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都在爭取高科技產業,它可以帶來就業機會、繁榮地方。但高科技產業的成長也帶來對環境的衝擊。最近數年,加州矽谷正熱烈討論電子業、半導體等,對矽谷環境的影響及電子產品廢棄物輸出到亞洲,對當地環境及公共衛生的傷害,以及政府立法保護的可能。
高科技的弔詭
1999年為網路產業的高峰期,據估計矽谷曾經一度每日製造六十位百萬富翁。起源於矽谷的高科技,徹底改變全球的通訊方式,也改變全球性文化及思惟方法;「高科技」成了經濟成長的「萬靈丹」。
但是三十年來矽谷的電子工業也帶來許多後遺症;譬如最近美國政府公布矽谷海灣附近的海岸漁獲物最好不要吃,因為魚身中含有過量的多溴化聯苯有毒化學物(聚合溴化聯苯乙醚,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一家餐廳的老闆也警告說,他們已多年不買灣區的螃蟹。
早期某家在灣區有許多高科技設施的公司,其員工患腦瘤的比率就較高。據一患腦瘤的退休者說,他與多位同事集體控告該公司多年,尚未結案,不少同事已因腦瘤過世。
高科技的電子產品,往往是應用近千種不同的原料及零件組裝而成,其中包含有毒的氯化物、溴化物、重金屬、重酸、重鹼,及塑膠添加物等。零件工廠及組裝生產線的員工經常接觸這些材料,據說矽谷的女性作業員妊娠時有較高的流產率及較多缺陷兒。這是因為早期沒有好好處理工廠的廢水及廢氣的排放,造成空氣及地下水污染。
高科技電子產品每年都在更新,又要耗費大量天然資源,其他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很少如電子產品這樣深和廣。
再者高科技產業在全球都被列為獎勵性投資事業,各級政府施以各種誘因及減免稅收政策。而這些高科技產業並沒有合理分擔公共設施及環保的投資。所以美國環保運動者常常說,高科技產業造就了多數人的就業機會、少數人的財富,及不公平的環境衝擊。
高姿態的半導體
根據1997年加州矽谷毒害聯盟估計,生產一片6吋晶片所耗的資源及所排放的廢棄物十分可觀(頁190表一)。一般8吋晶片廠每週可生產五千片晶片,年產二十五萬片,每年所耗用的資源及排放的廢棄物是可觀的。
近年來各大半導體工廠儘量改進製程,也許所耗資源及產生的廢棄物會減少,許多亞洲國家正大力爭取8吋及12吋的晶片工廠,希望各地區能儘量做好環保設施,否則到了十年以後,對環境的影響將是很驚人的。
精簡的電子零組件
電子組件中最主要的零件為印刷電路板,它在生產過程中會發放微小顆粒、有機廢氣、重酸或高鹼廢水,及重金屬等。至於體積龐大的監視器(monitor),生產中也會排出有毒廢氣及廢水,新式的平面顯示器也不例外。
另外,塑膠約占整個電腦工作站的25%;塑膠材料中26%為PVC,整理用過的PVC時,可能會產生戴奧辛。
電子工業所用的盒子外殼內部含有TBBA(Tetrabromobisphenol A)作為防燃材料,但生產TBBA的過程中將會產生含有劇毒的溴甲烷。總之,看起來簡單清潔的塑膠盒子,它的上下游產業對環境仍有影響。
電子廢棄物
最近兩年,美國環保運動者以及重要媒體記者,派人到中國珠江三角洲專訪,報導美國大量輸出到中國的電子廢棄物。矽谷的《水星報》更畫了一個PC的生命循環圖,絕大部分美國人用的PC生產於中國,除CPU晶片及軟體外,其他皆取自中國大陸。
運到美國使用兩到四年之後,就過時被廢棄,美國西部的PC中約50%至80%被運回中國處理。除了少數材料,如貴金屬或銅線被回收外,其他則掩埋或焚化,造成環境污染。
其實PC的原料中,甚多仍然可以再回收利用,(頁190表二)列出五種最大原料可能回收的比例。
目前美國全國一年有約四百六十萬噸的電子廢棄物,除運到中國之外,也運到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及中南美洲。但是仍有一半被送入美國的垃圾掩埋場。
新一代的平板電視、平板監視器、高解析度電視(HDTV)量產後,幾乎所有家中的舊電視、舊PC,又將全部進入美國及亞洲的自然環境中。
經過兩年來環保運動者的努力,2003年8月30日,加州議會通過了新法,如果州長簽字正式立法,則未來加州出售的每一台電視及PC,都將收6到10美元的回收環保費。這是環保運動成功的案例,預料將來其他地區也會跟進。
候鳥與手機
秋天的傍晚,北半球的候鳥連綿不絕,一隊一群飛向南方。香港的攝影家許光杰經常拿著相機在九龍、新界拍下絕美的候鳥照片。亞洲、美洲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景色,所謂:「群雁與落日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沒想到,手機的興起卻成了候鳥的致命傷。數十年前,廣播及電視塔台興建時,如果是用小平台建高塔,要用許多鋼索定位;塔台高度在兩百呎以上者,要加裝警示燈,以防飛行器撞上。
大群候鳥南北飛行時,常被塔台的燈光吸引,因為鳥類的眼睛無法看到塔旁細小的鋼索,因此每晚有成千上萬的候鳥撞上鋼索而身亡。
過去這種塔台並不多,近來由於手機的風行及剛盛行的HDTV塔台的興建,塔台已造成每年四百萬隻以上候鳥死亡,目前每年增加約五千座塔台。
愛鳥者認為,美國境內通訊塔台的數量如不予減少或改善塔台的設計,有些鳥類可能因此絕種。想不到高科技的手機及圖像精美的HDTV會對候鳥的飛行環境造成如此大的衝擊。
結語
美國加州矽谷是高科技的搖籃,本來是「清潔」產業的模範,但是「看不見」的污染及輸出的廢棄物卻為矽谷帶來負面的形象。
自從製造中心移到亞洲,也帶著工業廢棄物去亞洲。美國中西部已開始轉型,變成研發及市場導向為主,由於都市規劃較好,中西部生活環境仍較優越,矽谷走的也是同一方向。亞洲新興國家是否也可以轉型到另一個境界?考驗著政治及社會領導人與民意的智慧。
筆者最近曾赴台灣及中國大陸開會,順道參訪蘇州附近的昆山工業區及深圳商業區。深圳高樓林立,到處人山人海,連有十層樓高的書城也是人滿為患,人們求知之心值得欽佩。
昆山工業區比新竹科學園區,規模有過之而無不及。馬路通暢、新科技廠房氣派雄偉,南亞化工新廠幾乎一望無際,想來昆山將增加許多就業機會及投資的利潤。但是看著建設中沙塵滾滾,讓人聯想到不知有多少農田與池塘已經消失?
回到美國後,赴中西部的湖邊小住兩週,看著五彩繽紛的秋色、波光粼粼的湖面,及密西西比河清澈的河水,不禁寫下一首打油詩來當結語:
湖水澄澄漾碧波,河旁橡樹影婆娑;
科技乾坤效益多,環境福慧仍蹉跎。
(作者為美國富嘉創投負責人;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