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外商投資偏重製造業,但這幾年對製造業的投資不斷下滑,服務業比例則一路竄升。
2000年後,電信及金融業陸續開放,吸引不少外資流入,今年上半年,外商投資服務業比例超過78%,投資製造業比例只剩21.8%。
這幾年外資投資的確有下降,但這其實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並不是台灣獨有。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委員會(UNCTAD)的資料,2000年以後,不論是全球外國對內直接投資(Inward FDI)或是對外投資(Outward FDI),都呈現下滑狀態(見表),並非單單只有台灣衰退,我們無須太過妄自菲薄。
過去,經濟部其他部會都沒有「招商」的概念,但根據去年財經高峰會決議,整個政府都將為招商動起來,2003年10月有大型招商會,除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財政部、交通部,甚至環保署、衛生署都為招商努力。
三通雖然一直都受外資關切,但這牽涉到國家安全、航運管理、司法管轄權,一個巴掌拍不響,這不是台灣片面可以決定的,對岸要有誠意坐下來談,才可能塵埃落定。三通是可以預期,但必須等待。
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台灣仍有獨特的競爭優勢。首先,台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距離中國大陸很近;其次,台灣與大陸在語文、風俗上相仿,透過台灣進軍中國可事半功倍。
以日本松下為例,松下在中和設廠已有三十四年,幹部都是台灣人。後來松下想進軍大陸,派到大陸打天下的人,就是中和廠的台籍幹部。對松下來說,台灣分公司是「子公司」,大陸公司是「孫公司」。
不少日本企業,甚至歐洲企業也想複製松下的模式,把台灣當作攻大陸的基地。
此外,台灣更是一個難得的test market(測試市場)。外商產品在台銷售若能獲迴響,拿到中國或東南亞賣,通常也可搶灘成功。(李翠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