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入社會時,就業機會不多,電子業薪資待遇也不及其他行業,但我是以1萬元薪資換百萬元的經驗。
畢業第一年我進入環宇電子從事研究工程,那是台灣第一家擁有研發部門的科技公司。當時新進員工月薪只有7000元,過了一年才調升到1萬元。
我這輩子只待過兩家公司,環宇電子、宏?電腦。我當時的老闆提供創業機會做計算機,我因而展開自己的事業。若非老闆授意,可能永遠在環宇電子。
剛出社會時,許多朋友都找一個月3萬、5萬的工作想撈一筆,而我一年多領不到1萬的月薪,當時的朋友都覺得我不切實際。
當時我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人生價值的取捨,也希望能給現在年輕人參考。剛出社會時,我的薪水是其他人的三分之一。1萬比3萬,看似吃虧,但仔細分析,我發現人家拿3萬在賣青春、賣學歷,我拿1萬卻在投資未來。
拿3萬的人可能未來幾年內薪水就停止成長,但拿1萬的人累積經驗,做為生涯發展的投資,投資報酬可能10萬,甚至百萬。當時在環宇電子從事研發是很有意義的事,而且有未來性,所以我願意投入。
現在,檯面上真正成功的企業家,都不是一步登天的。包含鴻海郭台銘、廣達林百里等人,都是做了三十年。所以我認為那些能在三、五年賺到一筆錢就志得意滿的人,終究不會是成功的企業家。因為他們心態只是「爭一時」,不是「爭千秋」。他們未經磨練,以為那樣的模式就是成功之道,不瞭解實際上真正的成功是經過多少挑戰、多少努力才能實現。
我認為年輕人要沈得住氣,面對未來不要怕環境變化,只要檢視自己,做對的事,培養視野與能力,慢慢地機會與舞台自然就會找上你。
我創業時,只秉持一個心態:只做具未來性的事業。我認為現在年輕人規劃職場生涯時也要有這個觀點。
做未來性的事,勢必與大環境有所衝突,這時「堅持」就顯得很重要。當初我選擇投入電子產業,很多人也有意見。不過,我看準這方向,以行動證明我的眼光正確。我認為現在必須要有一些年輕人具有這樣的堅持,走出具前瞻性的路,不能只看眼前的產業需求而隨波逐流。
我認為,職場經驗傳承如同過去的師徒互動。企業就像身懷絕技的師父,新進員工則是虛心向學的徒弟。一方面,企業要盡己之力、不留一手地傳授職場經驗;另一方面,徒弟也要努力提升自己,培養被師父看重的條件。要記住,師父也是從徒弟爬上來的!(高聖凱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