兒李亞覺得出國接受文化衝擊,是種享受,可是事前這麼多的準備功課,卻是很大的壓力。「我從小歷史就不好,一聽到要研究哪個國家的歷史就會非常恐懼,」李亞回想起來仍有些抱怨。

「我們這一代的人比較不相信自己的感覺,最好是從別人的經驗學習,研究過了再出發,」小野將這樣的觀念落差,歸結於不同世代的差異。

去年,李亞和三五好友到日本自助旅行,是她第一次沒有和家人同行,「到一個地方,然後像個笨蛋一樣慢慢摸索怎樣在那個地方生存,」是李亞體驗當地真實生活的信條。但小野卻覺得連旅館都沒訂的旅行非常沒有安全感,「連晚上要睡哪都不知道!」「這樣很刺激呀!我們追求的是冒險精神!」李亞馬上反駁道。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小野認為和現在的年輕人相比,上一代的人出國重視「到此一遊」的感覺。但丁的雕像和墓園,對他來說是景仰的大作家,是必訪的景點,但李亞卻覺得:「我跟但丁又不熟,為什麼要去看他?」曾經在法國凡爾賽宮門口,因為兩個孩子覺得很累,小野硬生生地望著人山人海,過門而不入。

小野慢慢學習到,全家一起旅行,如果孩子的心智還沒有成熟到對知識有濃厚的興趣,生硬的古蹟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痛苦。「我現在開始想到義大利去看古蹟了,」在學校主修設計的李亞,計畫修習義大利文,希望將來能到義大利留學。「回想幾年前,講到要去義大利認古蹟,她還怕得要死!」隨著年齡增長,小野從孩子身上看到了成長。

李亞的日本行,其實是隨著哥哥李中的單飛腳步。二十歲生日那年,李中告訴爸媽想到西雅圖拜訪一位不太熟的朋友,那是李中第一次不在台灣過生日。「其實他只是因為假期很寂寞,朋友開口邀約,就決定去了,」小野回到自己對旅行的初衷,希望兒子能夠好好規劃旅程,多走走、多看看,沒想到父子卻因此發生了小口角。

李中回國後,偶爾在不經意的閒聊中談起自己在西雅圖的開車經驗,小野驚喜地發現孩子學習獨立比起自己年輕時要快得多。看到孩子紛紛單飛,爸爸會不會也想嘗試獨自旅行?小野的答案是:「我非常想!」但是,應該會帶著老婆同行,「除非是跟老婆吵架了,」小野笑著說。

年紀很輕就結婚,小野的身邊始終都有家人陪伴,獨處是他生命中比較缺乏的經驗。

回想唯一一次單獨旅行的經驗,是在美國求學時,坐著灰狗巴士從東岸玩到西岸,「一個人旅行很安靜,但是滿寂寞的,」小野說。

也許對戀家的皮克肥老爸來說,獨處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