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北再造台灣經濟競爭力

高顯瑩
user

高顯瑩

2003-08-01

瀏覽數 19,900+

台北再造台灣經濟競爭力
 

本文出自 2003 / 8月號雜誌 第206期遠見雜誌

主持人——高希均教授

讓台灣的新火力從台北出發。

首先我想提的是,日前赴韓國考察的兩份調查報告;其一是針對五十六位到韓國訪問的「新亞洲領袖」,對亞洲今日經濟的影響最重要的國家評分,中國大陸占96.4、日本占87.5、南韓占44.6;而這些亞洲新領袖對今後亞洲經濟影響,中國大陸83.9、印度57.1、日本42.9。

另一份統計數字,是日本東京四百九十九位外商對於亞洲商業環境的評估,結果日本第一、中國大陸第二、新加坡第三、香港第四、南韓第五、泰國第六、馬來西亞第七,而台灣則排名第八。

我們在這些亞洲重要新領袖及外商對於未來經濟影響的評分中,都排名落後,儘管事實上我們有許多經濟上的數據能證明台灣的成就在亞洲各國遙遙領先,但是在國際重要場合,我們不僅注重實際的經濟實力,台灣更需要注重國際形象的提升。台灣需要更多的創意與努力,希望在此一時刻凝聚產官學界共識,讓台灣的新火力從台北出發,使台灣在世界的新競爭舞台上,產生並帶動新一波榮景。

經建會副主委——何美玥

營運總部像蜂巢,蜂巢在哪裡,

蜜蜂就匯聚在哪裡。

針對高教授訪韓的調查資訊,我認為,台灣經濟在過去的發展歷史,主要不是靠國外投資,台灣過去的發展基礎是以工業設計為主,國外技術並未超過台灣,不適合外資挾資金與技術投入。因此,各國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進入台灣的市場,國外資金投入比較偏向服務業。當然,未來政府將提供更多的BOT案,讓外資有更多的機會投資台灣、認識台灣。

談到今天的主題,政府的「挑戰2008計畫」中,營運總部的設置相當重要。由於我國產業升級,人力與土地的購置成本不斷上升,因此,部分產業必定外移。除了希望廠商提升技術,把經濟活動帶回台灣,政府也會積極創造更好的經濟環境。

在台灣,台北市是相當重要的城市,有條件成為營運總部聚集的地點。由於台灣的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北台灣的產業聚落,北台灣已經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就新竹以北而言,從新竹到汐止這條台灣藍帶,科技發展豐沛而成熟,是台灣科技產業匯聚的區域。因此,政府發展台灣的策略,是以北台灣為資源應用發展的焦點。

台北市擁有相當好的資源及條件,如全台的大學中,台北市就有其中十四所;全台八十八家金融機構的總機構,七十三家在台北;台北金融機構的存款總額占全台的33%,放款也占46%;營利事業的銷售額36%在台北;此外,全台有三千六百五十位律師,台北擁有其中兩千九百八十九位,居全台之冠;全國會計師共計兩千兩百五十七位,台北更占了一千七百一十七位。這些專業服務資源,讓台北市擁有設立營運總部的條件。

台北市除擁有完善的資本市場,資金充沛、交通方便、人才彙集外,未來的台北港、基隆港和中正機場,可以讓貨物運輸更加便利。

在引進外資方面,政府BOT案推動,將有助吸引外資的投入,而政府也將積極提供賦稅、物流等問題的解決之道,讓台商與外商樂於把經濟活動帶到台灣。

營運總部的效力就像蜂巢一樣,蜂巢建在哪裡,蜜蜂就會群聚在哪裡,但是蜜蜂採蜜的範圍則不受限制。而蜂巢設立的條件不外乎安全、便利、取得資源容易。

台北市經濟專業人才薈萃,資金充裕,最有條件成為營運總部。當然政府也會針對營運總部設立提供法規上的協助、賦稅的優惠,也會提供上市資金、土地取得與物流調度上的優惠。

台北市市長——馬英九

讓台北成為進出大陸市場的Gateway。

首先,我想提出台北的七大競爭優勢。由於擁有很好的建設成果,台北不僅提升在國際舞台的競爭優勢,同時也已經吸引許多國際企業研發中心進駐。

面對現今大陸市場,台北將在既有的基礎上,善用地理位置以及豐富的人才去應對;松山機場飛上海虹橋機場的構想,可以讓台商更方便進出大陸,讓台北成為進出大陸市場的Gateway(閘道),以「全球大企業亞太營運總部」的基礎朝「全球企業營運總部」的目標循序漸進。

一、地理優勢

從1995年政府推動亞太營運中心以來,我們所憑藉的,正是台灣的地理優勢。台灣位在東亞的中心,台北市則位於亞洲的中心樞紐,以台北為圓心、四千公里為半徑,東亞國家的首都及重要城市都在這個圓裡面;台北距離各主要城市飛行時間位置適中,平均兩小時三十分,東亞沒有第二個城市能夠像台北具有這樣好的地理條件。

由於地理位置絕佳,美商優比速 (UPS)選擇台灣做為亞洲快遞轉運中心,並在台灣設置金融風險公司,負責物流中貨款、運費的擔保和收取;DHL在台建立物流服務中心;荷商天遞(TNT)、美商聯邦快遞(FedEx)等國際快遞業者,也都在台設立據點。

目前尚有兩岸三通的問題,讓台灣尚未與全世界最大的工廠直接往來,這是我們競爭的弱勢。若開放直航,高鐵通車將使松山機場的運量大幅減少,中正機場的運量將會激增。這時候剛好把一部分中正機場的載客量改到台北,把松山機場列為直航機場,中正飛上海浦東、松山飛虹橋,雙方各減少一個小時的地面行程,這將使企業營運總部設在台北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台商可以當天往返,不僅解決時間上的問題,連帶也解決家庭、小孩子教育等問題。

二、工業基礎

從中山高速公路圓山交流道到林口交流道,短短十公里,是全世界60%手提式電腦、80%主機板的生產地,優秀的人才及經驗,讓台北市有足夠的條件從事高科技服務業。

生物科技方面,大學林立、研究機構遍布,研發能力強大。台北市包含七家頂尖醫學中心、多所大學院校,還有國家級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提供專利、法律、會計、財務等專業事務所,最齊全的周邊支援服務,可提供生技公司創業時的最佳服務。

三、資本市場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在金融資源方面,截至2002年底,全台灣的金融總機構有85%設在台北市,證券、期貨業以及保險業的企業單位總數占全台總家數的62%與42%,在在顯示台北市為全台灣的金融中心,且擁有充沛的金融資源。

在資金取得方面,台北的股市為僅次於美國那斯達克(NASDAQ)第二大高科技股市,交易活絡,高科技廠商可以透過股市募得營運資金,是一個臻於國際水準的投資環境。

四、語言的優勢

語言是溝通的媒介,更是跨國企業管理的要件,台北市民具備比日本人更佳的英文能力、比美國更好的日文能力,以及比香港人優異的中文,是我們獨特的語言溝通優勢。

五、數位落差小

台北市的網路普及率以及使用率相當高,在世界各先進國家名列前茅,每天平均有兩萬人次上台北市政府的網站。2002年,台北市政府致力打造網路新都的成績,獲得「世界資訊科技暨服務業聯盟」頒贈「全球資訊科技應用傑出貢獻獎——公共服務領域」獎項,表彰台北市政府在推動電子化政府、資訊教學、電子化社區以及資訊化便民服務等方面的成就。數位落差小讓台北市的資訊流暢通無阻,增加企業在台北設立總部的機會。

六、生活環境優良

生活過得好、賺得到錢、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吸引國際企業來台設立營運總部的另一項重點。近幾年來,台北投入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在提高文化、藝術和教育的水準,及內容的豐富性,並照顧在台北市的外僑學校,讓外僑可以安心在台灣投資。而在文化休閒活動方面,台北市政府出版的《文化快遞》今年7月開始發行英文版,讓外僑可以知道台北的藝文活動,同時透過他們對台北的認知,傳遞今日台北的優勢。

七、成為進出大陸的Gateway

台灣對於大陸的瞭解超過世界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台灣也有絕佳的地理位置、文化語言特色,如果能善用這些優勢,結合世界級廠商成為策略性聯盟,將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吸引世界級企業到台北設立「亞太運籌中心」「亞太應用設計發展中心」「高科技人才育成中心」。

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

城市數位化,讓世界隨時可以看見台北。

我先以全球企業營運總部的定義,針對現今以及未來商務結構,提出台北如何成為運籌中心的看法。根據我的經驗以及世界潮流,我認為世界的經濟模式,已經由國家經濟轉向城市經濟。

面對這樣的轉變,台北市應該更積極掌握本身的特色。資訊流可以讓台灣避開三通問題,以數位化物流取代。有關城市基礎建設的觀點,首先我要提出「城市數位化」的重要性,要讓世界可以隨時隨地看見台北;其次是教育體系的建立,規劃各式各樣的人才訓練;第三,建立城市核心專長,要讓台北成為「台商的全球營運總部」「台商客戶的亞太營運總部」「華人集資中心」。

首先就商務結構而言,全球的商業結構不外乎資訊流、金流和物流,但是走到全球運籌管理的層面時,這樣的結構產生了一些變化,也就是物流不再透過層層轉售,而是直接運到客戶的手中。因此,電子商務是指資訊流的電子化、金流電子化,以及物流電子化。

在商務結構電子化之後,談企業營運總部設在台北,是一個最好、最可行的構想。因為構成全球營運總部的定義,是要能控制資訊流、金流、數位化物流,也就是做全球貿易的中心、資訊流的處理中心、金流的處理中心、全球企業資產管理中心,而台北市已經具備這些條件。

不過,在這次SARS事件中,我們必須瞭解,在供應鏈上我們必須取得自己的自變數,台灣有句俗諺:「跌倒要撿到錢」,在這次SARS中,台灣是否要加碼投資,建立雙生產基地,比如設立外勞加工區,建立低成本生產基地,降低生產成本,以便在大陸無法生產時,訂單不會流失到韓國或東南亞。我們可以看見中國各地都設立生產基地,而台灣長久以來維持很好的生產基礎,沒有理由在這個時間退出,因此建議在此刻雙邊加碼。

此外,我們要認清自己競爭對象是上海,上海的競爭優勢強過中國其他城市,因此,我強烈建議台北市重視兩個未來建設的方向:

1.Video Taipei:所有的資料在台北都要在隨處呈現,不僅是網路上資料充沛,而且要以寬頻呈現,讓想要認識台北的人,隨時隨地方便取得所需的資訊。

2.Non Stop Taipei:在網路時代可以二十四小時的運作,大家當然也可以三班制的工作,這樣,我們就可以加強自身的競爭優勢。

台北市必須掌握住現在的發展契機,這樣,我們就能真正做到台商的全球營運總部、台商客戶的亞太營運總部、華人集資中心。

政大企管所教授——賴士葆

成本要一點一滴計較,尤其是運輸成本。

後SARS時代,原本以為大家對大陸市場會望之卻步,沒想到台商願意加碼居多;最近,《遠見》也公布企業意見調查,不會撤資占七成多,願意加碼的也有百分之十幾,表示減碼的企業,只有寥寥個位數。

綜觀這次SARS對企業的影響,以服務業較為嚴重,當然也引發許多風險控管機制,包括雙生產基地、雙指揮中心等等,大家對於這樣環境的變化,咸認為是多了一道考驗,因此,企業都回歸到經濟面去考量。

現在,談到市場的供應鏈,前面總是加上全球的字眼,在SARS期間,全世界幾家網路公司營業額都不錯。其營運的方式皆以虛擬通路為主,實體通路則交由異業結盟的合作伙伴執行。這樣的經營模式是網路公司歷經多年才找到的出路,也是在新經濟時代可以執行的模式。

當我們要跟上海競爭時,一點一滴的成本都是要計較的,尤其是運輸成本。蕭萬長先生先前就提出亞太營運中心、貨物直航的主張,因此,台北市要成為營運中心,面對兩岸直航的問題更顯急迫。

根據統計,全球企業花在運籌的成本高達2兆美元,因此,各主要城市如果能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掌握到其中的商機,對經濟的助益相當大。

對此,亞洲各鄰近重要城市無不積極準備,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在多年前即開始致力籌畫成為全球運籌中心,第一階段,成立自由貿易區、創造產業競爭力、推動單一櫃台服務;第二階段,提升服務品質效率,提供賦稅優惠、人才、創造產業競爭力。

台北市也有相同的努力成果,台北的地理位置優勢更是不容忽視,現在必須把握距離大陸這個世界工廠最近這個事實,不應該逃避兩岸直航的問題。後SARS時代,數位化落差小是台北打造全球營運總部城市的基石,台北已經做了最好的準備,現在只等待兩岸直航,讓台灣經濟再次起飛。

結論(主持人高希均教授):後SARS時代,舉辦這樣的論壇別具意義。產、官、學界也從專業領域提出建言,讓台北在追求經濟提升之際,掌握經濟整合的精義,善用台北的利基,讓台北成為全球企業營運總部。(高顯瑩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