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健和興 小端子賺大錢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3-08-01

瀏覽數 45,100+

健和興 小端子賺大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3 / 8月號雜誌 第206期遠見雜誌

開車在彰化的彰濱工業區,只見到綿延數十里的蚵架,蚵農駕著膠筏穿梭在蚵架間,而在馬路的另一側則是荒置多年的工業用地,高度過人的蘆葦雜草占據了廠房用地。

一片荒煙蔓草中,矗立著占地五千坪的白色巨大廠房,與附近的荒地形成極大對比,它就是國內最大的端子廠商——健和興,成立三十多年、每年EPS(每股盈餘)超過2.5元。

尺寸比小指頭還要小的端子,卻為健和興賺進大把鈔票,高達四成的毛利率,讓聚光燈之下的高科技公司咋舌,也吸引了許多分析師的注意。

「每顆端子還賺不到一毛錢,我們只是管理比較好的小公司,」皮膚黝黑、個性憨厚的健和興端子董事長鄭克彬爽朗地笑著說。

由於每顆端子的價格不到1元,健和興對於成本的控制相當敏感,小到電梯的電燈都有省電裝置,董事長更帶頭隨手關燈、關冷氣。

到底健和興有何不傳之祕,可以連續四年EPS都保持在2.5元以上?

「倉儲管理與開模技術是健和興的核心競爭力,」曾經親訪健和興的新光投信研投處研究員左昭信指出,他很訝異地發現營收新台幣10億元的健和興,居然擁有媲美聯強國際的自動倉儲、物流管理系統,而且與製造、財會系統連結在一起,從進貨、生產到出貨各個環節一氣呵成,「完整的自動化倉儲系統,幫助健和興賺取管理財,也讓對手跟不上健和興降低成本的速度。」

自動倉儲系統省時又省力

自動化倉儲系統是健和興打通生產、銷售任督二脈的祕密武器。

在建置倉儲管理系統之前,健和興的進貨、生產、出貨、銷售管理只能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健和興端子總經理鄭有良指出,由於健和興的端子產品種類高達九千多種,客戶數高達三千多家,每天都要出貨近千種產品,每張訂單的採購量從一百顆到一百萬顆端子不等;在過去都是使用人工進行零組件的分揀,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常常出錯,把舊品與新品混在一起,「往往電腦系統裡顯示有貨,但是工廠卻是翻箱倒櫃找不到。」

為了打通流程管理的瓶頸,五年前,鄭克彬與鄭有良兄弟,勤跑德國BOSCH、英國RS等廠商,觀摩學習先進的自動倉儲系統,回國後立刻開始建置七套倉儲管理系統。「當時營業額不到8億元,卻花了7000萬元建立倉儲系統,」鄭克彬強調。

走進健和興的廠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度超過四層樓、近一百公尺長的龐大自動倉儲系統,機械手臂從一萬五千多個的儲位中,準確地挑選出預備生產的零組件,透過一條條自動輸送帶,將這些小五金精確無誤地送到生產線,在經過生產組裝之後,輸送到廠房另一端的成品倉儲系統,自動將成品分類,運送到碼頭邊準備送貨的大卡車。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整套倉儲系統僅有三、四個員工操作,「在過去卻要用三十多個人,而且常常出錯,」鄭有良說。

整套自動倉儲系統大幅提升了接單生產效率。鄭克彬分析,在沒有導入倉儲系統之前,接單到出貨居然要花兩個月時間,「現在八成的訂單,可以上午接單,下午五點下班前出貨。」

銳意轉型,決不回頭

健和興的另一項祕密武器就是強大的開模與自動化的生產技術。

從三十年前創立健興工業社(健和興的前身)開始,為了擺脫對手的削價競爭,鄭克彬就一直想要採用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工。

當時鄭克彬專攻雨傘以及皮箱的小五金零配件,在公司成立三、四年後,遭遇到政府推行「家庭即工廠」政策的嚴重衝擊,「彰化所有的家庭都變成一家家的小五金工廠,大家都殺價競爭,」他形容,健和興只得退出小五金的生產,轉進到更高技術門檻的端子市場。「在轉型的一年內,即使有過去的客戶要下小五金的訂單,我們也不接單,把重心全部放在研發端子的製程上,」鄭克彬說。

在這段練功期,健和興的開模工程師磨練出高精密的端子開模技術。「光是十多年來所累積的幾千套模具,這就是其他對手所比不上的,」鄭有良強調,甚至於客戶還在產品開發階段,健和興就已經參與產品的前期設計,提供客戶協同設計(design-in)的服務。

此外,鄭克彬也很捨得投資自動化生產設備,針對各項端子的製程需求,自行設計生產機台。

這個舉動讓健和興的生產效率「大躍進」。鄭克彬分析,最早三個工人一天的產值只有2000多元,但是在自動化之後,一個人一個機台有2萬多元的產值。

更重要的是,自動化生產流程,讓健和興有能力去承接國際大廠動輒上億顆端子的訂單,「從內銷做到外銷,一下子訂單變成一億多顆端子,一般工廠的生產方式消化不了,最後只好把訂單流到健和興,」左昭信分析。

端子雖然看似簡單,卻有很嚴格的電器安規檢測標準。在這方面,健和興不惜斥巨資購入近千萬元的檢測儀器,以確保產品取得國際安規認證,「即使客戶不要求,我們也會設法通過當地的安規檢測,」鄭克彬說。

嚴格的自我要求,讓健和興從三個人的家庭工廠,發展到如今三百多人的端子龍頭大廠。「我們不夠好,永遠有改善的空間,」鄭克彬憨憨地笑著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