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共發世間財-千萬元戶簡廣的野心

李慧菊
user

李慧菊

1988-06-15

瀏覽數 12,400+

共發世間財-千萬元戶簡廣的野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7月號雜誌 第025期遠見雜誌

「我要領導別人,我不要別人領導;我有野心要稱霸。」看起來乾乾瘦瘦的簡廣,按捺不住心中強烈要出頭天的志氣。憑這股氣,他開始辦廠,那年是一九七七年。

當年,沒有幾個人稱讚他的勇氣和志氣,大部分的親朋都說他「糟糕了」,因為那年,鄧小平與華國鋒還在爭奪毛澤東留下來的權力,開放政策還看不見影子,資本家在那個時候,意味著政治風險。

但他押對了寶。

廣東式王永慶

跟王永慶一樣,他也只有小學畢業。離開做了二十多年的單位時,資深木匠簡廣,什麼都沒有,沒有儲蓄、沒有退休金;只有一雙手,一副不錯的口才。

五年後,他創造了廣東式王永慶傳奇。從木器廠開始做,他現在已經是令人羨慕的千萬元戶。他的家電工廠,今年的產值將達九千萬人民幣,有三十幾個衛星廠、二千多個工人替他做裝配。

在他的創業藍圖裡,三年內,他要把自己的事業擴展成一個集團,別人猜測,規模會比現在大三倍,他的回答是:「三倍太小,不只。」

從廣州到順德縣,沙塵飛揚,卡車響看喇叭飛馳而過,快到龍江鎮的時候,如果仔細看,可以看到旁邊一幢不很起眼的三層樓建築,上面用紅色油漆寫著「簡氏企業」。

廠長簡廣的辦公室,非常像台灣中小企業。辦公室的大廳,放了一櫥的產品,大大小小的電鍋、小冰箱等,牆上掛著獎狀(絨布做的)、匾額,客廳裡用的是木質家具。

簡廣的秘書周華用「喜歡笑,但跟你講話的時候,腦筋還在動來動去」形容簡廣。坐在高背椅子上,簡廣確是個反應靈敏的人。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對經營理念的敏銳;他雖然只唸了六年書,但他壯大企業的手法,幾乎是「追求卓越」裡的那一套--顧客至上、技術創新、員工一家、中心衛星工廠體系等。

「顧客是皇帝,我的策略就是取信顧客。」為了做到這點,簡廣想出了幾個創舉。

首先,簡氏企業依立牌的電鍋、小冰箱,全部保用五年,到目前為止,大陸沒有第二家工廠做得到這點。「我猜想,全世界也不一定有,」他說。

這些主力產品不但五年保用,而且一年之內壞掉,免費換新。簡廣解釋,這種服務,看起來成本很高,但事實剛好相反。因為他們做過細密的研究,發現全世界的電鍋會故障,都是燒壞的。於是簡氏出品的電鍋加裝斷電裝置,只要過熱,立刻斷電,所以永遠燒不壞。

產品永遠熱銷

為「」在顧客心目中確立這個「永保不壞」的形象,在產品展覽會上,簡氏企業擺了一堆一萬元一疊的人民幣,參觀者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能把依立牌電鍋燒壞,就可以把一疊鈔票拿走。結果當然沒有一個人成功,而依立的形象從此建立。

形象建立之後,訂單源源不斷;這個成立才三年的廠,已名氣大噪,供不應求。例如剛開發成功的小冰箱,廣東省五金公司一訂就是五萬台,訂單已排到後年。不過,這裡面又有點玩弄行銷的技巧。這個工廠不是不能擴大產能,但簡廣寧願不追量,故意供不應求,這樣他的產品才能永遠熱銷。

除此之外,簡廣還替顧客保意外險,只要因為使用這家公司產品而受傷,都可以得到補償。

抓著顧客的信任之後,不斷推出新產品,刺激市場,更保證企業不斷成長。

「你有我轉,你轉我有;你有我換,你換我變。」周華對公司的應戰口訣,朗朗上口。她說明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在產品品種上永遠領先一步。

在簡氏企業型錄上,有二十種產品,他們平均每三個月就推出新產品,從電鍋、壓力鍋、小冰箱到製冰淇淋機,主要以家電為主,專門挑無效率的國營企業為敵人。

在技術方面,簡廣也徹底發揮個體戶的彈性與靈活。「我什麼技術都不懂,但這個世界上懂的人很多,」而簡廣非常懂得借用這些人的力量。

除了雇用六個工程師,他聘請五個大學教授當技術顧問,借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實驗設備。簡廣最得意的一個例子是,一家國營企業針對小冰箱的開發,做了好幾個月的可行性研究,結果最後的答案是五不可行。但簡廣的教授研究團,一個多月就把小冰箱做好。

想在變局中搶先一步?遠見週年慶,訂遠見兩年送一年,給你國際政經與前瞻科技的深度導航>

當然,這些工程師、大學教授,有的時候一樣要借外力,找學習對象。畢竟家電產品的技術,在許多地方,例如台灣,都已經是成熟技術了。

員工趕都趕不走

跟台灣部分中小企業仿冒的功夫差不多,簡氏企業在香港買了兩台台灣原帥電機做的汽車用小冰箱,一台拆掉,用來「研究」裡面的構造、技術;另外一台則用來做測試,因而有了依立牌小冰箱問世。

這些教授因為這樣的貢獻,可以從產品的銷售額裡抽成,「他們一個月拿的錢,可能比一年的教書工資都高。」在社會主義制度裡,簡廣毫不諱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善待員工,給予優厚的工作誘因,獎懲分明,是簡廣管理上的基本原則。

這裡專門做測試、包裝、行銷的一百八十四個員工,工資比附近工廠高三分之一(平均約二百人民幣);員工結婚時,可以拿兩千元賀禮;更難得的是,每個員工及員工的家屬都有保險。簡氏企業一個月要付出的員工保費,高達十一萬人民幣。「現在這些工人趕都趕不走。」簡廣相信員工的忠誠,是企業的礎石。

「這都是黨的功勞。」說到興高采烈之際,簡廣不忘說這麼一句話。

在大陸創業,一切手段、方法,都可以跟資本主義社會如此相似;但唯一不同的是,這裡的政治考慮、社會主義的氣氛,是比資本主義社會濃的。

簡廣當初憑著說服力,跟朋友借了六萬人民幣起家,在八0年創建第一個家電廠,第三年業績已達一千萬。但當地「有權勢的人」眼紅之餘,要求簡廣讓出股份。簡廣乾脆放棄這個廠,走的時候,只帶走幾個兄弟和兩輛摩托車。

憑自己建廠的能力和信譽,他又辦了第二家,但跟第一個廠一樣,也是用集體企業的名義。這個廠第二年的產值已達兩千萬;同時,第一廠卻因經營不善而關閉。

但簡廣不因別人的失敗而高興,他相信「人無千日好」,因此第二廠到了千日(第三年)之時,他主動讓出股權,放棄經營,再創辦屬於自己的個體工廠(但這一次,那些「有權勢的人」不敢再要他的工廠了)。

居陋巷、住華屋

「中國有多少人才,但如果政策不對,再努力也沒用。」簡廣對此有些許感慨。

目前大陸人民,對於發達的個體戶,又羨又妒。簡廣也非常瞭解這個情形,所以他投入非常多的錢做社會福利,建立非剝削者的形象。譬如替家鄉鋪路、捐錢給老人院、學校,給小學生一人一個暖爐(廣東冬天是會下雪的)。

不敢太炫耀自己的財富,也是避免遭忌的方法。雖然簡廣有兩輛豪華轎車代步(三十萬人民幣的賓士、及豐田的皇冠),但簡廣的家,卻保留未發跡前的模樣。

出入這幢房子的巷子是名副其實的陋巷,僅容一個人走,他家的門也小,雖不是寒酸,也談不上氣派。這幢房子是他跟他妻子十四年前結婚時,兩個人一磚一木親手蓋起來的。

穿過幽暗的大廳、飯廳,走過洗衣服的小天庭,到了後進,才發現在破舊的外表下,裡面另有一個裝潢異常現代的新家--華麗的吊燈.鋼琴、冷暖氣、錄放影機、HIFI音響、沙發、磁磚地板,跟前面的老舊,簡直判若兩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家庭。

「幾年前是不敢告訴別人自已太富。」簡廣啜一口洋酒說。由於他的父親在四九年前是資本家,過去挨鬥的苦狀,他仍有記憶。「以前我最臭,現在我最香,最臭最香都是我。」四十多年的人生體驗,讓他察覺歷史的諷刺性--什麼事都會改變的。

我不怕死

但現在情形已經改觀了。他不但不再恐懼政策的改變,還要發展再發展。目前他已經買下三十畝地(官家允許他買一百畝),準備多建幾個廠,另外趁著中共推行拍賣土地使用權的決策下,搞搞房地產;更準備跟個體戶、海外華僑合作,把簡氏企業,變成簡氏企業集團。

難道不怕政策有變,再從最香的變成最臭的?

他一往無懼地說:「怕?有什麼好怕,我不怕死。反正生下來的時候也沒有穿衣服,死的時候大不了也不穿衣服!」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