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是衡量企業永續經營的指標,更是近年來資本市場的熱門議題,而台灣金融業在 ESG上的發展已登上世界舞台,成為各產業效法對象。除了展現對社會的責任之外,也有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ESG是企業獲利的驅動因素。MSCI在2021年「全球機構投資人調查」指出,77%以上投資人大幅或適度增加了ESG投資,尤其管理資產超過 200億美元規模的大型機構法人與退休基金,更高達90%以上表示會投資ESG。
ESG的評鑑權威——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DJSI)每年都會從全球數千家企業中挑選出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大面向得分最高的前10%企業。截至2021年11月13日的最新評選結果,元大金控已經連續三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與「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成份股,顯示即使在氣候變遷以及COVID-19疫情的夾擊之下,元大仍然堅持發展企業永續,且獲得國際肯定。
今年元大金控還在標普全球企業永續評比(S&P Globa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CSA)中從174家參與企業中脫穎而出,奪得綜合金融類全球第一的殊榮,成為史上首家奪得該類別全球榜首的台灣金融業者。在23項評比項目中,元大金控在道德行為準則、客戶關係、洗錢防制、客戶隱私維護、環境報告、氣候策略、社會報告、勞動關係、職業健康安全與普惠金融等10項評比指標中表現亮眼,為台灣金融業在國際ESG領域締造全新紀錄。
串連環境永續價值,引領減碳循環投資
元大金控的目標是成為環境變遷的綠色先鋒,不僅是全台首家倡議「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及自願遵循「碳會計金融合作夥伴關係」(PCAF)指引要求,盤查及揭露各項投融資組合碳排放之綜合金融公司,也在碳揭露專案評比(CDP)拿下最高領導等級A級,為全國金融業最佳排名之一,更是首家承諾2023年前使用綠電比率達10%,並擁有國內首家100%綠電使用據點的金融機構。
在內部行動上,元大金控率先導入內部碳價機制(ICP),透過科學化數據精準計算每個減碳方案的成本,將排放溫室氣體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並與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連結,以積極作為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替未來碳權交易暖身,為下一階段減碳行動做好準備。
不僅如此,元大金控也發揮影響力,透過信用卡碳足跡盤查,計算每張信用卡的碳排放量,並承諾持續提高數位化服務,降低信用卡使用的碳排放,攜手客戶、消費者響應低碳經濟。於此之外,也持續落實永續採購,將供應商納入評鑑查核及分級制度,讓優良的供應商分享自身的經驗,與供應商夥伴共好,倡議永續循環經濟。
團結守護台灣抗疫、陽光普照更生關懷
長期關注台灣社會的元大金控,在去年疫情延燒的時刻,立即捐出1.6億元,採購了20座負壓隔離艙及各種防疫所需物支援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協助他們在防疫期間有完備的醫療資源,能安心投入防疫工作。
在當時的疫情熱點台北市萬華區,因應當地居民習慣使用銀行臨櫃服務,元大行員們每天心懷忐忑的進入分行上班,不僅要配合進行PCR檢測與自主健康管理,為了維持「金融服務不中斷」,甚至必須從其他營業據點調派人員來維持營運,為了激勵同仁,鼓舞士氣,元大金控發給第一線同仁每人一萬元的防疫津貼,不僅是為了堅守對顧客的承諾,更是對同仁表達由衷的感謝之意。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學童重新返回學校上課,也讓防疫物資的需求大量增加,元大金控號召51家集團供應商聯手打造「愛心防疫包」,包括兒童口罩、酒精濕巾等防疫物品,提供給家扶基金會雙北市、台中與高雄5個服務據點,讓學童能在疫情期間安全上學。
重視組織人才永續,強化企業競爭優勢
人才策略不僅直接影響員工向心力和人才留任率,更是左右企業永續經營與發展的重要關鍵。隨著國際企業永續發展趨勢,永續結合核心職能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面對各項永續議題需要跨領域專業人才,為了將ESG落實於日常營運之中,元大規劃永續金融人才培訓計畫,將氣候變遷、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永續意涵融入課程之中,針對各項業務執行人員進行教育訓練,且為了深植ESG因子於企業文化,每年定期向全體員工進行永續相關主題宣導。
除了強化員工本職的專業技能之外,元大的人才永續政策也積極推動員工的多元及跨領域專業職能,培養員工廣闊的視野、增加不同職務所需的專業知識,打造更強大的職場競爭力。2021年疫情嚴峻,大量面授課程被迫取消,而疫情並未阻止元大對員工培育的投入,透過積極推廣線上課程不讓學習受時空限制,2021年課程參與人數較2020年成長了近3.5倍,課程訓練總時數則來到7萬小時以上,大幅躍升近13倍,不但直接的提升人才品質,也間接讓這些優秀人才成為元大金控在維持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