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寫了一篇文章,解釋考大學甄試的過程中只能填六個志願。這對考生是一大煩惱,很多人問,為何只能填六個志願?聯招可以填很多志願。我設法解釋如下:
假設某一個系甄試時可以收30個學生,照規定,它可以讓三倍的學生來面試,真正可以成為正取和備取的人數最多只有90位。
任何一個考生最後只能被一個系正式錄取,但是每一位學生可以填六個志願,極有可能在這個系榜上有名的考生很多不來,其結果是,這個系有很多缺額。
如果每一位考生可以填12個志願,大家一定可以想像得到,系的缺額會更嚴重。因此,在甄試過程中,不能允許考生填太多的志願。
只能填六個志願,顯示了一個現象,那就是教改人士愛好美國的制度,一切都儘量學美國。沒有想到我們的國情和美國國情是完全不一樣的,其結果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我在下面設法解釋一下填六個志願的後果。
填志願像在賭博,爾虞我詐
假如你填了六個志願以後,有四個系讓你參加面試,面試的結果有可能是兩個正取,兩個備取。備取的系是你十分想進的系,正取的系是當初你想用來做備胎用的。
得到通知以後,你又可以按照自己的志願排序,乃是填第一志願,直到第四志願。假如你將正取的志願放在前面,一定有學校念。可是你也可能想冒險一下,將某一個備取的系列為第一志願。你的想法是,也許有正取的學生會放棄這個系,而你的成績正好可以進去。這就有點像賭博了。
所以我要告訴各位,甄試結束以後,當你填六個志願時,就在賭博,面試結束以後,又要填一次志願,又要再賭一次。現在的孩子,做人真不容易啊。
如果是聯招,填志願的方法非常簡單,永遠將自己想要念的系放在前面。越想要進的系,越在前面。如果這樣做而進不了你想念的系,這一定是因為自己的考試成績不夠好。
甄試就不同了,因為填志願有賭博的性質,可能會後悔當年自己下注太小心。所以我認為甄試對很多同學是不利的。
對於大學而言,甄試對它們有利嗎?假設某一個大學的某一系在過去可以招收到相當不錯的學生,在甄試時,有一些考生知道這個系是熱門系,而不敢填這個系為志願。我們可以說,甄試對很多系是不利的。
更糟糕的是,很多大學的一些系,其實在考生的心目中乃是被用來作為備胎的,如果這個系將一些成績不錯的考生列為正取,很可能發生缺額問題。所以他們又往往將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列為正取,這真是爾虞我詐也。
面試費用可觀,不利弱勢孩子
還有一點,面試所需要的費用是相當可觀的,六次面試對很多弱勢孩子而言已經很吃力,如果可以填更多志願,在面試的時間上一定會有互相衝突的問題,而且經費也會吃不消。
只能填六個志願,絕對使考生煩惱,可是教改人士認為甄試乃是十分神聖的事,一定要做。國家實行任何政策都可以加以檢討,唯有教改,從來沒有政府官員建議要檢討。這實在是很令人遺憾的事。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原文刊載於李家同個人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