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年「反右」的時候,北大貼出了全國第一張大字報,引來了滿校園的大字報。那些大字報內容太精彩了,當時許多老教授忍不住稱讚北大真是人才輩出,才華橫溢。
當時出大字報最多的分別是物理系、中文系和西語系。其中以物理系出的最為尖刻,例如「我們準備像毛澤東一樣燒死在百花廣場」……。
中文系出的大字報裝飾得最為用心,都是學生自己掏腰包做的。有一部很出名的連載大字報,名叫「儒林內史」,揭發北大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其他的形式還包括詩歌、墓誌銘、諷刺小品等,五花八門。
「山本五十七」大字報
後來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也是從北大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由北大開始;前幾年的「九一八」運動,也是由北大物理系研究生的一篇小告示開始的。
當時年輕人受了歷史教育和愛國教育的激發,非常關心時事,他們在那篇告示中指出,應該紀念「九一八」,把這個日子訂為國恥日。況且他們知道香港的年輕人也要紀念「九一八」,準備到日本的辦事處去示威,同樣身為炎黃子孫,大陸的年輕人怎麼可以不有所表示?
這樣一篇小小的告示,引來了滿校園的大字報,其中最厲害的一篇叫「山本五十七」,主要是對於上海寶山鋼鐵廠表示不滿。
因為寶山和日本簽的合約對中國不利,所有的礦砂必須由澳大利亞進口,自己的礦都用不上。寶山開工一天,在經濟上就增加一天損失。所以學生們說當年「山本五十六」沒有做的事,現在又由「山本五十七」在繼續做了。而這些不利中國的政策,是因為當局某些人的無能和腐化。
接下來就是去年的學潮。一開始的時候北大沒有行動,但在學校裡已經展開辯論了,許多學生聚在一起,捧著飯碗邊吃飯邊看大字報討論。有一種意見說「科大」是我們的小老弟,他們帶的頭我們不需要跟,北大一向是自己找一件事開頭做的。一直到針對北京市委的「十條」,北大才有所行動。
所謂「十條」,其中有一條規定不許遊行,遊行要事先經過登記批准,而學生們認為「憲法」中規定人民有遊行、集會的權利,「憲法」是根本大法,北京市委怎麼可以對「憲法」進行注解?北大的學生說儘管「十條」的規定並不合法,但我們仍照你的規定辦事。於是他們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提出申請,要求元旦那天在天安門前面集會,如果市委不於規定的五天內提出回答,北大的學生採取行動就是完全合理的。
凱旋在子夜
到了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北京市委知道第二天北大學生要去集會,調了中學生把天安門廣場占住了,讓北大學生沒法集會。元旦那天,市委又派了警察開始抓人,許多北大學生都被捕了。
這個行動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半夜十一點的時候騙過了在校園四周巡邏的警察,北大學生幾乎是傾巢出動。當夜下著大雪,學生們徒步走向天安門,一路上大喊「還我同學」、「還我同學」。凌晨時分被捕的三十幾個學生都被放回來了,學生們在校門口將他們高高拋起,稱呼這是「凱旋在子夜」。
一次一次都是這樣的。在北京,只要北大不動就沒有事;北大若是一動,整個高校都會動起來。北大也為此很驕傲。
北大校長不好當
北大的學生一向關心國家的命運。我們繼承了最好的傳統,從首任校長蔡元培先生到「解放」後的校長馬寅初先生,都是敢於說真話、不向權勢屈服的人。我們有很堅實的科學精神,什麼事情都想拿出來分析辯論,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上的問題。同時北大還有最優秀的教員隊伍,每年都網羅了很多非常優秀的教員。但是不論是誰,北大的校長都不好當,因為從上面的眼光來看,北大很不容易管好。
北大當然也因為這樣的傳統而吃過虧。北大一向被上面所惱,經費也比較少,學生畢業出來分配的工作也比清華大學的學生差。另外因為運動搞得太多,北大在六0年代以後,學術發展上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每次整人一整完,就會從運動中提升一批人當權,他們都不太想做學問。這些人在學術上都不是最優秀的,而是靠運動往上爬。如此一來,使得北大的學術空氣比較死板,以致於後來遠遠不及「科大」。
根據我的觀察,在校園裡挑起運動的人大概都是有獨立的人格,用獨立的精神去看這個社會;不僅關心自己的業務,而且關心整個國家;有自信心,勇於提出自己的想法。
身為北大的一員,我個人還是要追求真、善、美。當然能做多少要看環境而定,但我一定不會做盲從的人,不會勉強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我會盡自己的力量做好分內的事,也會推動國家的進步。
對年輕人,我充分利用自己教員的身分,在課堂上、在講義裡面,都貫穿一種追求真理的思想,並鼓勵他們朝這個目標丟努力。
最近我聽說,全國各地許多地方學生都不唸書了,上課也不來,因為「兩會」(編按: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後,並沒有看見什麼新的改革,讓學生很傷心。他們覺得唸書也沒有用,還不如去打打牌、跳跳舞。學生原本有很好的心意,即逼得用這種消極的方式來表達。
留學路斷,學生失望
我在課堂上就對他們說,一個人的一生難免風風雨雨,不會永遠順利的,但我們必須堅持自己想做什麼樣的人。不要因為覺得現在唸書沒有用就不唸了,人生的機運往往就像電流的脈衝(編按:指脈搏)一波過去一波接著來,如果一波來了,自己沒有準備,機會便喪失了;等你想唸書的時候,也許脈衝又不來了。
現在對年輕人打擊最大的是留學之門的關閉。以北大物理系學生而言,原來八0%的學生畢了業都可以走掉。其實物理系的學生工作分配得並不好,雖然走了八0%,剩下來的二0%也足夠了。學生們出國留學又不需要國家的經費,他們自己都爭取到國外的獎學金,對國家有什麼壞處呢?況且走遍了半個美國,我發現留學生都還是非常關心國家的。
如今留學之路斷了,學生留在此地分配不到好工作,工資又很低,學生都覺得很失望。但我還是對學生說,人生一定要有所堅持,堅持做一個高尚的人、有頭腦的人。
(符芝瑛整理)