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南韓總統大選成道歉大會!爆「配偶門」肥皂劇:學歷造假、使喚公僕、濫用特權?

陳慶德
user

陳慶德

2022-02-21

瀏覽數 13,900+

台面上最受當地媒體民調側重的南韓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左)與尹錫悅(右)。圖片來源/윤석열、이재명 FB
台面上最受當地媒體民調側重的南韓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左)與尹錫悅(右)。圖片來源/윤석열、이재명 FB

下個月初(3月9日)即是南韓第20屆總統大選,距離當地投票日約半個月。此際本該是各大候選人宣揚自己治國理念、國家藍圖的政見肉搏戰,然而,現今南韓選局,可說是陷入讓不少當地選民看肥皂劇的窘境。

目前台面上最受當地媒體民調側重,有利當選下屆總統候選人,分別是目前身為執政黨的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이재명),與在野黨領袖的國民力量黨的尹錫悅(윤석열)。

但在此選戰中,這兩位候選人的「家族成員」搶盡各大媒體的鎂光燈—先不論原本身為文在寅政府「前」愛將,前檢察總長尹錫悅的「大砲」性格,導致尹氏陣營黨內內訌,一月初其競選委員會會長受不了其極端發言離開。

南韓兩陣營候選人都捲入「配偶門」

然而,更受人注目的,不管是尹錫悅或李在明都捲入「配偶門」,都因為妻子在選戰中爆發爭議。

▋尹氏妻子金建希捲入學歷造假風波

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尹錫悅(윤석열)。圖片來源/윤석열 FB

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尹錫悅(윤석열)。圖片來源/윤석열 FB

先來說尹氏妻子金建希。

她捲入了學歷造假與論文抄襲風波,如金建希在當地水原女子大學與安陽大學等五所大學擔任兼任講師授課時,曾在履歷上不實地填寫上紐約大學進修經歷外,甚至她所撰寫的碩士論文,也被韓媒揭露,光是抄襲部分就占了有將近42%,而此抄襲風波,也在前日讓金女召開記者會,跟全國國民道歉。

甚則,一月中下旬傳出的金女與當地媒體記者(首爾之聲)的「秘密7小時錄音檔」,其中所談論到的「國家大事」,抑或涉嫌的「利益交換」,傳出恐讓國民擔心會不會形成另外一次「閨密干政」之擔憂,也替此選戰增添了不少「非國策話題」。

然而,也有不少民眾為金女被公開的錄音檔叫屈,認為是競選方的陰謀手段,主因在於公開錄音檔的媒體創辦人白恩鍾,常以「採訪」為名,實「設計」與自己政治立場不同的保守派政治人物問答,故引起正反雙方爭論,同時,尹氏候選人的岳母曾經涉嫌詐領保險金等案件,也在這次選舉中,重新遭到選民檢視。

▋李氏妻子金慧京遭人踢爆使喚公僕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共同民主黨總統選人李在明(이재명)。圖片來源/이재명 twitter

共同民主黨總統選人李在明(이재명)。圖片來源/이재명 twitter

而另一方面,同樣作為此次大選執政黨的強力候選人的李在明,打著他過往任職城南市市長,順利改善當地財政危機之績效,試圖獲得選民支持之際,其太太金慧京也遭人踢爆,她曾趁著丈夫在擔任京畿道知事、京畿道城南市市長之際,多次使喚身旁的某位裴姓「人民公僕」的公務人員,當作自己「私人管家」,要求此公務人員幫忙拿藥、送洗家中衣物,甚至有空還得負起採購家中食物等雜事。

金慧京也因此事,於2月9日召開面對國民的道歉記者會,上台前先以一個90度鞠躬,跟全國國民道歉,並表示:「身為公職者的配偶者,對於任何事情都應該更為謹慎,應該明顯地區分何為公事、何為私事;然而,我在此點卻做得不好…...靜待司法審判,不管選前選後,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

▋李在明長子涉享醫療特權

此外,李在明的家人,如長子李東鎬(이동호,音譯)在服役之際,涉嫌享有醫療特權,乃至後來涉嫌線上非法賭博、買春等疑雲,都讓這位南韓第20屆總統候選人兼「爸爸」的李在明,出面跟國民道歉 ,只能說這場南韓選戰,如同上演一場活生生上演的家庭肥皂劇,甚是網友所戲稱「道歉大會」,讓人哭笑不得。

而據最新消息,目前當地選戰進入白熱化,政壇間興起保守派陣營整合政略,排名第三的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안철수)提出「在野陣營整合」 ,試圖要在這場大選進行「政黨輪替」,甚者大砲性格的尹錫悅日前提出,等他當選之後,要「清算前朝」、「徹查文在寅政府弊案」等刺激性發言,皆在社會引來討論。

南韓總統文在寅轟:選戰為何像灑狗血肥皂劇?

這也使得當權者文在寅總統大聲抗議,怒轟本該是和平理性,各自發表治國政策的選戰,為何像灑狗血劇情般,一再一再地激起選民對立;甚者,文在寅質問,尹錫悅曾有幸擔任中央地方檢察長、檢察總長這期間,為何當時公權力在手不好好徹查,反倒到了選戰後期,才大張旗鼓發表此清算言論,實屬不合理。

但不得不說,尹錫悅的發言,的確也吸引了不少目光,讓許多選民好奇文在寅卸任後,會不會繼前幾任南韓總統一般,引來牢獄之災。

就我看來,目前距離大選不到半個月,但第20屆南韓總統大選,「家事」醜聞、刺激性言論多了些,反倒是吸引外人注意的國策與政見等「國家事」,著實是少了些。

(此專欄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