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拍照開美顏沒告知,挪威政府:「要起訴被罰」

這才是女神新寵

劉彥伯
user

劉彥伯

2022-02-22

瀏覽數 26,200+

圖/Unsplash by Mateus Campos Felipe
圖/Unsplash by Mateus Campos Felipe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拍照開美顏修圖其實沒有什麼問題,但值得思考的是,在社群媒體所影響「被制約的審美觀」下,人類社會中本來應該展現的多元化樣貌,在被濾鏡修飾成相似的樣子後,還代表著「美」嗎?

「鼻子要高聳點、皮膚不能有毛孔、臉型再縮小一下、手臂也要瘦一點,一切就緒,可以來發動態了!」

這樣的情境大多數人不感到陌生,透過美顏濾鏡,人們可以修飾樣貌、更改身形,讓自己看起來更完美無瑕。

在Instagram、Facebook、Tiktok等社群網絡盛行的現代,無論男女老少,大家更是把向外表現的「形象」看得比一切都重要。

但問題是,這真的是本人嗎?

透過美顏濾鏡的修飾,許多人幫自己添加了戲劇性的妝容,甚至讓自己變得「面目全非」或者變得卡通化。雖然創造出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外觀,但無形之中也被這些濾鏡美顏「定義」了衡量自己美麗的標準。

@trendkayoko #TBSラジオ #トレンド遊び ♬ オリジナル楽曲 - 大久保佳代子とトレンド遊び

在社群媒體上頭總是充斥著無數的「完美」的名人與網紅照片和影片,高挺鼻子、超厚雙眼皮、圓滾滾大眼、櫻桃小嘴和豐滿的臀與胸,當人們在瀏覽社群媒體時,這樣的審美觀就被烙印在腦袋中。

然後,開始有些人在自己的照片和影片中有樣學樣跟著網紅塑造同樣的樣貌,這在國外稱為「卡戴珊現象」(Kardashian effect):「在社交媒體上,必須讓自己的妝容還有一切看起來完美,就像是卡戴珊般。」

儘管多數人更喜歡未經修飾過的原始照片,但有趣的是當人們使用Instagram或Facebook等社交媒體時,依舊會選擇使用美顏濾鏡來改變自己的外貌或形象,甚至拿著這些網紅的照片去做整形的人也比比皆是,而會有這樣的舉動,其實都和人們平日接觸的社群媒體脫不了關係。

「完美」網紅照,掀起整形風

美國整形外科醫生協會 (ASPS) 曾經報告中指出,有超過40%的整形外科醫生表示有愈來愈多的病人尋求微整形或整形手術時,是希望自己在Instagram、Snapchat和Facebook上面的自拍照片可以更好看些,或要求整形醫生要將自己整得看起來像用美顏相機自拍照片般的完美。

這樣的需求越多,也帶動了整個整形產業,根據美國美容協會(The Aesthetic Society)的統計,光是2019 年美國當地就總計進行了高達1810萬次整型手術,這個數字高於2018年的1770萬次。

到了2020年,患者在美容整形手術上的花費更超過 93 億美元,這數據也比2019年的82億美元還要高出不少,同時手術患者也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

不只在美國,台灣整形外科醫師陳威宇也曾指出在居家防疫期間,網紅影片大量的傳播下,導致愈來愈多的人產生了「面貌焦慮症」,並且要求醫生要讓自己變成「網紅臉」。

而這以上怪異現象都稱為「社交媒體畸形恐懼症」(Social Media Dysmorphia)。

社群媒體畸形變化產生的焦慮感

社群媒體採用大量演算法,所導致的社會問題值得重視,當人們花在社群媒體上的時間越多,他們的大腦就越容易受到他們所接觸的內容所影響。這意味著當人們在觀看大量「被修飾過」的帥哥美女網紅同時,人們其實不斷地被鼓勵「將自己的自然外表視為不可接受」。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這一切的感受,都被不斷的累積成為了審美壓力(Aesthetic Pressures),甚至演變成「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BDD) ,BBD的患者對於自己的身體有著強烈的「我很醜」想法,可能會覺得自己鼻子不夠挺、手腳不夠纖細或者身體其他部位感到不滿,可能出現不敢照鏡子面對自己、拍照後重複修圖、不斷地整形等徵狀。

BDD Because I'm Ugly from BDD Foundation on Vimeo.

在一份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的報告,曾針對「喜歡用濾鏡美顏自拍」和「飲食失調」這看似兩個完全無關的因素進行了研究。他們挑選了101位女孩當作樣本,結果顯示,與不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我形象的女孩相比,那些經常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動態的女孩更會表現出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過度的節制等現象。

為了身心健康,挪威政府為「修圖」立法

挪威政府在2021年宣布為了保護青少年,不再遭受社群媒體中不真實甚至扭曲的身形樣貌所影響,立法通過《行銷管制法》的修正案,明文規定網紅或廣告商在社群媒體發照片時,都須揭露修圖細節,連使用哪款濾鏡也要說明清楚,否則會遭到起訴甚至監禁。

挪威政府明文規定「修圖過的內容」必須要標明。擷取自挪威政府官網

挪威政府明文規定「修圖過的內容」必須要標明。擷取自挪威政府官網

挪威政府指出,之所以通過這項新法主要是避免民眾被「修飾過的理想身體」誤導,藉此降低民眾因社群軟體帶來的壓力過度追求「理想身體」,亦試圖降低挪威青少女因社群壓力所導致的厭食症與自殺的問題。

社交媒體上「修圖」所帶來的精神問題,已被歐美國家界定為公共衛生問題,社群及網路同樣相當普及的台灣,也應該開始重視這類的問題。

制約下的美感,值得追逐嗎?

「吃飯要找網美店」「拍照要像是網美照」,隨著社群網路的盛行,人們也愈來愈習慣且喜歡在網路上「曬美照」。一張自己滿意、人人稱羨的絕美自拍,除了要掌握好最漂亮的角度及表情,搭配照片編輯修圖,更能讓照片的質感升級。

從自拍神器到必備的美顏App,手機商不再著重效能而是強調內建的照片AI修圖功能,在在顯示無論用什麼方式,能呈現出「好看」的照片或影片已是多數人所重視的。

coeyyyy分享自己鑽研出來的修圖神技,廣受好評。擷取自coeyyyy小紅書

coeyyyy分享自己鑽研出來的修圖神技,廣受好評。擷取自coeyyyy小紅書

而以「真面目示人」就會不受歡迎嗎?中國大陸的網紅coeyyyy給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在去年(2021)就曾被揭露在小紅書上的照片與本人差異極大,亮麗的五官與身材都是靠修圖而來,但在她承認修圖、轉而分享自己的修圖技巧與和心得後,反而獲得不少粉絲支持。

其實「修圖」沒有什麼問題,但值得思考的是,在社群媒體所影響「被制約的審美觀」下,人類社會中本來應該展現的多元化樣貌,在被濾鏡修飾成相似的樣子後,還代表著「美」嗎?

另外,在面對社群媒體帶來的壓力時,能正視自己的意識與創造力,並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嗎?在藝人蔡依林的《怪美的》歌詞中有提到,世俗的美醜與個人價值並無關係,只要你愛自己,你就是最美的。

所以再問一次自己,下回拍照時,還需要美顏濾鏡嗎?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